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佛教的命運觀 紫虛居士著

參、佛教的業報論

[日期:2008-05-11] 作者:紫虛居士著  閱讀:

參、佛教的業報論

與命運有關的第二個理論就是業報論,佛教講業力,「業」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一個人身體做一件事,則此事有時會對其他眾生有影響(有時不會),若此人對其所做的事或對做此事的影響產生執著,那就形成此人的「身業」。同樣的,若人有言說,對其言說內容或影響產生執著就有「語業」。若人起心動念產生思想,並對其所想及其影響產生執著就有「意業」。一般人在世間都會造身口意三業。「業」以現代的話來比喻就類似「慣性」或「記錄」。我們身體有動作,嘴有言說或心有起想,不是過後就什麼都沒有,而是留有「餘勢」,就好像運動的慣性:一個物體受外力作用後開始運動,當外力移去後,此物體不是立刻停止而是繼續在運動。身口意的作為也是如此。此外,身口意之一切作為都會反映到第六識形成為「名色」或進一步熏習到第八識而成為業識種子,好像身口意業記錄在名色與第八識之中。所以我說「業」類似一種「記錄」。有業之後就有作用之力稱為「業力」,如同慣性運動的物體尚有動力一樣。有業力就會形成果報,稱為「業報」。眾生由於過去無限長的生命過程中(不一定是人類)所造的「業」幾乎無限多,這些累積的「業」會產生一個最終決定的「業力」,這些包括貪業、殺業、……等。

由於業力的累積及其產生果報的過程是極為複雜奧祕,除非是已證得平等性智的報身佛,一般凡夫是不得而知,例如一個人死後投胎轉世,生到那一道?或投生人道的那一戶人家?這些都是受某一種業力的影響,我們無法知道。「業」有「共業」與「別業」,共業是兩個以上的眾生做相同一件事所造的「業」,「別業」則是眾生各自所造的「業」。共業的果報經常呈現的形式是集體災難或福報,例如一次大地震,一場大火災或空難很多人一起死亡,這些人有可能是「共業」產生的果報。有人運氣不好會趕上死亡的班機也許是有「共業」的問題存在。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摘要 第2頁:壹、前言
第3頁:貳、佛教的因果律 第4頁:參、佛教的業報論
第5頁:肆、緣生論 第6頁:伍、意志力──行
第7頁:陸、命運 第8頁:柒、宿命論與命定論之探討
第9頁:捌、結論
上一篇: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星雲法師講述
下一篇:略說佛教因果 仁俊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