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心的詩偈 -- 信心銘講錄 聖嚴法師著

一、至道無難

[日期:2006-07-18] 作者:聖嚴法師著  閱讀:


  莫逐有緣勿住空

  一、至道無難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各位來參加禪七是為了修行。修行本身就是你們的目的,就是你們的成績 和及結果,不要希望參加禪七是要來開悟的,或急著要得到另外什麼成果。諸位之中有些是不辭遠途的來參加禪七,有些很不容易地抽出時間參加禪七,因 此在參加禪七之前懷有企盼和目的,這是無可厚非的。然而,一旦進入禪堂,就必須放下任何的企盼和目的。因此,禪七之前最好的心理準備就是把身體、 頭腦、心情放輕鬆。

  心存企盼和目的來修行,就像用扇子追著去接飄蕩在空中的羽毛一樣,愈 追飄離得愈遠;若是全神貫注,腳步輕盈緩緩而上,反而能夠接住。修行就是鍛煉我們的心,使它趨向穩定、安靜、不動。如果一面修行、一面貪求不斷, 只會增加煩惱,並沒有真正在修行,因為任何執著或企求都會使心不定。

  今天有人告訴我說他在參話頭,可是愈參愈難過,愈參心裡好像打了結, 覺得很不舒服,不知道怎麼辦。我就告訴他:「你的問題主要是希望速得成果像繩子捆成了結,又好像變成一把刀來刺你的心。」你愈是驅策自己,就愈覺 得緊張,緊張就會造成不舒服。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身體。身體如果覺得疼痛,便很緊張的,迫不及待地想趕走痛苦,只會痛上加痛,這時只要把身體放鬆 ,疼痛加劇了。

  有人平時呼吸順暢,可是一打坐呼吸就有問題,那是因為他希望使呼吸更 暢通。其實,呼吸原本沒有問題,就是為了要求呼吸更規律順暢、飽滿,反而使得呼吸困難。因此,凡是心念在自己的身體時,身體就會出現問題:一在意 呼吸,呼吸就會出現問題;一在意氣管,氣管就出現問題,在意頭部、在意腿部、在意背部等,只要在意身體任何部位那都會出現狀況。所以,身體發生任 何現象和反應時,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不管它。首先,不理會身體上的任何反應;其次,不理會心裡產生的任何現象。所以,當身體不舒服時,就把不舒服 的部位放鬆;或者有任何不由自主的抖動和跳動,都是由於肌肉緊張,就更需要放鬆;如果心裡產生困境,也不要理它,時時回到方法上,不但要回到方法 上,而且要專心一意用方法,不要去想方法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總之,身心必須放輕鬆。

  全詩第一句「至道無難」中的「至道」指的是佛的智慧、佛的果位,代表 最高的成就。我常說,成佛很容易,只要一念不生就可以成佛,因為佛根本就 沒有離開過我們,原本就與我們同在。但是,我們為什麼得不到佛智、成不了 佛果呢?

  第二句「唯嫌揀擇」就是最好的答案──正因為我們怕煩惱而欲見佛性、 欲得佛智,所以反而見不著、得不到。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有觀念之累,認為 有生死與涅盤、眾生與佛、煩惱與菩提之區別,以致使我們無法見到佛性、得 到佛的智慧。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就是說:只要拋棄愛憎,至道立即現前。四祖道 信說「不作諸善,不作諸惡」,六祖惠能說「不思善,不思惡」,指的都是同 一件事:只要停止分別善惡,立即可見本來面目,也就是了悟了「至道」。

  諸位打坐時是否討厭腿痛、心煩、昏沈、用不上力呢?晚上不能入睡,隔 鄰卻睡得很熟,自己是否會心煩?這時如果有人打鼾吵著你,心裡會不會更煩呢?因為有厭煩之心,更使你難以入眠。遇到這種情況,你不妨收拾起厭煩之 心,改用一種欣賞的態度開始來數鼾聲,漸漸地鼾聲就會變成催眠曲,讓你酣然入寐。

  相反的,打坐時若執著於美好的經驗也會成為障礙。有人打坐時覺得身體 抖動得很舒服,就任他抖著,我叫他不要抖,他說這樣抖著覺得很舒服,我說:「這樣就沒辦法修行了,修行不是叫你舒服的,一定要控制它不要動。」他 卻覺得自己控制不住,身體就是會自發地抖動。其實,這個動不一定是身體緊張所引起的,而是覺得動得很舒服,很喜歡,下意識指揮身體去動。所以要制 心,指揮自己的心去找出真正問題所在,身體抖動,搖動或跳動一定是那個部位緊張,腿動可能是腿緊張,或只是腹部緊張,你自己不難查察覺,讓緊張的 部位放鬆,否則修行就不得力。由此可見,有愛憎之心就遠離至道,無愛憎之心則與道相應。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意思是說:只要有一絲一毫的認識不清或誤解, 你與至道之間就會變得天差地別了。也就是說,不要誤認既然不該有愛憎之心 ,於是對任何事情都抱著不痛不癢的態度來應付,如果抱著這種態度,就不必 來打禪七了。

  發心修行時一定要有目標。因為知道自己有許多的問題,想改變自己,才 會安修行。因此,修行本身就意味著某種目的。為了實現原先的願望,必須把心放在修行的方法上。但正在使用方法時,不要去想:「我的心為什麼安定不 下來?為什麼這麼多問題惹得我胡思亂想?我要見的佛性為什麼還沒見到?」不要費心思在這些問題上。心不安定,胡思亂想,就不必理會它,我只管用方法。

  因此,有兩句話對修行者很重要:「放下萬念,提起功夫。」「萬念」就 是種種的雜念頭,「功夫」則指所用的方法。我們隨時隨地都會生起許許多多的念頭,只要察覺到任何念頭生起時就立即放下,並且及時提起方法,千萬不 要連方法也放下。例如:想起老婆的不好或先生的差勁,或者愛人的倩影,或賺錢的機會等等,統統放下來,把心轉回到修行的方法上。

  有位年輕人來打禪七。我問他:「這幾天有沒有雜念?」他回答:「有, 但不太多。」我問:「最放不下的是什麼?」他說:「沒什麼放不下的。」我說:「有一樣是你最最放不下的:你和女朋友分離得那麼遠,一定很想她。」 他回說:「師父!我並沒有想她,你為什麼要這麼說呢?」禪七結束後,他對我說:「師父,原先我真的一點也不想女朋友,但師父這麼一提,我卻不由自 主地想她,停都停不住。」我告訴他說:「修行要提得起,放得下,提起之後竟放不下來,那不是真的放下,只是騙自己不想而已。

  禪七剛開始不可能說放下就馬上放下。「放不下沒關係」,能這樣想也就 是放下了。不要一直擔心「為什麼我還放不下」,這樣會使自己更麻煩。不要怕失敗,失敗沒有關係,但也不要覺得「反正是失敗,乾脆明天就回家!」或 「這次我沒準備好,身體不舒服,頭腦來的時候不清楚,可能受的刺激也很多,或者是太興奮,這次沒有準備好,算了,下次再來!」。千萬不要屈服於這 種失敗的心態。中國有句俗語:「百鳥在樹,不如一鳥在手。」如果把手中僅有的那隻鳥放棄,奢想去捉樹上的千百隻鳥,結果連一隻也捉不到。因此,雖 然你覺得現在的情況很不理想,但置身於禪七中,依然是修行的大好因緣。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23]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中文版自序 第2頁:前言
第3頁:信心銘 第4頁:一、至道無難
第5頁:二、莫存順逆 第6頁:三、一種平懷
第7頁:四、非有非空 第8頁:五、絕言絕慮
第9頁:六、二見不住 第10頁:七、一心不生
第11頁:八、捨棄幻覺 第12頁:九、覺知煩惱
第13頁:十、無分無別 第14頁:十一、無疑無慮
第15頁:十二、任性合道 第16頁:十三、勿惡六塵
第17頁:十四、智者無為 第18頁:十五、法無異法
第19頁:十六、夢幻空華 第20頁:十七、兀爾忘緣
第21頁:十八、正信調直 第22頁:十九、虛明自然
第23頁:二十、信心不二
上一篇:探索識界 -- 八識規矩頌講記 聖嚴法師著
下一篇:淨因三要 證嚴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