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虛雲和尚年譜 岑學呂居士編輯

宣統二年庚戌七十一歲

[日期:2008-04-27] 作者:岑學呂居士編輯  閱讀:

宣統二年庚戌七十一歲(一九一○年)

自從前年奉上諭禁止提取寺產後。及藏經到山。全省僧伽。暫得安居。滇督李帥派員來山慰問。並令其家眷來寺歸依。及贈禮物。函謝之。請戒塵師出關。勸誡諸山同遵戒律。提倡教育青年。革除陋習。雞山道風為之一振。與賓川縣長商釋被禁僧於獄。及赦輕罪囚徒。

夏間。由鼓山轉來湘中家信。彈指五十年。成詩三首。有「祇此一生清白業。更無餘事記心田。」「久矣渾忘塵世事。莫將餘習到雲邊。」後陳中翰榮昌。為作妙淨尼留偈記。刊之石。

〔附錄〕尼妙淨留偈記

比丘尼妙淨者。俗姓王氏。雲公之庶母也。雲公法名古巖。字德清。號虛雲。湘鄉人。俗姓蕭。梁武之後也。父玉堂。佐治福建泉州府幕。母顏夫人。年踰四十無子。禱觀音大士得孕。父母夢一長鬚青袍人。頭頂觀音。身騎猛虎。跳入床上。母驚醒。異香薰室。既生雲公。落地乃一肉球。母大失望。氣壅而絕。越日有賣藥翁來。剖肉球得男。即雲公也。庶母撫育之。雲公性不喜茹葷。稍長就傅。不嗜儒書。性好佛經。父滋不悅。嚴責之。年十七。以兼祧故。父為娶二媳。一田氏。一譚氏。雲公不欲也。遁於閩海鼓山。禮妙蓮長老為師。同治三年甲子歲父去世。庶母遂領二媳入佛門為尼。田氏舊患咯血。披剃四臘即病歿。譚氏尚存。為湘鄉觀音山尼。法名清節。嘗寄書雲公。稱己酉臘八庶母西歸。當彌留時。跏趺留偈而逝。其偈曰。

人生養子有何益。翼硬展翅便沖飛。懷胎命若懸絲險。既生得安謝神祇。

乳哺不倦尿屎苦。如獅捧球不暫離。待得稚雛成鵬去。慈親衰老猶靠誰。

兄薄弟寒父亡故。棄我婆媳竟何依。癡情難解鞠育念。益想益悲令人啼。

欲作鬼母尋子去。舉目雲山萬重圍。汝能志辦生死事。不見龐蘊把道違。

俗情法愛何殊義。山禽尚曉棲落暉。雖獲同願奉佛寺。日洗寒山冷翠微。

兒既早為空王子。世尊昔曾度阿姨。恨茲娑婆盡煩惱。休心今向極樂歸。

又一偈云

每因恩愛戀紅塵。貪迷忘失本來人。八十餘年皆幻夢。萬事成空無一人。

今朝解脫生前累。換取蓮邦淨妙身。有緣念佛歸西去。莫於苦海甘沈淪。

雲公得書悲喜交集。悲者悲撫育之恩未報。喜者喜庶母出家四十餘年。命終心不顛倒。留偈而逝。即生西之兆也。

民國十一年歲次壬戌夏 陳榮昌敬撰並書

〔附錄〕清節尼來書

拜違 尊顏。時深繫念。奈雲山阻隔。音問難通。疏慢之愆。職是之故。遙維 德公大和尚。動定綏和。法體康健。曷勝遠祝。憶君遁別家山。已五十餘年。寤寐之間。刻難忘懷。未審道履何處。仙鄉何所。未獲衛侍左右。實深歉仄。今春正月。側聞高隱閩海。優遊自得。聞之不禁悲喜交集。然究未知的實下落。真令懸戀難測。因念上離父母養育之恩。下棄吾等結髮之情。清夜思惟。其心安忍。況今兄薄弟寒。父母年邁。吾等命乖。未能興宗繼嗣。家中無倚靠之人。宗嗣無接續之丁。每憶念及。未嘗不涔涔淚下也。儒以五常為道。昔湘仙尚度文公及妻。且我佛以親怨平等。調達耶輸。盡先度之。想吾等與君豈非緣乎。既不動鄉關之念。還須思劬勞之恩。吾等無奈之何。今將家事。略述大概。自駕別後。慈父令人四探無著。慟念於懷。常感有病。告老回家。養病一年餘。至甲子年(同治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巳時逝世。喪事辦妥後。姨母(即庶母王氏)領我並田氏小姐。同入佛門。姨母法名妙淨。田氏鵝英法名真潔。我名清節。家事概交叔嬸料理。多作善舉公益。餘不煩敘。鵝英吐紅。披緇四臘。撒手西歸。乙亥年。伯父在溫州病故。我大哥現牧西甯府。榮國(從弟)偕鵝英三弟赴東洋。華國繼續君嗣。至富國從君去後。未見信音。古謂大善無後。君雖僧伽再世。然頓絕二祠香煙。雖是菩薩度盡眾生。未免使愚迷謗無孝義。吾本於孝義有虧。常慕君之靈根深厚。志昂誓堅。若蓮花之不染污泥。又何必遠離鄉井。頓忘根本。吾之所以痛苦呈書者。特為此也。去冬(宣統元年)己酉歲。十二月初八辰時。姨母王氏(即比丘尼妙淨)告辭西歸。在彌留時。跏趺說偈。(偈見留偈記碑中)偈畢。歛視寂逝。異香數日。端坐巍巍。儼然如生。嗟乎。世雖夢幻。木人也感涕矣。今寄數語。使知家中事務。信到之日。速請束裝就道。萬勿遲延。並將富國一同回家。不枉清節傾渴翹冀。竭盡愚忱。是吾所深幸也。況茲聖教凋凌。楚夏風俗。 君豈不知。伏祈我師如迦葉尊者。放紫金光。同作法侶。滿腔蓄淚。盡形一望也。鄙語千言難盡。意義在不言中。匪朝匪夕。盼禱無涯矣。肅此敬叩慈安。伏乞丙鑒不宣。

君亦鴻雁別故鄉 沖霄獨自向南翔

可憐同巢哀哀侶 萬里秋風續恨長

望斷天邊月 淚泉瀉滿睛 我棲湘江上 竹痕已成斑

君必成大道 慧業日當新 昔時火宅侶 原是法城親

觀音山尼弟子清節頂禮百拜哽咽泣書《時(宣統二年)庚戌二月十九日》 

優曇缽華記

妙法蓮華經云。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華時一現耳。此云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如來於三乘調熟之後。方說妙法。聲聞弟子。皆蒙授記。此華表當來果位。故言靈瑞。今聞法者之先兆也。滇西雞足山。為大迦葉守衣入定之所。山周數百里。諸大菩薩靈跡顯化。所在多有。唐宋元明清初諸大德高僧。小澄。慈濟。源空。見月。宗嶼。大錯。擔當。一時龍象。固常勝矣。歷世劫亂。寺毀於兵。咸同以後。滇之佛法衰極。至道場地半化灰燼。寺之存者亦無好住持。名雖出家。不聞三學。且全失僧伽儀表。叢林敗壞。頗難盡述。清末。虛公德清禪師。來禮初祖。彼時全山無一留單之處。師嘆初祖道場。宗風淪墜。律教無聞。乃發願振興十方叢林。為全山模範。爰就缽盂峰下。舊缽盂庵遺址。闢山啟土。肇建護國祝聖禪寺。數年而成。僧規以整。是年入京請藏。蒙賜紫衣。敕題匾額。奉旨回山。是年師升座為大眾講『楞嚴經。』庭前古栗。忽湧優曇缽華數十朵。大如盆。形若芙蕖。色似黃金。含裹香蕊。中虛體潔。數月不萎。見者稱異。雞山多不聞佛法。今忽得聞。亦如優曇一時現耳。其靈瑞不可思議。明憨山大師未出家時。有植庭蕉。抽金蓮花一朵。三月不萎。後果為人天師表。及遷粵中。興六祖道場。立法會於法性寺。庭除又湧金蓮一朵。往往法道之興。必有瑞應。為之先兆。古德高僧。光昭日月。道被寰中。不一而足。六祖未出。菩提早種於戒壇。羅什未至。連理遽生於殿閣。如斯瑞應。教典有徵。虛公講經。古栗開優曇花。傳戒雲棲。枯梅又開蓮萼。名同憨山。而兩處瑞應。亦與相同。今之德清。安知非昔之德清耶。其本跡惟智者知之。而卜吾滇佛法之將盛於元明以前也。今祝聖住持聖空和尚。徵文於余。因作頌曰。

諸佛出世甚難值 聞聽佛法尤難得  譬喻優曇勝妙華 過三千年乃一出

鳳鳥不至河無圖 聖人興嘆吾已夫 五濁眾生業力強 無佛威德誰能除

承佛咐囑諸聖賢 應化劫劫與塵塵 虛空有盡願無盡 自覺覺他覺行圓

故有菩薩弘法者 必現瑞應照其先 憨山兩見金蓮花 光昭日月被寰宇

虛老來滇興古寺 兩見優曇生古樹 乘願再來菩薩行 功圓萬行弘六度

雞山初祖之道場 禪風寥落衰已極 末運世逢續祖燈 艱苦惟憑悲願力

雲棲正待至人來 雞足更將千聖出

庚戌秋九月菩薩戒弟子張璞弘西謹述并書 

〔附記〕  余住雞足山祝聖寺。有侍者崇法。人極誠實。民國元年。李協統根源。率兵入雞足山。毀寺逐僧。全山僧眾。命且不測。獨見崇法聰明可喜。命導之各處巡看。絮絮詢山上事。崇法力白眾冤。李信其言。全山乃獲安。眾德之。崇法披剃於鎮南州南山寺。有田數十畝。沒於官。李詢知。飭縣官還其田。且命其為南山寺住持。崇法弗願。堅留侍予。時予為佛教會事。至省奔走。崇法負病隨行。途中疾劇。竟不起。歷三日。面容如生。余痛悼之。荼毗歸其骨於笻竹寺普同塔。忽忽數年。幾忘之矣。民六年。由緬甸運玉佛回雞足山。途經金牛台時。有悍匪盤踞於此。四出擄掠。匪首張結巴。殺人無厭。人皆不敢行。余此行。騾馬數十。馱銀票數十萬。至此進退維谷。無已。冒險至鎮。寓店中。行李騾馬悉陳之門外。余乃靜坐一榻。姑俟之。忽見崇法進門。儼如生時。搭衣展大具禮拜。語余曰。「和尚勿慮。弟子一路隨侍左右。今晚匪不回矣。」余知其鬼也。遽起掌之曰。「汝死鬼。還來騙我。」霍然而醒。鬼亦隨逝。是夜。果安謐。免於劫難。獨憐崇法。冥冥中猶依戀不捨。一掌之下。或頓醒乎。

〔按〕  崇法澄淨二侍者。年相若。並是英靈衲子。侍予之誠。死而不逾。崇法之力疾侍予。為教務奔走致死。尤足為後賢風範。因附錄於此。

〔是年大事〕  日本滅朝鮮。


上一頁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73]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虛雲和尚年譜序 第2頁:一歲∼四十三歲
第3頁:光緒九年癸未四十四歲 第4頁:光緒十年甲申四十五歲
第5頁:光緒十一年乙酉四十六歲 第6頁:光緒十二年丙戌四十七歲
第7頁:光緒十三年丁亥四十八歲 第8頁:光緒十四年戊子四十九歲
第9頁:光緒十五年己丑五十歲 第10頁:五十一歲∼五十五歲
第11頁:光緒二十一年乙未五十六歲 第12頁:五十七歲∼五十八歲
第13頁:五十九歲∼六十歲 第14頁: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六十一歲
第15頁:光緒二十七年辛丑六十二歲 第16頁: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六十三歲
第17頁: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六十四歲 第18頁:光緒三十年甲辰六十五歲
第19頁: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六十六歲 第20頁: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六十七歲
第21頁: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六十八歲 第22頁: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六十九歲
第23頁:宣統元年己酉七十歲 第24頁:宣統二年庚戌七十一歲
第25頁:宣統三年辛亥七十二歲 第26頁:中華民國元年壬子七十三歲
第27頁:民國二年癸丑七十四歲 第28頁:民國三年甲寅七十五歲
第29頁:民國四年乙卯七十六歲 第30頁:民國五年丙辰七十七歲
第31頁:民國六年丁巳七十八歲 第32頁:民國七年戊午七十九歲
第33頁:民國八年己未八十歲 第34頁:民國九年庚申八十一歲
第35頁:民國十年辛酉八十二歲 第36頁:民國十一年壬戌八十三歲
第37頁:民國十二年癸亥八十四歲 第38頁:民國十三年甲子八十五歲
第39頁:民國十四年乙丑八十六歲 第40頁:民國十五年丙寅八十七歲
第41頁:民國十六年丁卯八十八歲 第42頁:民國十七年戊辰八十九歲
第43頁:民國十八年己巳九十歲 第44頁:民國十九年庚午九十一歲
第45頁:民國二十年辛未九十二歲 第46頁:民國二十一年壬申九十三歲
第47頁:民國二十二年癸酉九十四歲 第48頁:民國二十三年甲戌九十五歲
第49頁:民國二十四年乙亥九十六歲 第50頁:民國二十五年丙子九十七歲
第51頁:民國二十六年丁丑九十八歲 第52頁:民國二十七年戊寅九十九歲
第53頁:民國二十八年己卯一百歲 第54頁:民國二十九年庚辰一百有一歲
第55頁:民國三十年辛巳一百有二歲 第56頁:民國三十一年壬午一百有三歲
第57頁:民國三十二年癸未一百有四歲 第58頁:民國三十三年甲申一百有五歲
第59頁:民國三十四年乙酉一百有六歲 第60頁:民國三十五年丙戌一百有七歲
第61頁:民國三十六年丁亥一百有八歲 第62頁:民國三十七年戊子一百有九歲
第63頁:民國三十八年己丑一百一十歲 第64頁:民國三十九年庚寅師一百一十一歲
第65頁:民國四十年辛卯師一百一十二歲 第66頁:民國四十一年壬辰師一百一十三歲
第67頁:民國四十二年癸巳師一百一十四歲 第68頁:民國四十三年甲午師一百一十五歲
第69頁:民國四十四年乙未師一百一十六歲 第70頁:民國四十五年丙申師一百一十七歲
第71頁:民國四十六年丁酉師一百一十八歲 第72頁:民國四十七年戊戌師一百一十九歲
第73頁:民國四十八年己亥師一百二十歲
上一篇:虛雲老和尚見聞事略 純果法師編
下一篇:金山活佛神異錄 樂觀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