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蓮宗正範 陳海量居士編輯

行策大師傳

[日期:2008-05-17] 作者:陳海量居士編輯  閱讀:

◎行策大師傳

師諱行策,字截流,姓蔣,宜興人。父全昌老儒也,與憨山清公為友。憨山既示寂之三年,為天啟六年。一夕,全昌夢憨山入室而生子,因名之曰夢憨。及長,父母相繼逝,發出世志。年二十三,投武林理安寺箬庵問公出家。脅不至席者五年,頓徹法源。問公化去,師住報恩寺;遇同參息庵瑛師,勸修淨業。又遇錢塘樵石法師,引閱台教,乃同入淨室,修法華三昧,宿慧頓通,窮徹教髓。康熙二年,結庵於杭州法華山西溪河渚間,專修淨業,因名所居曰蓮柎庵。九年,住虞山普仁院,倡興蓮社,學者翕然宗之。著勸發真信文曰:念佛三昧,其來尚矣。雖曰功高易進,而末世行人,罕獲靈驗;良由信願不專,未能導其善行,以要歸淨土故也。今既廣邀善侶,同修淨因,若非諦審發心,寧知出苦要道?凡我同人,預斯法會者,須具真實信心。苟無真信,雖念佛持齋,放生修福,祇是世間善人,報生善處受樂。當受樂時即造業,既造業已必墮苦。正眼觀之,較他一闡提旃陀羅輩,僅差一步耳。如是信心,豈為真實?所謂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覺性無二。我雖昏迷倒惑,覺性未曾失;我雖積劫輪轉,覺性未曾動。故曰: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次要信得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彌陀是究竟佛;性雖無二,位乃天淵。若不專念彼佛,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所謂法身流轉五道,不名為佛,名為眾生矣。次要信得我雖障深業重,久居苦域,是彌陀心內之眾生;彌陀雖萬德莊嚴,遠在十萬億剎之外,是我心內之佛。既是心性無二,自然感應道交,如磁石吸鐵,無可疑者。所謂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也。具如上真信者,雖一毫之善,一塵之福,皆可回向西方,莊嚴淨土。何況持齋秉戒,放生布施,讀誦大乘,供養三寶,種種善行,豈不足充淨土資糧?惟其信處不真,遂乃淪於有漏。故今修行,別無要術,但於二六時中,加此三種真信,則一切行履,功不唐捐矣。其校正末俗知見之淆誤,則有料揀法門一文。曰:念佛求生淨土,釋尊於無量法門中,特垂勝異方便。然念佛一法,仍有多門,約而計之,不出四種:一者,念佛實相,即本覺理性,如大集等經所明是也。二者,念佛法門,即種種三昧,如諸大乘經所明是也。三者,念佛相好,即勝劣身相,如十六觀經所明是也。此三種念佛,勝則勝矣,非異方便;蓋必洞明事理,深達境觀,上智猶難,鈍根絕分故也。四者,念佛名號,即一心持名,如小本阿彌陀經所明是也。惟此一門,藉彼佛勝願力故,不論有智無智,上中下根,但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七日乃至一日,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即蒙彌陀聖眾接引,即為十方一切諸佛護念。又彼佛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為不思議異方便,唯其異故勝也。所生淨土,亦有四種:一曰常寂光土,極果聖人所居,斷無明惑盡方得生。二曰實報無障礙土,別圓地住以上菩薩所居,斷塵沙惑方得生。三曰方便有餘土,四果聖人,及別教三賢菩薩,圓教十信菩薩所居,斷見思惑方得生。此三種淨土,勝則勝矣,非異方便;蓋必斷惑乃生,還同豎出三界故也。四曰凡聖同居土,權實聖賢,與博地凡夫共居。惟此淨土,仗諸佛攝受力故,不須斷惑,兼復帶業往生。但惟信願前導,感應道交,濁障稍輕,苦輪斯脫。而又即此同居安養,豎徹方便、實報、寂光。故上智即能頓淨四土,而下愚亦可三界橫超;無煩九次第修,不俟三僧祇證。是為不思議異方便,惟其異故勝也。如此最勝獨異法門,釋迦善逝,殷勤示勸於五竺遐邦;恆沙如來,廣舌讚揚於十方剎土,豈欺我哉?又嘗起精進七期,作文以示眾曰:七日持名,貴在一心不亂,無間無雜,非必以快念多念為勝也;但不緩不急,密密持去,使心中一句佛號,歷歷分明。著衣喫飯,行住坐臥,一句洪名,綿密不斷,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亂,亦不沈沒。如是持名,可謂事上能一心精進者矣。若能體究萬法皆如,無有二相;所謂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因果不二、依正不二、淨穢不二、苦樂不二、祈厭不二、取捨不二、菩提煩惱不二、生死涅槃不二,是諸二法,皆同一相,一道清淨;不用勉強差排,但自如實體究。體究之極,與自本心,忽然契合,方知著衣喫飯,總是三昧;嬉笑怒罵,無非佛事;一心亂心,終成戲論;二六時中,覓毫髮許異相不可得。如是了達,方是真正學道人,一心精進持名也。前一心,似難而易;後一心,似易而難。但能前一心者,往生可必;兼能後一心者,上品可階。然此兩種一心,皆是博地凡夫邊事,凡有心者,皆可修學。同堂緇素,各須勤策身心,近則七日內,遠則一生中,常作如是信、常修如是行;縱不克證,為因亦強,華宮託品,必不在中下矣。居普仁十三載,至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九日卒,年五十五。時有孫翰者,病死一晝夜復蘇。曰:吾為冥司勾攝,繫閻羅殿下,黑暗中,忽睹光明燭天,香華布空,閻羅伏地,迎西歸大師。問:大師何人?云:截流也。吾以師光所照,遂得放還。同日,有吳氏子病死,踰夕復活,具言所見,亦如翰言。

贊曰:憨山大師,以夙願未遂,還來度生,示生為截流大師;故於遊心宗教之餘,即宏揚淨土,勸人專信願以導行,猶是靈峰之旨也。其料揀法門,及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竭淨宗解行之能事,足為後世之津梁。其西歸也,為冥司所敬,事與永明相類;可謂先祖後祖,其揆一也矣。


上一頁 [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蓮宗正範發刊序 第2頁:慧遠大師傳
第3頁:曇鸞大師傳 第4頁:道綽大師傳
第5頁:善導大師傳 第6頁:承遠大師傳
第7頁:法照大師傳 第8頁:少康大師傳
第9頁:延壽大師傳 第10頁:省常大師傳
第11頁:蓮池大師傳 第12頁:傳燈大師傳
第13頁:蕅益大師傳 第14頁:行策大師傳
第15頁:省庵大師傳 第16頁:徹悟大師傳
第17頁:印光大師傳 第18頁:蓮宗正範後跋
上一篇:中國佛教人物 呂徵等著
下一篇:印光法師簡譜 信西居士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