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在十一歲,其父在閩為他定二門親事,一田氏,一譚氏,皆同籍官於閩之世交。師十三歲,隨父送祖母生母靈柩回湘安葬,是時請僧人至家作佛事,師始見三寶法物,心生歡喜,就此好看佛書,萌有出塵之想。師十四歲,其父早已探知師有出塵意想,恐其遠走,便以種種利欲引導,留於家中,後不得已,遂請一位先天大道王先生來家,教其在家修行方法,令其參看道書,但師對此等書籍並不感到興趣,因迫父命,不敢拒絕,遂讀道書三年,是年冬月,父因公至廈門,將師付托叔父管教。師十七歲,叔父督教頗嚴,一日,乘其叔父不防,潛至南岳出家,但至半途,被其叔父截回,後將師送至福建泉州,交還其父。是年,父將田譚二氏,與彼舉行婚禮,以阻師出家念頭,一方面,又作深為一層監視,並將彼夫婦三人同關一室,師雖與二氏同居,毫無塵染之念,猶若出泥之蓮花,成為閨中之淨侶,師與二氏,終日談論佛法,揭發人生無常,瞬眼之間,便是來生,其樂何有,田譚二氏,乃是官家子女,深明禮義,以三從四德,夫唱婦隨,頗亦樂意而聽從於師。
師十九歲,正是開始進入佛門,他出家地方,是福建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和尚為師,出家法名古岩,字德清,(虛雲一名,是後再改,)他出家後,父在泉州,心情焦急,曾派人四處尋訪,但無所獲。因師自幼靈性使然,生下就有一副超塵拔俗之想,出家念頭,拳拳服膺不忘,潛蓄數年,時至于今,才償其願,由今日起,脫少爺身,就過著他方外寒苦生活,古人說:「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公侯所能為。」以師之志,當亦無愧,決非一般凡俗輩可望其背,且看師有今日之成就,卓然成為一代聖僧,受著千千萬萬人景仰,這無他,就是靠著他當時一個堅決出家的念頭,忘了身軀,勵苦修持,而造成今日他在佛教史上一頁不可磨滅的輝煌的歷史。
師二十歲,在本山依妙蓮老和尚受具戒,隱居後山石洞三年,禮萬佛懺,後探其父告老還鄉,不必隱匿,安心就在鼓山當各種苦行職事,如挑水,圓頭丁,廚房做菜,齋堂和人添飯,做這些苦行職事,如是三年。據師所說,在俗帶來五百大龍銀,就在這時,在齋堂裡當行堂時買小菜供養大眾,買得光光。這一點,我們想想,師在家是個少爺,他一出家,卻無那種驕生貴養少爺氣味,故意選擇做些苦行,這在常人絕不能做得到的。
師二十五歲,父在鄉,因頻念於師,四探無著,遂感成病,而仙逝於原籍湘鄉。
師二十七歲,聞悉庶母王氏,領田譚二氏,出家為尼,家事概交叔嬸料理,從此家訊斷絕,無掛無礙,正可一心從學修道。
師二十八歲,重居山洞潛修,日食松花,渴飲坑水,一衲蔽身,如是苦行三年,一日,似有所悟,頓覺身輕如毛,步履如飛,萬念俱息,自在無礙,蕩蕩然如空中物,如是勝境,一年有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