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創巴仁波切著

忍辱

[日期:2006-07-31] 作者:創巴仁波切  閱讀:


  忍辱

  下一種菩薩行是忍辱。其實,六種菩薩行不能嚴格劃分成個別的修法,每一種菩薩行都涉及和含有下一種。是故,六度中的忍辱,不是說要盡力自制,盡力勤勞,盡力成為極能容忍之人,不顧自己身體或精神上的衰弱,一直不停地做下去,累死為止。忍辱不是如此,而是像持戒和佈施那樣,含有善巧方便。

  六度中的忍辱,決不期求什麼;沒有期求,就沒有不耐。不過,我們在一生當中,通常都有很多期望,我們奮力追求,而這種行為多是基於衝動。我們一發現令我們興奮的美好事物,我們就拚命去追,而早晚會被推回來。我們越是向前推進,我們就越會遭到逼退,因為衝動是一種強大而無智慧的動力。衝動的行為,猶如無眼之人亂跑,猶如盲人力圖走到目的地。菩薩行則決不會引起反彈。菩薩能適應任何情況,因他從不貪求什麼或迷戀什麼。忍辱背後的動力,不是太早的衝動或其同類;忍辱行是緩慢、踏實、持續不斷的,一如大象之走路。

  忍辱也有空間感。他從不畏懼新的情況,因為沒有能讓菩薩吃驚的事物——完全沒有。無論何種情況到來——不管是毀滅、混亂、創造、歡迎或邀請——菩薩都不會感到不安或震驚,因為他知道在情況與他自己之間還有空間。一旦你知有此空間,那個空間裡便無事不能發生;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是發生在空間。沒有所謂相對或對抗的那種發生在「此」或在「彼」之事。因此,在六度中,忍辱的意思是:處世行雲流水,與世全然無爭。


上一頁 [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2]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引言 第2頁:修道上的唯物
第3頁:放下 第4頁:上師
第5頁:灌頂 第6頁:自欺
第7頁:難行之道 第8頁:敞開之道
第9頁:幽默感 第10頁:「我」的發展
第11頁:六道 第12頁:四諦
第13頁:菩薩道 第14頁:布施
第15頁:持戒 第16頁:忍辱
第17頁:精進 第18頁:禪定
第19頁:般若 第20頁:空性
第21頁:般若與慈悲 第22頁:密續
上一篇:自由的迷思(The Myth of Freedom) 創巴仁波切著
下一篇:動中修行 創巴仁波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