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現代因果實錄二 果卿著

禪與淨

[日期:2006-07-28] 作者:果卿  閱讀:

  禪與淨

  問:佛門裡講永明延壽禪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他老人家留下的「四料簡」中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老人家本人是禪門中人,卻說禪不如淨土,您怎麼理解這句話?

  答:四句話是: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銅床並鐵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我的理解是:

  世尊在世時,只有佛教,教內無宗無派。世尊涅磐之後,隨著佛法的廣泛傳播,及修行切入方法的不同,逐漸有了大小乘,或者叫作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之分,及禪教律密淨五宗不同的修法。雖分五宗,目的卻是一個,即:去除妄想執著,證得佛位。

  「心淨則佛土淨。」禪教律密淨皆以淨心為目的,以守戒為根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淨土兩個字指的是淨心,而非專指淨土宗。淨土宗以念佛為攝心止妄的方法,也是其他宗共同的止妄防非的方法。而參禪打坐,是禪宗弟子在念佛的基礎上用以幫助自己「明心見性」開發智慧的又一種方法。達摩祖師說:「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禪。」所以,禪與淨,以及其他各宗,本是同根同姓的一家兄弟,何分高低貴賤?.

  至於永明壽禪師的「四料簡」,就當時和現在的現象看,說的完全正確。我是這樣理解的: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忽現前,敝爾隨他去。」

  現代許多人所參的禪,隨著時間的推移,遠不是「拈花微笑」以至達摩祖師面壁那個時期的禪了。參禪而無定力的人越來越多,只學打坐而不知修心,向外求的人佔了多數。僅滿足於得到一點「清淨」、「輕安」的境界。或者有了一點輕飄飄的感覺,就自以為有了功夫,「得道開悟」了。不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這種「功夫」只是參禪初期階段的境界,是「陰境」,是不究竟的。若隨著陰境跑了,就迷失了正路,這不是禪,如不及時糾正,就「敝爾隨他去」了。這都是不內求修心,心向外求造成的,所以「十人九蹉路」。

  所以,只知打坐而不淨心的人,參禪無益,也無禪可談。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不喜歡打坐參禪,卻能內求修心,「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這樣的修行人,就已經見到了自性彌陀,將來必然往生極樂,所以叫「萬修萬人去」。如果只是口中念佛,而無切實的修行,即使念破喉嚨也是枉然,終不會見彌陀。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虎本自威,若再長出兩個角來,豈不威猛有力,必然成就。為師作佛,理所當然!這才是永明壽禪師讚歎的修行方法,不然何以用帶角虎來比喻「禪加淨」呢?

  至於沒有善根的人,既不參禪,也不念佛。昏了一生,白來人間一趟,自然一失人身,「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了。


上一頁 [1]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45]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前言 第2頁:用鮮血抄寫佛經
第3頁:妙容尼師的出家因緣 第4頁:不要任意傷害花草樹木
第5頁:宿世情執 第6頁:貼面舞
第7頁:懷孕期間不可生氣 第8頁:二分錢鹹菜
第9頁:逆來順受 第10頁:半塊餅子
第11頁:致富之道 第12頁:楞嚴神咒
第13頁:浪子回頭金不換 第14頁:破家重圓
第15頁:佛給了我光明 第16頁:法輪常轉,大浪淘沙
第17頁:再談神通 第18頁:關於宣化上人
第19頁:妙法要在經中求 第20頁:燃香疤的意義
第21頁:佛教徒可以吃肉嗎? 第22頁:飲酒食肉,障礙往生
第23頁:唸經念佛還會有災禍嗎? 第24頁:誦持大悲咒往生諸佛國
第25頁:佛教弟子的婚禮 第26頁:佛制不可改變
第27頁:禪與淨 第28頁:法無高下,門門第一
第29頁:怎樣出殯才是盡孝道 第30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第31頁:低頭彎腰治百病 第32頁:懵懂傳懵懂,一傳兩不懂
第33頁:不殺生,怎樣請走蚊蟲? 第34頁:如何滅墮胎罪
第35頁:善惡各有報 第36頁:成就菩薩無上知覺
第37頁:經典文字不宜簡化 第38頁:嬰兒哭鬧的由來
第39頁:冶容誨淫 第40頁:閒話素食
第41頁:妙澄居士 第42頁:佛光沐浴
第43頁:新的生命之路 第44頁:斷欲去愛
第45頁:不要惡口傷人
上一篇:現代因果實錄一 果卿著
下一篇:科學時代的輪迴錄 楊大省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