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禪的世界 聖嚴法師著

現代佛教青年應有之人生觀

[日期:2006-07-08] 作者:聖嚴法師著  閱讀:


  現代佛教青年應有之人生觀

  到慧炬來,是非常值得懷念的事。一九七五年,我剛從日本得到學位,受政府邀請回國,出席第四屆海外學人國建會,也受周宣德長者之邀至慧炬領一筆密勒博士論文獎學金。那筆錢對我非常有用,領了到日本出版我的博士論文,非常值得懷念。從那時候起,十八年來我一直沒有來過慧炬社。我想諸位同學在十八年前尚是孩童,沒有見過我的人一定不少。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這次很榮幸受到鄭振煌居士的邀請,到慧炬來談一談「現代佛教青年應有之人生觀」。如果諸位認為沒有抓到癢處,講完後請同學們提出問題,也請老師們指教。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今天我想跟諸位談的幾個問題是:一、現實和理想,二、感情和理智,三、個人和群體,四、事業和名利,五、菩薩行者的條件。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台版版
  一、現實和理想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年輕人多半理想多於現實,必須二者調和才好。如果沒有理想,就沒有希望,沒有未來感,也就沒有前瞻性。如果理想太高,那是不切實際,光談理想,可能會處處碰壁而頭破血流,結果常常會覺得懷才不遇。有許多知識分子非常優秀,就是不得志,處處失意,到這個環境,到那個團體,都覺得這個地方不對,那個地方不好,只有他們是最好的,可是任何團體都把他們當成難以相處的人。他們可能是最優秀的,卻英雄無用武之地。是什麼原因呢?那是因為眼光太高,沒有辦法與現實配合,也就是與現實脫節。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學佛的年輕人應該理想與現實兼顧,因為我們現在所受的、所遇的,都是過去所帶來的福報和罪報。所以,如果我們希望改良社會,改變環境,就必須付出努力。不努力而要求環境適合理想,可能得來更多的苦報,結果是苦多於樂,失意多於得意。人家若問在那裡得意?是處處失意。為什麼?因為眼高手低,不切實際。這點希望諸位年輕的同學們要瞭解,要記得。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二、感情和理智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感情和理智也是非常難以選擇的。太理性則冷漠不近人情,太感性則沒有原則,人家怎麼說怎麼好,常常變成婆婆媽媽,人家哭你也哭,人家笑你也笑,人家的問題變成你的問題,看到某人有感情問題,本來不是你的問題,一談之下卻變成了你的問題。不知同學們是否發生或發現過這種情形?年輕人常意氣用事,可以為了朋友而兩肋插刀,不管男朋友或女朋友,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名譽生命都重要,但為了感情,兩者皆可拋,這是有問題的。在年輕時必須先把書讀好,先把事業基礎建好,站在佛教徒的立場,付出感情時必須帶著智慧。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六波羅蜜中的般若波羅蜜即智慧度。《心經》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人若沒有智慧,會一輩子痛苦,人家的問題都變成自己的困擾,自以為很熱情,但到最後卻是最糟糕的人,因為你熱情對人家,人家不一定熱情對你。所以,不論愛情、親情、友情和道情,道情是修行人之間的感情,一定要與理性配合,不與佛法智慧相應者不稱道情,我們在處理任何事情時,都必須以清涼的智慧作依準。特別是自己的問題,更需要以理性來處理;對他人的問題,則不妨以感性的慈悲來處理。我常說我們要以慈悲來處理他人與我之間的事,以智慧來處理我自己的事。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智慧不是理性,理性可能是智慧,但智慧高於理性。我們要講理智,便是要慈悲和智慧並用,不過兩者兼顧往往是很難的。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昨天有一個人來問我,他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未婚,也還沒有想到要結婚,可是為什麼不結婚又不出家呢?有兩個原因:他的母親需要他,不只是需要他照顧,而且是需要他結婚。這樣子的情形,他問我怎麼辦?我說:「你這樣的人不能出家,要趕快去結婚。」他說他沒有要結婚。我說:「自己沒有要結婚,何必在乎母親要你結婚?」講到這問題,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已經結了婚又走掉了,對不對?弘一大師也結了婚又走掉了,對不對?所以我說,他這樣子的人不能出家;也就是說,他的感情比較豐富,以致無法取捨。那麼,出家是不是連媽媽也不要了?沒有這回事!我們出家人更需要孝順父母。我的弟子中就有把媽媽接到農禪寺來孝養的,有現實的例子在那兒。如果父母沒有人養,我們一定要孝養,我們出家人不要父母的財產,但是父母沒人管的時候,出家的兒女一定要把他們請到寺院來孝養。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三、個人和群體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個人一定是在群體的裡邊。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放棄、否定或忽略整體,只追求個人的榮譽、名利、事業,只要自己搶得快、爬得高,就算是成功。昨天早上,有一群某工學院的老師來訪問我,提到他們辦公室裡就有這種人,問我該怎麼辦?我問什麼樣的人?他們說那個人對上邊都是:[是!是!是!馬上辦,照辦。」可是對下面,拿到的事全部推給下屬做,做好了,都說是他做的。這樣子,嘉獎、陞官的是他,沒有做好的他馬上就推說:[這件事我已經交待某某人,怎麼弄成這個樣子!」就是說,爭功而諉過。結果他步步高陞,左右逢源,而在他左右的同事和部屬,沒有一個不恨他。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他們問我,我們佛教徒遇到這樣的人要怎麼辦?我說第一是考慮離職,你們今天來問我,就是受不了,心裡覺得委屈、不公平。第二就是要忍辱,修六波羅蜜中的忍辱波羅蜜,就要把他當成菩薩來看。我問他們:「在這兩種選擇中,要選那一種?」他們說:「一時間想不出該怎麼辦?」我說:「你們既然遇到這樣的人,最重要的是不可以也變成這樣的人,這是我們佛教徒的立場。」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作為一個青年人,一定要把個人和群體連在一起,把自己和他人之間相關聯的問題同時考慮。如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這不是佛教徒。如果我們經常這樣子考慮,有時候可能會處處吃虧,你成就人,人家就正好踩在你的頭頂爬上去,好人被人欺,好馬被人騎,看看我們要做那一種人?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但是佛教徒不做爛好人,佛教徒不做沒有原則的鄉願。我們不計較、不爭功、不諉過,但是要讓他人知道我們的感受,看他們是不是還要欺負。如果他們還是不斷地欺負,只好讓一讓吧!你能夠轉變他,就轉變他;不能轉變他,那是因為你不是大菩薩,不是已經到了聖位的菩薩,你只是普通人,不要那麼難過,不要想忍辱又忍不住,何必自尋煩惱?學佛本來是為了消煩惱,在這樣環境下,如果煩惱很多,只好遠離。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所以,為團體犧牲,要看看值不值得。有許多佛教徒認為這是業報啦、因果啦,我們只能忍氣吞聲!其實,佛教徒不做忍氣吞聲的人,也不做為所欲為的人,佛教徒要做一個很有智慧心與很有慈悲心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忍氣吞聲不好,害了自己也害了其他人;為所欲為也不好,會傷害其他人,踩著他人的背往上爬。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理性、有智慧、有悲心的人。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有人問我:「法師您要不要名?要不要利?」我說:「名韁利鎖是我們佛教徒基本的認識,我是出家人不會不知道。若是為了追求虛名而努力,很可能變成沽名釣譽。」為了私慾而追求財利,很可能變成利慾熏心而自害害人,常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太可憐了。不過如果你做某樣事,對多人有益,對自己有益,但是不能出名,跟名沒有關係,你做不做?我剛才講一個人不能夠離開群體,只要對全體眾生有益的,我們就一定要做。古人有名言:「求名當求萬世名,謀利要謀天下利。」這是世間賢哲所講的話。對學佛的人來講,不能考慮名和利這兩樣東西,否則會產生問題。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四、不求名利·為貢獻而貢獻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可是,有極少數人不求名反而成了名。像虛雲老和尚,我相信他是沒有求名的,像印光大師,我相信他是不會求名的,但是他們都有了名,而且在佛教史上留下了盛名。釋迦牟尼佛,我們相信他也沒有求名,但是直到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他的聖名。對於那種水到渠成、實至名歸的名,我們不必推辭,不必虛矯而說:「我不要名。」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名也有用,名就是名氣。有名就可以影響許多人,沒有名的人就不能很快而直接地影響許多其他人。至於名利和事業是不是一定有連帶關係?不一定。有些人是幕後功臣,如:做太太的對丈夫幫助相當多,但出名的卻是丈夫。又如:幕僚們為長官奉獻和提供智慧,但出名的卻是長官。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這些人沒有事業嗎?有!他們的事業就是通過他們長官的大名,來對社會貢獻,對大眾貢獻。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或後代的僧俗四眾弟子,在三藏經典裡留下名字的也不多。《阿含經》所提到有名字的出家眾只有幾十個人,在家眾也只有幾十個人。其他的,一講就是二百五十人,卻未說出他們的姓名,未見姓名的人,並不等於對佛法的弘揚沒有貢獻。至於那些在僧傳中沒有留下名字的祖師高僧們,就不算是大德嗎?就不算是菩薩嗎?所以,我們要為貢獻而貢獻,不是為求名利而貢獻。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菩薩行者有兩個條件:1、利人即利己,2、人成即佛成。菩薩初發心,未度自己先度人,這是大乘菩薩的精神。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我們要努力為人而不為自己。譬如:諸位同學,有的人學做醫生,有的人學做律師,有的人學做會計師,有的人學做工程師,有的人學做教師,在現代的工商業社會裡,醫生、律師、會計師、工程師最受人歡迎,賺的錢也最多,好的教師則容易出名。年輕人發願要做這些行業的從業人員並不是壞事,但一定要想到為什麼要從事這些行業,不能夠僅僅為了錢、為了名、為了將來個人的享受。乃是為了能使更多的人不受法律困擾,所以做律師;現在的時代怪症很多,做醫生是為了要治病救命;現在會計師能夠幫忙人家賺錢、看錢,也替政府管錢,好的會計師非常有用,能夠做財富企劃和診斷,不是專門為有錢人算帳,而是為了整個金融的發展;工程師從硬件方面建設社會;教師從軟件方面培育人才。若以這種觀念利人,便是利己,也自然而然會得到社會的尊敬,那麼名望和利益的獲得,乃是水到渠成。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五、敦倫盡分·人成即佛成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人成即佛成」是太虛大師講的,他這句話是不錯的,但有許多人尚不清楚它的涵義。這句話是說:我們站在各人的本分,盡到各人的責任和各人的義務。做學生的要盡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做老師的要盡老師的責任和義務,做父親的要盡父親的責任和義務,做母親的要盡母親的責任和義務,做兒女的要盡兒女的責任和義務。一個人同時會具有好多不同的身份,譬如:莊南田董事長,在慧炬是董事長,在企業的公司是總經理及老闆,在家裡是父親,也是丈夫,對我來講他是三寶弟子。可知,你對社會的貢獻越多,你所具備的身份地位和責任義務也越多、越重。我們要全心全力做好我們分內應該做的事,盡到我們分內應該盡的義務。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但是許多人只追求權利,卻不盡義務:爸爸有爸爸的權利,丈夫有丈夫的權利,國家公民有公民的權利。諸位,你們具備有多少身份,你們就有多少權利。我們這個時代、這個世間,追求權利的人太多,願意盡責任、盡義務的人卻不多,這是一種很危險、很麻煩的情況。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我們學佛的青年,應該要盡自己的責任,盡自己的義務,盡自己的本分。這就是印光大師說的「敦倫盡分」。有人認為我們出家沒有敦倫也沒有盡分,至少沒有盡到做丈夫太太的責任,也沒有盡到做兒女的責任。但是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身份,應盡出家身份的責任,不必有俗人家庭的責任,否則便不是出家人了。佛教要我們盡責任,就是要盡到現在身份能做到的責任。比丘沒有太大,叫他盡什麼丈夫的責任?比丘尼沒有丈夫,盡什麼太太的責任?沒有這個身份就不必盡這個責任。但我們出家人沒有說不盡兒女的責任,若能對一切眾生盡到平等救濟的責任,就是「人成即佛成」的內涵了。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晚上講於慧炬社,《慧炬》月刊三四三期刊載,高鶯鶯整理)


上一頁 [1]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自序 第2頁:禪坐的基礎方法
第3頁:四念處 第4頁:日常生活中的四念處觀
第5頁:禪修方法的演變 第6頁:禪是什麼
第7頁:禪的智慧 第8頁:智慧與福報
第9頁:禪——自我的提升 第10頁:禪——自我的消融
第11頁:禪與人生 第12頁:禪與生活
第13頁:禪的心靈環保 第14頁:禪的知與行
第15頁:禪與藝術 第16頁:生命的圓融
第17頁:生命與時空 第18頁:理性與感性
第19頁:提得起.放得下 第20頁:提起與放下
第21頁:無常與無我 第22頁:提升人品的佛教
第23頁:積極的人生觀 第24頁:現代佛教與生活
第25頁:現代佛教青年應有之人生觀 第26頁:人心清淨.環境清淨
第27頁:綠化大地.淨化人間 第28頁:從佛教看我們的居住環境
第29頁:人間淨土 第30頁:附錄
上一篇:坐禪的功能 聖嚴法師著
下一篇:禪的生活 聖嚴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