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念佛法樂知多少 妙蓮老和尚講述

六、道交感應難思義

[日期:2008-06-25] 作者:妙蓮老和尚講述  閱讀:

六、道交感應難思義

言及拜佛相應,在此順便提及我所見之情形。旨在勉勵大家思維:他人能做到,為何我們做不到?並非要標榜何人如何高超。其實人人都高超,最怕自己不立志向上,不勉為其難、自甘墮落等死!

我有一位好同參,他拜佛曾有三十六個鐘頭未離開蒲團之經驗,也就是二天一夜的時間都在拜佛、念佛。或有人懷疑:「三十六小時不離開蒲團,那不要吃飯、喝茶、大小便啊?」告訴諸位!真的不喝茶,口念佛號自然有甘露津液湧出,也無大小便;功夫相應,這些都沒了。而且也沒吃飯,因那時他在靜室中,用起功來覺得吃飯實在太打岔,於是打「餓七」,一星期沒吃東西。(這只是一種方便,佛陀並未叫人不吃飯哦!)

「這不辛苦嗎?」辛苦怎能拜三十六小時?用功相應,拜佛、念佛毫無辛苦!若繼續拜還是可以,不過他心動了一念:「已二天一夜了,停一下吧!」因此停下來洗把臉、漱個口,又繼續再拜,精進再精進,才可快步到西方呀!

其實幾日不食又算什麼?虛雲老和尚不也經常在終南山入定,且一定就是一、二個月?禪定中自能禪悅為食嘛!念佛亦如此,當我們將全部精神住在一句佛號時,「阿彌陀佛」四字聽得清清楚楚;到達身心靜極時,連四字佛號也無。亦不分何者是我,何者是佛,至佛我一如、物我不分之境,入於無爭的佛國。唯念佛人才有如此最淨之樂。

一法之成就,除因緣和合,尚須加諸時間。念佛人欲求功夫相應,切莫心急;縱個人善根福的因緣深厚,還得時間夠,方有所成。

多少修行者常有急功近利的通病,然遊子背佛離家已甚久遠,怎能在短期內返家?所謂「欲速則不達?諸位只要精進用功,管他散心、一心,你還是安守本分、老實念佛;從朝至暮,不論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一切順逆境界,還是一聲阿彌陀佛。加諸時間執持久了,功夫上了路就能任運而持。時候一到,淨業自成,即可得到寂靜輕安的法樂,證得念佛三昧。到那時你的妄想已成正智,光明普照了。

以上所速甚為粗淺,亦頗繁複,因讀者根性、不同,對治非一,故一再嚕囌。倘有錯誤,敢請上根大士慈悲指教。敬祝大家!以今心誠敬念佛,將來同生西方、圓滿佛果、同度眾生!


上一頁 [1] [2] [3] [4] [5] [6]    
【內容導航】
第1頁:—、修行唯樂何有苦 第2頁:二、精進至誠除昏散
第3頁:三、作觀無常道可成 第4頁:四、阿彌陀佛最第一
第5頁:五、今心念佛樂無窮 第6頁:六、道交感應難思義
上一篇: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下一篇:閻王老子三封信 妙蓮老和尚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