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蓮宗正範 陳海量居士編輯

蓮宗正範發刊序

[日期:2008-05-17] 作者:陳海量居士編輯  閱讀:

蓮宗正範發刊序

原夫至理真常,不來不去;而妙緣感應,非滅非生。世尊設化,唱寂於道圓;菩薩宏傳,受持於燈續。譬諸族姓相承,樹本枝於百世;無異江河分注,演流派於一源。是以衍教分宗,應機立法,造端於天竺,賡載於支那;若律、若教、若禪、若密,莫不皆然,又何疑於淨土。

淨土之教,以彌陀三經為聖言量。正法時代,馬鳴中興大乘,讚為方便之殊;龍樹解釋華嚴,揭示易行之道;天親回向菩提,論述願生之偈;此三大士,皆在天竺弘揚淨土者也。逮及像法,教流東土,自漢及晉,諸宗未啟;而廬山遠公,結一百二十三人為蓮社。淨土一宗(又名蓮宗),特開我國各宗之首。自後魏神鸞,修西方之觀;唐道綽,專淨土之業,而淨化大行。至善導大師,提倡專修,而念佛法門,遂以普及;道風所屆,遠達扶桑,致尊為彌陀化身。同代承遠、法照、少康三大師,咸有異徵,殆皆西方菩薩,來化此土者歟。自宋以來,如永明以禪而歸淨,昭慶以律而歸淨,雲棲、靈峰諸師,教宗賢台而歸淨。總之,無論係何宗教,莫不以淨土法門,為自利利他之宗要。淨宗源流,大略如此。

然諸宗歷祖之傳承也,莫不有證信之具;或授衣缽,或與記茢。而淨宗歷祖,初無此項證信之具;非無證信也,其所以為證信者,公且大也。何則?教弘淨土,生西有徵,此二者,為其證信之具;夫固共見共聞,不可得而私者矣。以是而言淨宗傳承,最極平易,最極寬廣;凡修淨業之因,得往生之果者,皆有傳承之分。故凡往生集之所載,淨土聖賢錄之所傳者,實皆為淨宗師若弟也。蓋淨土一宗,其果,不以佛道中能證何地位為標準,而僅以碻實能生淨土為極則。若言其上,則文殊、普賢、彌勒,諸大菩薩,不足以為高;若言其下,則黃打鐵、張善和等輩,亦非越其分。良以教既勝異,宗亦特殊;而歷祖傳承之道,自亦不能與常途相類。然則淨宗歷祖之傳,但以聖賢錄為據足矣;而更有蓮宗祖師之規定者,何哉?果雖同,而果之象徵有不同也;因雖同,而因之行持有不同也。就其顯著之果,與超勝之因,而簡別之、推崇之,此為淨宗歷祖之所由選也。惟然,故蓮宗祖師之數,獨少於各宗。

考蓮宗歷祖之選,始於有宋石芝曉師。師定東林遠公,至昭慶常公,為蓮宗七祖。意謂千古相延接傳正脈者,惟此七人最著,俾後之人,奉為家法,不致無所宗主,趣於歧路。至明,而舉雲棲為八。清、悟開師,復舉靈峰為九,梵天為十,資福為十一。近代印公大師,贊啟靈巖淨宗道場,復舉普仁依時序為十,而改梵天、資福為十一、十二,此蓮宗十二祖師之所由昉也。惟我印公,遵三福之正教,依徹公之綱宗,自行化他;蓮風所扇,薄海同欽。而念佛坐化,自在往生;荼毗之際,舍利繽紛。若因若果,以視歷祖,無不及者。今海內外淨業同人,無論及門與否,一致推崇,奉為第十三祖,謂宜續十二祖師正傳之後,以示洪範。

或者曰:淨宗祖師,既無定派,七、八、十一、十二,又無定數。及今標舉淨範,何妨增補必要者數人?乃依楊仁老序淨宗古德,以鸞、綽二公,繼遠祖之後,開導祖之先。又以有明弘傳彌陀經三大師,列幽溪於雲棲、靈峰之間,連我印公,總計十六尊者,以示淨宗模範。

今者,廣東方養秋居士,創施淨資,以刊行增訂蓮宗正傳為議。由海量居士,乃取悟開師蓮宗正傳原本,仍依時序,增入曇鸞、道綽、傳燈、行策四大師傳,與我印公大師行業記,以殿其後,用示淨土一宗,歷代祖師之一斑,易名曰蓮宗正範。因歷述淨宗源流,與淨宗祖師傳承之特例,於以見淨土一宗之不可與其他律教禪密諸宗同年而語也,是為序。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歲次甲申立秋日范寄東序於滬上幻庵


[1] [2] [3] [4] [5] [6] [7] [8] [9..] [18]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蓮宗正範發刊序 第2頁:慧遠大師傳
第3頁:曇鸞大師傳 第4頁:道綽大師傳
第5頁:善導大師傳 第6頁:承遠大師傳
第7頁:法照大師傳 第8頁:少康大師傳
第9頁:延壽大師傳 第10頁:省常大師傳
第11頁:蓮池大師傳 第12頁:傳燈大師傳
第13頁:蕅益大師傳 第14頁:行策大師傳
第15頁:省庵大師傳 第16頁:徹悟大師傳
第17頁:印光大師傳 第18頁:蓮宗正範後跋
上一篇:中國佛教人物 呂徵等著
下一篇:印光法師簡譜 信西居士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