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五戒講義 宏泰法師整理

庚、受五戒法

[日期:2008-05-13] 作者:宏泰法師整理  閱讀:

庚、受五戒法

壹、未受戒前先須懺悔

《濟緣》云:「五戒是聖道之基,有虧則三乘無託。恐有輕犯,故須略簡。懺悔由生死際至涅槃際,謂無始有識名生死際。究竟果滿名涅槃際。略學始末以攝中間,所有罪過,一時盡悔。」

貳、誓斷諸惡為得戒本

《業疏》云:「如《多論》云:『凡受戒法,要以勇猛決誓斷惡為先,後依緣受,方發戒也。諸天著樂,善心微弱,餓鬼身心常焦熱惱,地獄苦楚,畜生業障。雖經說齋,但得善行,如上諸趣,皆無得戒也。』」

參、發欣厭二心成道本

經云:「善男子,若人不能一心觀察生死過咎,涅槃安樂。如是之人,雖復惠施持戒多聞,終不能解脫法分。若能厭患生死過咎,深見涅槃功德安樂。如是之人,雖復少施、少戒、少聞,即能獲得解脫法分。」

肆、戒分三品

一、若於正受戒時,剛聞戒師法語,心即開通,發最上廣大之心,遍緣法界一切有情無情,悉願斷除一切罪惡,悉願修持一切善行,悉願廣度一切眾生者,得上品五戒。

二、若於正受戒時,雖聽戒師開導,亦緣一切有情無情之境,但其願心不大唯求自脫生死,全無度生之志者,得中品五戒。

三、若於正受戒時,亦聽戒師開導,或以性智狹劣,或因心意散亂,故致緣境不周,但得戒相的守持,無能發揮戒體的功用者,得下品五戒。

伍、發上品心得上品戒

《事鈔》云:「云何上品,若言我今發心受戒,為成三聚戒故,趣三解脫門,正求泥洹果。又以此法引導眾生,令證涅槃,令法久住。」

陸、得五戒之時間

受三歸依法竟得五戒。謂前三皈法,隨師三說畢,得戒體屬己。後三結者(即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重更囑累,使令勿忘,意令堅持。

柒、受得戒體

略述戒法、戒體、戒行、戒相。佛制五戒名法;納法於心名體;由體起護名行;為行有儀,名為戒相。謂受戒時所受的是戒體。

捌、云何戒清淨

《雜阿含經》云:「佛告婆羅門長者:『謂聖弟子,作如是學。我作是念,若有欲殺我者,我不喜;我若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殺彼,作是覺已,受不殺戒,不樂殺生。我若不喜人盜於我,他亦如是,云何盜彼,是故持不盜戒,不樂偷盜。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婦,是故受不婬他戒。我若不喜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語戒,兩舌等例知。』受五戒已,宜供養三寶父母師長?哀孤恤老,給施貧苦,勤作一切福利事業。」

玖、五戒自誓從他皆成受

    ┌自誓—《四分》、《智論》皆聽自誓受。

《業疏》┤  ┌《多論》—聽五眾(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受。

    └從他┤

       └《俱舍》—必從五眾受。

    ┌無師開自誓受。

《濟緣》┤

    └有師則從五眾受。

拾、五戒受持時限

《成實》云:「五戒,隨日月長短,或一年一月,乃至半日半夜。」

《多論》云:「若受五戒,必盡形壽。」

拾壹、受五戒儀

根據讀體大師所編的授五戒正範,共有十項儀節:

一、敷坐請師—由熟習儀則的出家人為禮。

二、戒師開導—由戒師演說五戒的意義,說明受五戒對於信佛學佛的重要性。

三、請聖—奉請佛法賢聖僧寶,證明受戒;奉請梵釋諸天,護法神鬼,監壇護戒。

四、懺悔—懺除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以求身心清淨,納受戒體。

五、問遮難—詢問受戒者,今生以來,曾經作過佛法之所不容的大罪過否?如曾作過,即成遮障,難以受戒,故稱遮難。

註:讀體大師列舉七條

  ┌(一)盜僧物

  ├(二)於六親男女中行婬

  ├(三)污破僧尼梵行

遮難┼(四)父病時捨去不顧

  ├(五)母病時捨去不顧

  ├(六)師長有病時捨去不顧

  └(七)殺害發菩提心眾生

六、受三歸—五戒以宣讀三歸文時,即是納受戒體,三歸三結,與三歸文儀相同。

七、宣戒相—先問受戒者,能受持幾分戒,然後宣讀五戒戒相,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各各答以能持或不能持。

八、發願—開示受戒者,發大菩提心。

九、勸囑—勸告受戒者,既已發心受戒,即應依教奉行。

十、迴向—以此受戒功德,迴向法界眾生。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1]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序文 第2頁:甲、五戒三皈大意
第3頁:乙、解釋戒義 第4頁:丙、出體
第5頁:丁、受五戒的功益 第6頁:戊、歸戒之分合與授戒之具缺
第7頁:己、進受五戒律儀之資格 第8頁:庚、受五戒法
第9頁:辛、五戒名義 第10頁:壬、受持五戒之功德果報
第11頁:癸、受五戒之後
上一篇:五戒表解 懺雲法師編
下一篇:在家律學概說 果清律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