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心的詩偈 -- 信心銘講錄 聖嚴法師著

十五、法無異法

[日期:2006-07-18] 作者:聖嚴法師著  閱讀:


  十五、法無異法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

  沒有相對的東西叫做「法」。若說「有」便與「無」相對,若說「好」便與「壞」相對。西方的哲學、宗教都講求從這個追求到那個,從好的看壞的,從壞的看好的,從有限追求到無限,這些都是有問題的。佛法不講相對,也不講絕對,就是教人既不執著也不否定,因此說「法無異法」。

  就修行而言,如果說「我是他,他是我」那就錯了。為什麼?就一般宗教或哲學而言,到這種說法以經不易理解,而從禪與佛法來講依然是錯的,因為還有個東西在那裡。所以修行是從散亂心到集中心,由集中心變成統一心。統一先是自己內外的統一,再是身心的統一,最後只有一心,只有自己的心。

  一些人有了內外統一的經驗之後,便覺得很不容易了,在他的經驗裡,「山河大地就是我,我就是山河大地」這種境界卻是很不容易了。可是這種人並沒有解脫,煩惱隨時仍會產生。內外統一之後,當進一步連自己的身體也忘掉時,便達到身心統一。身心統一時,要做事不用專心想我要指揮身體去做,常常心裡才想身體就去實行了。身心統一後下一步即是心念的統一,即停在一個念頭上,沒有前後念,此時既無內外,亦無身心,但這還不是禪宗的悟境。

  「法無異法」就是教人不要心外求法,也不要心內求法,因為心外、心內都沒有法,有法就有執著。因為有一也就一定有異。許多人認為要見性成佛,佛性在我們裡面,那是錯的!如果說有個佛性在哪個地方,那一定是沒有見到佛性。

  很多人認為開悟後一定會見到什麼。我可以告訴大家,開悟後什麼也沒見到;如果有所見,那一定有問題!佛性本是空性,怎能見得到?不執著、不追求,才能體驗空性,而開悟就是體驗空性。若有所執著,又怎麼體驗空性呢?《金剛經》裡說「無法相,亦無非法相」,要我們不要執法相、非法相,因為執有執無都錯。當然,在未修行前或開始修行時說「我有佛性,可以成佛」是對的,但在修行時就不要執著有或無了。

  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將心用心」是開始修行時一定要用的方法,就是把心來用,用前面的妄心來對付後面的妄心,用一個妄心來減少更多尚未產生之妄心,也就是用妄心來對治妄心。因為不用方法便無法離開妄心,所以要用方法。雖然這個方法本身也是妄心,可是比起散亂的妄心要好得多。早期的禪宗或真正的禪修是不用方法的,沒有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坐在那裡心中不想任何東西,而且清清楚楚知道自己不在想,有念頭出現時就再回到沒有念頭的情況。能有一、兩支香坐到這種心態與情況,那我今天下午問你們從那裡來時,你們大概就能答出一句話來。如果我問時,你們心裡轉了很多圈「我應該怎麼回答?」,盤算著要如何回答我,那麼回答出來的話便無用了。譬如我問甲:「你叫什麼名字?」他回答:「不知道。」我又問乙相同的問題,但乙回答時心中卻想替甲回答剛才的問題,那就錯了,因為乙只想到甲,而沒想到自己是乙卻為甲回答,或是想了一下「我該如何回答」才回答,那又錯了!這時心裡沒有相對的東西存在,只有一個直心,一個平直的心,清清楚楚,這與一般所謂的直覺不同,直覺往往是有錯誤的。

  所以「將心用心,豈非大錯」說的是不用心、不用方法。其實對你們來說,能做到用心的話就不錯了。這是因為過去的禪師有的是時間,可以十年、二十年一直坐下去,而諸位時間有限,白天上班,回家還得照顧家庭,實在沒有辦法像古代禪師一般不用方法一直坐下去,所以還是得用方法。但是,你們仍須明白,如果還有方法可用、心仍需用方法,就不是真正在參禪。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

  《壇經》說:「自性若悟,佛是眾生;自性若迷,眾生是佛」。「迷」與「悟」是相對的。對於迷者、尚未開悟的人而言,有寂靜與散亂的分別,所以想著有散亂可除,有涅盤可求。但對悟者而言,是沒有喜好、厭惡的,無涅盤可求,無散亂可除。

  有人誤會「寂」就是不動,沒有任何聲音、任何現象、任何反應,這是錯誤的。《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免角。」因此,離開紛擾的世間去求寂靜,猶如緣木求魚。真正修行人不厭離混亂,也不一定要到深山修行。過去禪宗祖師有許多在山中修行,那是因為他們的廟就在山裡,自耕自食;但有些禪師並沒到山裡去,而是在人間離城市不遠的地方。

  迷時喜歡到寂靜的地方修行,開悟的人則無所謂喜歡安靜、厭惡嘈雜,全看時節因緣,能在什麼地方就在什麼地方,在熱鬧的地方不會厭離,獨自一人也不寂寞,這便是無分別心。


上一頁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中文版自序 第2頁:前言
第3頁:信心銘 第4頁:一、至道無難
第5頁:二、莫存順逆 第6頁:三、一種平懷
第7頁:四、非有非空 第8頁:五、絕言絕慮
第9頁:六、二見不住 第10頁:七、一心不生
第11頁:八、捨棄幻覺 第12頁:九、覺知煩惱
第13頁:十、無分無別 第14頁:十一、無疑無慮
第15頁:十二、任性合道 第16頁:十三、勿惡六塵
第17頁:十四、智者無為 第18頁:十五、法無異法
第19頁:十六、夢幻空華 第20頁:十七、兀爾忘緣
第21頁:十八、正信調直 第22頁:十九、虛明自然
第23頁:二十、信心不二
上一篇:探索識界 -- 八識規矩頌講記 聖嚴法師著
下一篇:淨因三要 證嚴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