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現代因果實錄二 果卿著

佛制不可改變

[日期:2006-07-28] 作者:果卿  閱讀:

  佛制不可改變

  問:不止一個佛友對我說,年代不同了,修行的方法也應當改變,現在物質發達,沒有必要修苦行,一日一餐、過午不食那樣對身體不利,吃好一點,喝好一點不執著就是了,保護好這個肉身,才能多念佛。我覺得這種說法有他的道理,您以為如何?

  答:佛法,是大學者、大智者釋迦佛說的法,豈是我們凡夫所篡改得了的?在家修行的人更無資格說這種話,你盡可按適合自己的方法去修。一天吃八頓飯也沒人管你,如果是出家人說這種話,則有問題了。釋迦佛本是一國之儲君——悉達多太子。他本有嬌妻愛子和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卻選擇了出家修行的路,最後在菩提樹下禪定得道成佛,之後廣收弟子宣講佛法,教弟子托缽化緣,「循方乞食,令其捨貪」,每天分頭沿不同方向,不選擇貧富化一缽食,次日接著從下家依次乞食。這樣令弟子捨去貪心,使貧富眾生廣種福田。

  如果化來的飯食自己吃不完,就「乞食余分,施餓眾生」,分給吃不飽肚子的眾生吃,「衣缽之餘,分寸不蓄」,除了身上必須穿的衣服外,一分錢、一寸布都不儲存,其目的就是令弟子捨棄人人皆有的貪心(四種清淨明誨)。這是佛教弟子捨去貪心的方法,佛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並沒有因為自己是太子身份和成佛之後受到各國國王及富貴人的供養而改變修行方法。涅*1前囑弟子今後要「以戒為師」。我們今天的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四眾弟子不仍然是佛的弟子嗎?為什麼要改變佛制?難道我們比佛陀還要高明不成?佛法傳到中國後,高僧祖師根據中國和印度地理環境、國情不同的特點,政府撥給寺院土地讓出家人自耕自食解決溫飽,但仍有托缽化緣的僧人。況且就是今天也有眾多寺院在嚴守著戒律,宣化上人在美國的各處道場資金雄厚,供養者眾,卻也嚴守佛制,吃的菜多是去超市的垃圾站收超市清理出來的菜,經揀理後食用的。

  「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這是萬佛城的規矩。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這是萬佛城的宗旨。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如風,這是萬佛城的家風。

  中國揚州的高u寺、江西青原山淨居寺等眾多寺院也都是在如法修行。體光大和尚穿百衲衣,高u寺的和尚穿百衲衣,這是無我相境界,吃的飯菜極簡單,食能裹腹即可。

  學佛、出家是為「了生脫死」,要想吃好喝好穿好,跟著時代走,做你的凡夫去好了。

  宣化上人在《開示錄》中說:「一等修行輕飄飄,二等修行夾個包,三等修行挑個挑。」萬佛城的弟子實行一日一餐,夜不倒單。上人說,一日一餐的目的,一是要節省糧食給餓肚子的人吃,二是吃少一點,精力不要那麼充沛,可以幫助去掉淫慾心。據吃一餐的人說,剛開始是練習過午不食,習慣後逐漸改成一日一餐,初時晚上會有餓感,中午一餐時會吃得多一點,過一段時間習慣成了自然,飯量並不大,只是一餐要注意營養搭配,瓜果、蔬菜、米麵食、豆製品等都有,多年來我們並沒有發現因營養不足而生病的。「夜不倒單」刻苦精進,這是禪定的一種境界,並不是不准弟子休息。進入禪定境界,反而是更好的休息。不參禪者,是體會不到的。

  宣公上人說:萬佛城是個造佛工廠,在這裡修行是要成佛的。

  師父妙法老和尚說:上人收弟子,要求一定要會背《楞嚴經》、《法華經》,而且出家、皈依的弟子都知道宣公上人戒律精嚴、遵守佛制,他教導弟子「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的三大宗旨。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秉承佛訓,日中一食,袈裟不離身。上人說出家人如果不搭衣和在家眾沒什麼兩樣,搭衣是代表佛的,可以接受徒眾頂禮,彎彎領的所謂「和尚服」,那是明朝時期老百姓穿的衣服,一直沿續到今天,不能代表佛,可以不向不搭衣的出家人頂禮,合十問訊即可。

  所以,你要想成菩薩成佛,就必須以戒為師,不能貪圖享受,無論社會多麼發達,佛制也不可改變。


上一頁 [1]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45]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前言 第2頁:用鮮血抄寫佛經
第3頁:妙容尼師的出家因緣 第4頁:不要任意傷害花草樹木
第5頁:宿世情執 第6頁:貼面舞
第7頁:懷孕期間不可生氣 第8頁:二分錢鹹菜
第9頁:逆來順受 第10頁:半塊餅子
第11頁:致富之道 第12頁:楞嚴神咒
第13頁:浪子回頭金不換 第14頁:破家重圓
第15頁:佛給了我光明 第16頁:法輪常轉,大浪淘沙
第17頁:再談神通 第18頁:關於宣化上人
第19頁:妙法要在經中求 第20頁:燃香疤的意義
第21頁:佛教徒可以吃肉嗎? 第22頁:飲酒食肉,障礙往生
第23頁:唸經念佛還會有災禍嗎? 第24頁:誦持大悲咒往生諸佛國
第25頁:佛教弟子的婚禮 第26頁:佛制不可改變
第27頁:禪與淨 第28頁:法無高下,門門第一
第29頁:怎樣出殯才是盡孝道 第30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第31頁:低頭彎腰治百病 第32頁:懵懂傳懵懂,一傳兩不懂
第33頁:不殺生,怎樣請走蚊蟲? 第34頁:如何滅墮胎罪
第35頁:善惡各有報 第36頁:成就菩薩無上知覺
第37頁:經典文字不宜簡化 第38頁:嬰兒哭鬧的由來
第39頁:冶容誨淫 第40頁:閒話素食
第41頁:妙澄居士 第42頁:佛光沐浴
第43頁:新的生命之路 第44頁:斷欲去愛
第45頁:不要惡口傷人
上一篇:現代因果實錄一 果卿著
下一篇:科學時代的輪迴錄 楊大省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