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蓮宗正範 陳海量居士編輯

法照大師傳

[日期:2008-05-17] 作者:陳海量居士編輯  閱讀:

◎法照大師傳

師諱法照,不詳其所出。大歷二年,居衡州雲峰寺;慈忍戒定,為時所宗。一日,放僧堂粥缽中,睹五色祥雲,雲內現山寺。寺東北有山,山下有澗。澗北有石門,門內復有一寺,榜曰「大聖竹林寺」。他日復於缽中,見雲中數寺,池臺樓觀,萬菩薩眾,雜處其中。以所見問知識。有一僧曰:聖神變化,不可情測;若論山川勢面,乃五臺也。四年,師於郡之湖東寺,開五會念佛道場,感祥雲彌覆,雲中現樓閣;阿彌陀佛及二菩薩,身滿虛空。衡州舉郭,咸焚香瞻禮,良久方滅。師復遇一老人謂曰:汝曾發願往金色世界禮覲大聖,今何輒止?言訖不見。師遂與同志數人,遠詣五臺。五年四月六日,至五臺縣佛光寺。其夕四更,遙見異光照身,即之,行五十里,得一山,山下有澗,澗北有一石門。見二童子,自稱善財、難陀,引至一寺,榜曰「大聖竹林寺」;如缽中所見,金地寶樹,以為莊嚴。入寺登講堂,見文殊在西,普賢在東,坐師子座,萬眾圍繞,而為說法。師作禮問曰:末代凡夫,去聖時遠,知識隘劣,障垢尤深,佛性無由顯現。佛法浩瀚,未審修何法門,最為其要。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師又問:當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往生,永不退轉。語已,二大聖,同舒金臂,摩師頂曰:汝以念佛故,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願疾成佛者,無過念佛,則能速證無上菩提。師歡喜作禮,辭而退。二童子送出寺門,舉頭忽失所在;乃立石標記其處。至四月十三日,師與五十餘僧,同往金剛窟,虔心禮三十五佛名。師禮纔十遍,忽見其處廣大嚴淨,琉璃宮殿,文殊、普賢俱在一處。復獨詣金剛窟所,願見大聖,以身撲地。見梵僧佛陀波利,引入一院,額曰:「金剛般若寺」。異寶莊嚴,光明閃爍。師雖歷睹靈異,而未語人也。是年臘月,於華嚴寺,入念佛道場,憶二大士,記我往生,乃絕粒要期,誓生淨土。至七日初夜,正念佛時,見一梵僧入謂曰:汝所見臺山境界,胡不傳示世人?言畢不見。師心異之。翌日,又見梵僧語如前。師曰:非敢祕聖道,恐生疑謗耳。僧曰:大聖文殊,現在此山,尚招人謗,汝何惜焉?但以所見境界,普告眾生,使見聞者,發菩提心,作毒鼓緣耳。師即遂憶所見,錄以傳世。明年,江東沙門慧從,與華嚴寺諸僧,隨師至金剛窟,及立石標記處,瞻仰舊跡。大眾悲喜未已,忽聞鐘聲,其音雅亮,節解分明,眾愈驚異,知師所見不虛。因書於屋壁,願見聞者,共發勝心。後往竹林寺,於題額處,建寺一區,仍號竹林焉。師於是篤志念佛,日夜無曠。忽見佛陀波利謂曰:汝華已就,後三年華開矣。臘月一日謂眾曰:吾行矣!端坐而逝。師嘗於并州五會念佛,感代宗皇帝宮中聞念佛聲,遣使追尋,乃見師勸化之盛,遂召入京,封國師。教宮人念佛,亦及五會,號五會法師。

贊曰:以文殊金口,宣揚念佛法門。祖師凡身。親歷五臺聖境,誠浩劫中,難遇難逢,莫大因緣也。揆厥本旨,無非大菩薩入五濁惡世,化導群迷,令早覺悟,如教修持,超脫苦輪而已,復何疑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8]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蓮宗正範發刊序 第2頁:慧遠大師傳
第3頁:曇鸞大師傳 第4頁:道綽大師傳
第5頁:善導大師傳 第6頁:承遠大師傳
第7頁:法照大師傳 第8頁:少康大師傳
第9頁:延壽大師傳 第10頁:省常大師傳
第11頁:蓮池大師傳 第12頁:傳燈大師傳
第13頁:蕅益大師傳 第14頁:行策大師傳
第15頁:省庵大師傳 第16頁:徹悟大師傳
第17頁:印光大師傳 第18頁:蓮宗正範後跋
上一篇:中國佛教人物 呂徵等著
下一篇:印光法師簡譜 信西居士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