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總算是交稿了,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這本虎頭蛇尾的日記,差一點胎死腹中,能有今天的誕生,真可謂一波三折。今天,這位幽居「深閨」待嫁近兩年的「黃花閨女」,終於邁著「半老徐娘」的姍姍步子,羞羞答答地出來面見「公婆」了。但直到此刻,左右搖擺的念頭還在大腦中盤旋,使我對是否最終付梓仍然猶豫不決。恐怕在若干年後,我真的會為今天的一念之差而後悔。
當初動筆寫這些日記,是因為身居廈門,瑣事鮮少,閒來之餘,偶爾翻看金厄瓦羅珠堅參撰寫的《開啟修心門扉》,每每感慨良多:如此之清涼盛宴,如果私自獨吞,實在是不合情理。不如每日從中摘錄一些妙言佳句,與他人共同分享,這樣就可起自他二利兼具的事半功倍之效,何樂而不為?
日記的雛形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形成了。但令人尷尬的是,後來我終於抵不住《門扉》的誘惑,將它徹頭徹尾地翻譯出來了。這樣一來,日記中的很多內容,也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我曾嘗試著去刪改,但一來精力有限,二來懶惰懈怠,所以一直未能徹底付諸實施。
我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托詞:我寫日記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檢點自己的行為,審視自己的思想,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反思,以促我成長,策我精進,並不是為了博得別人的掌聲和鮮花。既然如此,又何必過分注重形式上的完美呢?更何況,古人也云「溫故而知新。」即使將這些內容重看一次,也有百利而無一害,又何必勞神費力地把它改得面目全非呢?有了這個自我開脫的借口,使我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雖然一開始,我將這本書命名為日記,但在日記所跨越的這段日子裡,卻並非每一天都能有感而發,有的時候因為太忙而靈感枯竭,就不得不日後還帳。但有時卻心潮澎湃、心緒飛揚,紛紜的念頭如同脫韁的野馬,有限的篇幅根本無法控制住我一瀉千里的思緒,我就趁此良機洋洋灑灑地將幾天的任務一氣呵成。
動筆之初,因為時間充裕,幾百字的篇幅根本不在話下,隨心所欲之間便一揮而就,所以也感到躊躇滿志、志在必得。但下半年回到學院後,我就被繁重而瑣碎的雜事所纏繞,想從每天紛亂的頭緒中整理出條理清晰的日記,個中艱辛,實在一筆難述。騎虎難下的我,時常被江郎才盡之感所逼迫。尤其是當我發現在漫長的一年中,居然還有一個閏十月時,驚恐得我幾乎想扔下鍾愛的筆。在道友的鼓勵下,才不得不硬著頭皮,艱難地往前跋涉。我彷彿被債主追得窮途末路的窮鬼,身不由己地四處狼狽逃竄,卻怎麼也逃不掉日日積累的債務。
我沒有精力再應付下去了,只有暫時擱筆。習慣於筆耕不綴的我,終於絞盡腦汁為自己的半途而廢想到一個下台階:在以後的某個不是很忙的下半年中,將未完成的日記補足,我甚至為將來的作品起好了名字——《730天中的365天》。
但是,要想在我的有生之年中,找到一個不太忙的下半年,恐怕是難上其難的。所以,這個願望也就一直未能實現。這本殘缺的日記書稿,就在我的書櫃底層沉睡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直到2004年1月7日的那個寒冷冬日,三界導師、眾生怙主——法王如意寶,忽然在我們措手不及之間離開了人世。每一位弟子,都一下子跌落在遠甚於痛失親人的悲慟之中。異常沉重的打擊使脆弱的我幾乎一蹶不振,無依無靠的失落感一次次地鞭打著我傷痛的心。直至荼毗儀式結束,空蕩蕩的心仍然沒有著落。上師用刻骨銘心的現實,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無常課,使我更真切地體會到萬法的無常。
「不能再等待了!」一個聲音不斷在耳邊響起,扣擊著我那顆幾近麻木的心房,使做著長遠打算的我,放棄了期待日記有朝一日能夠完整的念頭。我翻出了塵封已久的殘稿,漫無目的地翻閱著。在這本日記中,也記載了一些上師的教言,在上師離去之後,更顯得彌足珍貴。如果能早日與大家見面,或許能夠幫助大家度過這段冰冷陰沉的日子。在沒有足夠的興趣與心情的情況下,我只是將文字作了一個簡單的校對,就讓缺胳膊少腿的日記匆匆上路了。它究竟會遇到什麼樣的命運呢?我不禁為它的將來感到擔憂。
世間以筆桿為生的人如恆河沙數,這本寒磣的日記,從文字的角度來評價,趕不上普通的漢族,他們語言上的優勢也足以讓我自愧不如,更何況那些令我望塵莫及的大師們?它只能算得上是一名忠誠的記錄者,像登流水帳一樣地記錄了我的心路歷程,每天頭腦中閃現的一絲絲念頭,與平時生活相關的人和事,反映了一個普通佛教徒真實的思想、生活和感悟,沒有前所未有的高見,沒有深奧晦澀的理論,沒有驚世駭俗的語言。它像一些零碎的音節,組成了一段接近自然但卻並不輝煌的樂章,奏出了我在一年中所經歷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它像一隻普通的腳印,記載了我在茫茫無邊的人生沙漠曠野中行進的一個真實片斷。
雖然我曾一再囑咐他人,不應過分分心於外境,更無須攪入宗派之爭,而應向內觀心。但在這本日記中,除了一些老生常談、鸚鵡學舌之外,也免不了對他人的評價與批判,事後發現,咄咄逼人的語言太多,自揭其短的內容卻太少。書中所推薦的一些自以為殊勝的教言,雖然自己愛不釋手,別人是否會生起同感也很難保證。
每個修行人,在修行的旅途中都會有一些體悟,只是有的人喜歡將其深埋於心而已。正是別人的不願聲張,卻給不甘寂寞的我,提供了一個王婆賣瓜的絕佳機會。《集學論》云:「譬如甘蔗堅硬皮中少有其味,人食皮已,無復能得甘蔗甜味,是故廣說者如甘蔗皮。伎藝者住戲場中別說功勤自以為得。」我這個「自以為得」的「伎藝者」,卻不聽規勸,自不量力地將這個如同懶女人裹腳般的「甘蔗皮」奉獻了出來。
還算是有自知之明的是,如果讓我推薦自己的作品,那一定還是《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或《入行論》。與聖者的智慧相比,凡夫的分別念實在不能與其相提並論。所以,諸位如果對此不感興趣,儘管將其束之高閣,我實在不願擔當浪費別人時間的罪名。
但是,在你修行的閒暇之中,如果能以翻看這本日記作為消遣方式,應該勝過世間那些以貪瞋癡為主題的娛樂形式。當然,如果能因這本書,而令你或你身邊的人對三寶生起恭敬之情,對眾生萌發悲憫之心,哪怕只是一剎那,我的一番心血也算是沒有白費了。
我默默地發願:如果這本日記是一道光,我不敢奢望這點寒光能與日月爭輝,只希望它能在無月的夜晚,充當一顆不起眼的星星,為照亮幽冥的黑暗作出一絲微弱的貢獻;如果這本日記是一點清涼,我不敢奢望它能成為橫掃炎夏的秋風,只希望它能在酷熱的夏日,充當一棵不知名的小樹,給煩熱難賴的人帶來些許的涼意;如果這本日記是一劑藥,我不敢奢望這副藥能包醫百病,只希望它能在人們心煩意亂的時刻,充當一支鎮靜劑,讓一顆躁動疾馳的心有片刻的停駐。春歸的大雁,請你告訴我,我的願望能實現嗎?
謹以此書奉獻給與我一同懷念大恩上師的道友們
甲申年正月初三法王如意寶誕辰之日
索達吉恭書於喇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