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靜坐須知 蘇芬居士著

己、修習靜坐法所得到的成果

[日期:2008-06-03] 作者:蘇芬居士著  閱讀:

己、修習靜坐法所得到的成果

修習靜坐法,既然是要了生脫死,功行若深,自然可以達到目的。不過各人的心量有廣狹的不同,以致所得到的成果,也有大小不一。除了只想延年益壽狹而又狹的心量不談外,單就佛乘來說,其成果就有大小乘的不同。例如:靜坐時修習體真止,日久功深,能夠了知己身及一切事物,都是虛假不實,悉歸空寂,作如是觀,叫做從假入空觀。這個空觀修成了,就可斷除煩腦障,證得寂滅,超出三界,不再投生,這就是修習靜坐法所得的聲聞果。又如了知己身及一切事物,都是仗因托緣,而有虛妄生滅,實則非生非滅,如是也作從假入空觀。這個空觀修成了,深悟世間一切無常變壞,都是如此,朗然覺悟,證得寂滅,超出三界,不再投生,這就是修習靜坐法所得到的緣覺果。這兩種成果,都屬於小乘,因為他們心量狹小,只管自己有利益不問他人有沒有利益。如果心量寬大的菩薩,就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常常發大慈大悲心,不單是自趣寂滅,還要普度眾生。於是修從空入假觀,諦觀心性雖空,而善惡業報,不失不壞;眾生迷昧,種種顛倒,造作諸業,枉受無量的苦惱;菩薩隨眾生的根性不同,為之說法,這叫做方便隨緣止。菩薩住此觀中雖然終日度眾生,而實不見眾生可度,平等平等。這就是修習靜坐法所得到的菩薩果。空觀、假觀,一落於空邊;一落於假邊。菩薩要消弭這兩邊,契乎中道,了知心性雖空而有,不是頑空;雖有而空,不是實有。所謂「真空不空,妙有非有」,非空非假,兩邊的妄見就可滅息,這叫做息二邊分別止。住這中道正觀,了見佛性,入一切智海,獲六根清淨,這就是修習靜坐法所得到的佛果。這兩種成果,都屬於大乘。時當二十世紀,末法時期,眾生的根機淺薄,修習靜坐法而得小乘果的也絕不一見,何況得大乘果,更難談到。所以我在本書「前言」裡面,開頭就說不可作如是念。假如念著成佛,一念不銷忘,終不得成佛。祇有依法用功,「但問耕耘,不問收穫。」一念不生,靜坐的工夫,就可漸漸升堂入室。


上一頁 [1] [..8] [9] [10] [11] [12] [13]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 第2頁:序二
第3頁:再版自序 第4頁:甲、前言
第5頁:乙、修習靜坐法的先決條件 第6頁:丙、修習靜坐法的入門功夫
第7頁:丁、修習靜坐應明白魔境 第8頁:戊、修習靜坐法卻魔和治病的方法
第9頁:己、修習靜坐法所得到的成果 第10頁:庚、修習靜坐法與聞法持咒念聖號的關係
第11頁:辛、總答各詞 第12頁:壬、明師指點
第13頁:癸、後語
上一篇:「證道歌」淺釋 耕雲先生講述
下一篇:靜坐問答 鄭鴻祺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