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佛教圖書館 → 禪宗專集 |
閱讀文章 |
禪的智慧 聖嚴法師著戒律與業
8、戒律與業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問:曾聽您說過,言語和行動會造業,但思想本身不會造業,而會導致造業的言語與行動。根據我先前的瞭解,思想就是法,和言語和行動一樣,都具有某種力量,因而能夠影響事情。您也說過,心力能助人,傷人、甚至殺人,這既不是行動,也不是言語,而是純粹心理上的。比方說,禪七結束時,我們默默把功德回向,用意在於幫助眾生,最後,大乘佛教認為,單單念頭就能破戒。能否請您澄清這些混淆之處?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師:身、口、意這三種活動中,「意」最重要。如果一個具有意識,但在言語、行動時卻沒有心理的知覺,這個人不是被外力所指揮,就是患精神病。因此,如果身體在行動或言語時不涉及心,就沒有造業。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如果只有心理活動,但沒有顯現在言語或行動上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區別戒律和業。小乘佛教認為,只有涉及言語和行動才會破戒,這是從眾生的角度來說。因為說話或行動時會影響他人,而且可能是以很明顯的方式在影響。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然而如果只有心動,那麼影響力就輕得多,也不會很明顯。例如,心裡想要偷竊並不是罪行,必須付諸行動才算違法。因此,小乘並不認為壞的念頭就是破戒。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心動,影響就輕得多、隱晦得多。想要偷東西並不是犯罪,必須有所行動才犯法。因此,小乘佛教並不把壞念頭當成犯戒。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大乘則認為「心」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心本身就能破戒,也就是說,「意圖」是最重要的。進一步說,惡念會產生惡業,但比言語或行動所產生的惡業要輕得多。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此外要記得,由於人會不斷思考,念頭有些是善的,有些是惡的,有些是不善不惡的,它們都會產生輕業。如果只集中在自己生起壞的念頭而自我責備,就是對自己過於苛責。因為一天中也有很多時刻會生起善念,這些會產生善業,就會有所平衡。比方說,現在你們在這裡聽聞佛法,這就是好事,你們就在造善業。希望在我們的人生過程中,好念頭超過壞念頭。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即使採取小乘的觀點,認為惡念並不破戒,但要知道,惡念持續不斷時,終究會引起不好的言語和行動。因此,最好能防微杜漸,一有壞念頭就加以處理,練習保持清淨心。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問:就業而言,自由意志和命定之間的關係如何?佛陀曾說過一個故事,在他成佛之後,依然因為累劫前所犯的小過錯而受到果報。這表示了對於業報的一種命定的、一報還一報的解釋方式,我覺得很難接受。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師:我認為你對這個故事的瞭解有些混淆。佛陀的確承受了多生以前所做之事的後果,但他並不把這些當成報應。也許色身會受到一些痛苦,但他的心並沒有我們所體驗到的苦。對開悟者來說,受報與不受報是一樣的。如果無我,又怎麼可能會有果報呢?只有具有自我觀念的人才會體驗到果報。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問:在夢中破戒,是否依然破了大乘的戒律?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師:如果受了菩薩戒,不管是醒是夢,有惡念頭就是破戒。然而,如果在夢中偷盜或殺生,但醒時並沒真正這麼做,就不用擔心,不該為此懲罰自己。澈悟者即使在夢中也不會破戒。行菩薩道的人,總是不斷地懺悔自己的惡行、惡言、惡念,也依然奉行戒律。戒律是行為的準繩,不是誡令。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菩薩戒警醒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們不該破戒,但如果破戒,往者已矣,就該懺悔,繼續修行,然而依然要對業果負責。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佛教的戒律,不該被視為誡令——不是持守,就是違背。應該把戒律想成是清水。如果破戒,就像把水弄髒了,戒律依然在,但不再純淨。藉著懺悔、發願,更認真修行,可以促使持戒再度清淨。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問:單單念頭,會不會對別人造成傷害?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師:如果一直對某人存有壞念頭,日復一日,這些念頭累積的效果會變得很強烈,終於可能會說出或做出傷害那個人的事。如果只是某一天對某人有壞念頭,不太可能馬上會對那人產生壞影響。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另一方面,有些人會培養出心力,用念頭本身直接傷人。這種情況極少,而且與我們所說的無關。多數人的思想只在心理的範疇,要使事情發生,必須透過言語或行動。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我們不應該把戒律當成奇怪或神秘的東西;相反的,我們應該從常識的、人本的角度來瞭解戒律,把它當成合理的、正常的。如果只是坐在那裡,想要給人禮物,卻沒有實際去做,然後告訴那人:「我已經為你做了好事。」那會有用嗎?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問:那麼,每次禪七結束時所舉行的回向呢?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師:禪七結束時,你已經得到了個人的功德。功德回向就是願意把功德給別人,希望幫助眾生,這是菩薩道,用自己的心來回向。只有具有功德時,才能回向。如果沒有功德,儘管你怎麼想,還是沒有功德可回向。同樣的,如果做了壞事,不能把壞念頭轉到別人身上,而認為自己就此得到解脫,不再有惡行。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回向功德時,應該以慷慨心、慈悲心為之。換句話說,應該全部奉獻出來,而不想到自己的利益。如果想藉著功德回向而得到更多的功德,那就根本沒有回向任何功德。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問:什麼能累積功德?救一隻小狗不致溺斃,可以得到功德嗎?還是必須要深入修行佛法?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師:如果做了好事,未來就會得到好的業報。善言善行能累積功德,有些言語、行動會比其他的言語、行動產生更多的功德。但在心中不應存有想得到功德的想法,而應存有將功德回向給別人、讓別人受益的想法,這才是真正回向功德。這就像把錢給別人,如果他們想要還你,你就告訴他們把錢送給其他需要的人,不必還你。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愈少想到自己的利益,對修行就愈好。在回向功德時,不該想要得到更多的功德。菩薩道的六波羅蜜之一就是佈施,行菩薩道的人懂得佈施,結果可以減輕自我中心,但那並不是目的。功德回向,只是修行佈施波羅蜜的一種方式。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問:您曾說過,自己的業自己擔,我們既不能承擔別人的業,也不能把自己的業給別人。但如果在回向時能把善業給別人,那究竟是在做什麼呢?如果有可能把善業給別人,為什麼不能擺脫自己的惡業,把它轉給別人呢?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師:差別在於善業就像自己賺的錢,你有權利來處置。但惡業就像欠人錢,你根本就沒有發言權。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問:用這種方式來談業,似乎錙銖必較,聽來像是人為的東西。難道業就像金融系統?我想到的是類似本金,利息這類事,像是有某種衡量的標準來估量各種行為的嚴重性。我覺得這有些牽強。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師:佛陀教導說,有些問題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人們思索這些觀念,希望能得到答案,就會被矇騙或混淆。這些問題之一,就是嘗試瞭解佛心能做什麼,另一個就是嘗試瞭解業的運作。要完全解釋清楚業是很困難的,事實上也是不可能的。然而,人們堅持要多知道一些,希望能很清楚、具體地描述,來幫助他們瞭解自己的存在和經驗。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ᵜ版權所有㊣ 重點在於,業雖然難以瞭解,但我們能以類比的方式來嘗試解說它的不同面貌,不過這些都只是比喻,沒有一樣能完全呈現真實的情況。這次我用的是金融的比喻,下次可能用其他的比喻,但這些都只是類比而已,因此無法表達出真正的情況。身為佛教徒,最主要的就是瞭解我們的思想、言語、行動都有後果,而這些後果是今生和來生必須承受的。
|
版權沒有,在註明出處的情況下,歡迎轉載。另請善心佛友在論壇、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轉貼本站連結,功德無量。No CopyrightDvNews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