王鳳儀嘉言錄 |
台中的陳月嬌居士來印經會找我,稱要捐款印一本善書為她父親祈福。她熟讀《了凡四訓語譯》、和《王鳳儀言行錄》兩本書,覺得內容都很好,一時難以取捨。
我為滿她心願,在王鳳儀言行錄中選出嘉言錄部分,編成《了凡四訓語譯•王鳳儀嘉言錄合刊》,她十分歡喜,我也有機會在此介紹這兩位大善人的行誼。••• (05/03/2008 18:04:00,450) [查看全文] |
玉歷寶鈔 |
從友人處,得到玉歷寶筏一書。閱讀再三,實在令人愛不忍釋手。
而且一打開書的封面,就有空心的心字,已寓有深意了,此為一般人易忽略處。人以心為主宰;心愈空,愈明慧;心愈空愈靈通。能如此,卻不好行善,厭棄惡行的人太少了。••• (05/03/2008 18:04:00,729) [查看全文] |
老子道德經 唐易州龍興觀道德經碑本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05/03/2008 18:04:00,238) [查看全文] |
老子道德經憨山註 憨山大師著 |
予少喜讀老莊、苦不解義。惟所領會處、想見其精神命脈、故略得離言之旨。及搜諸家註釋則多以己意為文、若與之角、則義愈晦。及熟玩莊語、則於老恍有得焉。因謂註乃人人之老莊、非老莊之老莊也。以老文簡古而旨幽玄、則莊實為之註疏。苟能懸解、則思過半矣。空山禪暇、細玩沈思、言有會心、即託之筆。•••(05/03/2008 18:04:00,291) [查看全文] |
弟子規易解 |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
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05/03/2008 18:04:00,238) [查看全文] |
白話素書淺釋(譚威居士譯本) 譚威居士著 |
黃石公是秦朝的隱士高人,他的《素書》文字簡略,含意精湛,就是上至唐堯、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說、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學術思想也沒有超過他的這個範圍。
黃石公知道秦國將亡漢朝將興,因此把《素書》授予張良,張良又怎麼能了解到這部書的全部含意呢?張良之所以是豪傑的張良,而不是聖人,是故他僅能使用這書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05/03/2008 18:04:00,719) [查看全文] |
留候世家 裴駰居士集解 |
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
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05/03/2008 18:04:00,209) [查看全文] |
倫理生活化 汪希教授著 |
為求積極疏導,徹底淨化,不能不喚醒人文意識,不能不喚回倫理精神。作者深感於前人有「荒漠甘泉」之作,曾試編過「源頭活水」一冊。
非為效顰前賢,非敢振聾發瞶。但願淑世益人,有所影響於萬一。印行之後,小有回響,卻大為興奮,乃續編此「倫理生活化」。依從日常生活的小事情,漫談倫常的小道理。 ••• (05/03/2008 18:04:00,226) [查看全文] |
常禮舉要 李炳南教授編述 |
禮節這件事,在人群中,是決不能少的;就是極野蠻的民族,亦有他們的一套禮節。
人與人交通感情,事與事維持秩序,國與國保持常態,皆是禮節從中周旋的力量。••• (05/03/2008 18:04:00,190) [查看全文] |
黃石公素書註釋彙編 蘭若主居士輯 |
因有此背景,有此思慮,黃石公肯定把張良作為首選人物,暗中跟蹤、觀察他有好久了。圯橋相遇,在張良是邂逅,在黃石公卻是預謀;接著而來的一系列折辱,既是考驗,也是上課。
直到張良考試過關,才將《素書》給了他,也等於在傳給他「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法寶的同時,告訴他:忍點著,才有好處!••• (05/03/2008 18:04:00,949)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