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念佛三昧者,名之為一行三昧也。這是因為彼修行念佛之人既能了知甚深之意旨,能夠持守自己一心一意,唯有憶念彼極樂國土,唯有憶念彼阿彌陀佛。並且了知報身與國土無二,了知能憶的與所憶念者也是同一,乃得名之為「一行」也。雖然名之為一行,也當以彼一切世間與出世間無量的法門,以及諸般的功德之行,作為幫助佛道之緣,如是則往生的修行便能疾速地成就。是故所有一切的諸行,悉皆是為了淨土而修,更沒有別的歧異之道路,是故名之為一行也。就譬如眾多河流入於大海之中,便一同得到大海之名。萬般的善行同歸於極樂淨土,同得名之為一行也。
以如是的義理之故,則所有一切的四念處、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四弘誓願、六度萬行,皆是淨土之行。乃至於一彈指之間的善行,以及散亂心念佛,或是才一稱念佛名,或舉一手作禮致意,一次禮拜一句讚歎,或者只是一個恭敬之瞻仰。乃至或是供奉一枝香一杯水,一朵華一盞燈,一個供養之器具,或是一念之間的修習,以至於以十念念佛。或是發起一個布施,持守一個戒律,一次的忍辱,以及禪定和智慧等等,所有的一切之善根,皆悉迴向於往生極樂世界。由於願力所攝持之故,雖然有遲緩和快速之不同,但是皆得往生於極樂世界。
就如同經典當中所說的譬喻,昔日有人以一小滴的水寄存於大海之中,期願其能夠不敗壞不失去,不變異不枯竭,即使雖然經過了許多劫,也要歸還他原來的水。其人如是經過了多劫的時間之後,就以如同他往日寄放的量而來求取,果然真的得到原有之水,既沒有敗壞也沒有枯竭。此念佛法門亦復如是,雖然以微小的善根,迴向往生於極樂世界,就如同彼人所寄放的一滴水,雖然經過了他生他世的輪迴,可是善根並不曾消失,也不會敗壞枯竭,往生彼極樂世界是毫無疑問的。
以是之故,不論是大乘是小乘,是有漏或是無漏,以散亂心或是定心之善,事相之憶想或理體之觀照智慧,皆是名之為一行,皆悉得以往生極樂世界,惟除無有信心之外道種性。是故祖師云:「只要能夠具有確信肯切之心,必定不會欺騙而擔誤。」又經典當中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實在是可以深信的。如果有一些因地的信願之心尚未生起,一絲的善行並未建立,自我的身心尚未屈服,而卻先想要祈求感應者,實在是不可與其一同談論言語也。
是故釋迦牟尼佛這一位至聖教主,於其一代之中究竟之談,有無量無邊的三昧,無量的解脫法門,無量無盡之行願,總持而相應於無量的法門。唯有念佛求生淨土這一個法門,圓滿收攝一切的法門而無外無餘,悉皆能夠完全具足。就如同彼廣大之大海,能夠吞取含納眾多之河流,而其體性卻沒有增減。又如同如意寶珠,放置在高大的幢旛之上,能夠滿足一切眾生之願求,而其自身之體性卻毫無虧損。此念佛三昧寶王,能夠攝持一切法門且能具足一切功德,也是如此不可思議。
由於此義理之故,最初始自我釋迦共尊以此念佛三昧,普遍告知開示於種種的大眾之會,無非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彼說法大會之中所有承蒙說法而聽聞開示的大根機之士,就如同彼文殊師利菩薩等,以及三乘的聖者賢人,天龍八部一切鬼神,無不傾心信仰而歸依信受也。等到佛法流入於東土華夏,有慧遠大師這樣的大心之人,於彼廬山闡揚釋迦牟尼佛所遺留之教化,彼信受而奉行者,就如同大風行於小草之上,普遍得到天下人的仰望,無不讚美稱歎其教化啊!
自從釋迦牟尼佛以至如今,將近有二千三百多年,其中有聖賢超凡之人,大德高僧、儒家巨匠,農夫商人、仕官販賈,以及匹夫匹婦,奴婢黃門。或是能夠自我修行進而勸導他人,或是著作文章而立作誓願。其尊重佛法如同至寶,看輕自身如同微塵。面臨困難時而不畏懼,濱臨死亡而不顧慮。挺起身心建立修行,一生努力修行此淨土之道者,如何能夠知道其有多少。或者有人對他人之修行而隨喜,或是信受而一心歸依,乃至於隨其所得之佛法,盡己誠心而修行者,其數則更加眾多。實在是如同所謂的羅列之星辰、恆河之細沙,也沒有辦法比喻形容其眾多也。
或者有一些時而半信、時而不信之人,心中猶豫不決之人,尚且可以往生於彼極樂國土的疑城邊地,更何況是具有正信而努力修行者呢?過去往生的傳記中所記載的,與真實往生者之數目相比實在是萬不及一。自古以來至於今日,咸皆受到此念佛法門之恩賜,這豈是用紙筆口舌所能夠完盡而描述的。縱使有人想要別修其他的法門道品,但是因為只有假借自己身心之力,因此有些則有退轉信心、或是產生著魔發狂之過失。唯有此念佛法門,因為仰仗著阿彌陀佛慈悲加持之力,修行則必定獲得成就,不會再有邪魔障礙之業,永遠不會退轉於佛道。
此外這個念佛三昧,非但可以遠離魔障,亦可遠離於人世間一切的縣衙官司之口舌災禍,以及種種的是非之境,困境患難,水災火災,盜賊土匪,以及極惡之人凶災之事,乃至於一切的虎狼毒蟲猛獸、鬼魅妖精,如是等種種不吉祥之事,皆悉不能侵犯傷害。此外又不會被一切的疾疫癘瘴、夏暑傷寒、癰疽疥癬、惡劣下賤、眼耳鼻舌的諸般病苦所煩惱,皆能如其所願所行的而無虧缺損傷,皆能排除一切的災難病苦等煩惱。
唯有在人世之中的名聞利養,甜蜜恩愛的柔軟之賊,以及心中的瞋恨之心瞋怒之火。雖然有阿彌陀佛的佛力加持,因為其是自我之過失,因此沒有辦法救拔也。修行之人應當深深加以精進之心,以攘卻排除此種過失。若是因為一念之間的因循怠惰,則必定為其順境之貪愛或逆境之瞋恨心所奪取。然而彼貪愛之軟魔,只能傷害具有淺薄信心、貪愛怠惰失去正念之人。若是那麼些精進修行者,就如同鋼鐵在火中鍛鍊時,如果得到水分反而更加堅強。這些貪愛軟魔,怎麼敢稍微接近而逼視之呢?
由此之故修行之人因為阿彌陀佛的加持而捍止了魔境,不只是此身可以得到安樂,又能夠得到念佛三昧之成就,並有天人鬼神的護持幫助,臨命終時正念現前而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人往生淨土之際,種種祥瑞之感應不只一種。或者天樂充盈於虛空之中,或有奇異的香氣瀰滿於屋室,或者有光明來照射其身體,或是有七寶的蓮華座現在於前。或是阿彌陀佛垂下手臂而親自來迎接,或是菩薩執持著金臺授手而來接引。乃至於臨命終前預知往生的時日將至,正念分明而不錯謬,諸般的病苦障礙忽然消失空寂。自己能夠事先沐浴更衣,然後結跏趺坐,或者集合大眾而演說佛法,叉手而向諸人告別。或是更再勉勵眾人精進修道,書寫偈頌之後擲下手中之筆,合掌念佛而往生。
或者臨命終之後,其身體如同在生之時。或是牙齒骨頭和念佛的念珠,即使經火化燃燒也不會損壞。其光明耀燄異於尋常,五種色彩亮麗鮮明。或是吉祥之物飄浮於虛空之中,盤旋迴繞而不散去。或是其火化之煙霧所到之處,有明亮的舍利子如同流珠,觸到事物便生出舍利子。如此種種乃是耳聞目擊所常常有的。若不是其人平日操履行持非常淨潔明白,由其修行的精進之力所感召!哪裡能夠如此呢?
感歎如今之人,或是雖有在修行而無有實際的效應,這實在是因為其信心之根膚淺微薄,信願之因地並不真實。未曾建立真正的修行,而卻先想要別人知道他的行徑。內心則是自滿驕矜,外在則欲彰顯誇耀。使他人能夠對其恭敬供養,內心期望能夠有所得。甚至虛妄狂言能夠得見清淨殊勝之境界,或是見到小小的境界以及夢中的善相,自己尚未能夠分辨認識其是非好壞,而卻想要先向他人張明宣說。此等卑劣下等之心態,必定為如上所說的邪魔伴侶所迷惑,從此願力和修行悉皆退失,依舊還是隨著生死而輪迴苦趣,怎麼可以不謹慎小心呢?
若是我們雖然有在道場之中,進行持誦經典、懺悔發願等儀式,如果不得不被人知道,那麼實在是不得已之事,豈可特別自我顯露修行之形跡,而使得佛法之觀行傾壞失敗呢!如是則修行之人還是應當審察仔細,隱密地堅實自我之修行。內心常常懷著慚愧之念,不可顯露自我的德行。如果真的是工夫到家之時,不被如上所說的強力之魔和愛軟之魔,這二種魔所迷惑,便可以說出自己之修行。
修行當中如果有的人宿世的業障即將消滅,微微見到殊勝的好相。如果其人不能隱密蘊藏其德行,而使其傳聞至他人之耳,則其修行必定顛覆失敗。所以蓮宗初祖慧遠大師,三次親自目睹阿彌陀佛之聖相,而其平日都未曾言語提及,只有除了到臨命終時才向人言說。所以大眾千萬要記得,不可隨便向人言說修行之工夫和感應,這是我至為祈禱、至為祈禱也!
此外這個念佛三昧,其體性雖然圓滿,而對於其悟解則應當更加廣大之,所修行的則應當竭盡其諸多微細的條理章節,盡力去除種種邪猥弊病,乃至於對於微小之罪業,心中猶應懷有廣大的畏懼之心。又應當知解隨著大乘之見地,修行依著小乘而學習,乃能符合於此念佛三昧。若是知道小乘並不是自己而小,而將小乘之行隨順於圓融的知解而成為大乘圓教。大乘圓教亦不離於小乘之行,因此小乘即是大乘。小乘和大乘的知解行持,乃是同一理體而無有分別,如此即是超越世間的知見。
佛經中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以上的每一句,皆是一個佛法的修行,古人對其每一句皆各有其佛法的訓示一章,在此不能詳細敘述。
此外又應當要護持眾人之心,勿使自我誇大或令人嫌惡,舉止動作安然自若。讀誦大乘經典,悟解佛法的第一義諦,親近有益我們修行的善友,虛心請問先覺的善知識。不執著自己之見解,不引發顯露自己之特長,心中存有忍辱之志,身口意等行為應當依照經典。聽聞正確之知見佛法,不毀謗出家的僧眾尼師。止息世間紛雜之善法,不貪求於名聞利養,遠離於種種邪惡之事。處事必定要忠信仁厚,將過失歸責於自己,深深誡止淫逸之綺語。一心念佛而不散亂,視一切的眾人如同諸佛。捐棄世間的伎能工巧,唯求往生於西方極樂世界,身行必定清淨無染。如是等無量無數之善行,皆悉應當努力修習,此皆能夠幫助佛法之正道。
此外更加能夠割斷世間的貪染之心,於憎惡和喜愛之二種境界,無有種種的障礙留難。堅凝其心使其如一,必定可以往生淨土,其功德甚為廣大,在此無法全部敘述。是故於此念佛法門當中,隱密而精進修行此三昧,其功德高廣卻不被人知其名號,而得以往生極樂世界者,怎麼能夠知道其有多少呢?而那些有記名載入於傳記之中的人,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豈可以思量計算其未經記載而往生者之數目呢?
若是人們能夠依照前述之教誡,但依此法而修行,尚且能夠利益無量劫來與我有怨業之眾生。更何況是自己的父母師長,佛法門中之同參眷屬,世間的兄弟姐妹,以及平日中幫助我解除患難,和提攜引導我之人,而卻不能夠得到其利益?是故可知只要修習此念佛之行,一切的恩德無不皆可回報。以是之故,我們應當一心念佛。
然而阿彌陀佛以及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二位大士,其境界甚為殊勝深妙。於生死輪迴的大苦海之中,很難得以親近,很難得以憶念。何以故呢?若是眾生能夠憶念阿彌陀佛及二大菩薩者,必定能夠得到解脫之故。聽聞到其名號尚且非常困難,更何況是親近而學習之。是故《觀無量壽佛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但得聽聞阿彌陀佛之名號以及二位菩薩之名號,即能除滅無量劫來生死之罪,更何況是能夠至心憶念。若是能夠念佛者,當知此人,即是人世間當中的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殊勝之善友,此人將來當坐於菩提道場,生於諸佛之家。」
以是之故十方的諸佛如來顯示其廣大之舌輪,殷勤懇切地勸導勉勵。而我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一再地告誡叮嚀,其言詞極為激昂懇切,為了使令五濁惡世之眾生,必定修行此淨土法門,乃能得以度脫於世間之生死。何以故呢?這實在是因為彼五濁惡世之眾生,其色身與心靈皆非常痛苦,以種種的痛苦為其性命,猶如處於水深火熱之苦聚當中。而釋迦牟尼佛特別示現降生於娑婆世界這個苦處,其願行悲心最為深切,正好相應契合於此世間眾生之根機時宜,就如同盡大地中眾多的江河溪水、和處於虛空中清淨的明月一般,彼此互相感應道交也。
是故我釋迦世尊,自從其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乃至於最後入於涅槃,其說法的音聲不二。於其所說的法門當中,開始從演說《華嚴經》的法會之上,最終極盡於《法華經》的說法道場。其如美玉清脆之音聲宣佈開示,其稱揚敘述此極樂世界何有窮盡。彼世尊說法大會之中、所有具大心而且有殊勝志向之士,承蒙隨順於世尊慈悲之意旨,悉皆發起願力而祈求往生也。更何況是我等末法之世,鈍劣根機而流浪生死之人呢?聽聞而認識淨土法門之人,必須要銘記於肌肉骨髓啊!
自從釋迦牟尼佛演說此法之後,阿彌陀佛的願力便不間斷於此世間,代代之中不乏弘傳阿彌陀佛大願之人。釋迦聖人以此法門開演唱導於前,諸位賢者以此法門繼之於後,於是便廣泛流傳而普遍於十方三世,又何止是這一個天下而已。其願力如大雨般霈然充滿於六道四生之中,又何止是人道之倫。不但天神嚮應其教化,鬼道之類亦能隨順之。不論是人或非人,無不個個讚歎仰望,其記載的種種行事,具足完備於諸多的經典文章之中。充盈滿溢於海藏的龍宮之中,普遍布滿於人間和天上。深化其根堅固其蒂,悉皆能夠相應於一切眾生的根機,這實在都是我阿彌陀佛廣大不可思議之願力而導致如此的。
釋迦牟尼佛言:「在佛法即將消滅的末法惡世,我其餘的一切經法皆消滅之時,唯有此《無量壽經》之教典,多留於此世間一百年,以廣度一切的眾生群有。」那麼此極樂淨土之念佛法門,豈不是我等凡夫最後而最重要的訓示啊!彼飛禽名之為「八八鸚鵒」者,墮落在愚癡妄想的畜生異類之中,以其能夠隨著人們稱阿彌陀佛之名,亦能承蒙念佛三昧法力之故,尚且於其埋葬之處生出蓮華,更何況是稱為萬物之靈的人呢?如果能夠作人而不如禽鳥能念佛,可以說是不知道慚愧也!
我如今生於末法之世,正值所謂的後五百歲,是故世人的善根膚淺薄弱,心中常有疑惑而不能深信佛法。此外更上加異端知見邪偽之見解,各個執著於不同的妄見,彼此互相誘惑牽引。使彼具有正確修行之人,大多被迷惑撓亂,於是我心中的傷感充滿於胸懷。是故收集彼禪宗、教門和淨土的諸多文章,以及諸多的經典書卷。取其極為深奧而且至為重要之義理,敘述作成此說,分類而排列成編。使其流布於天下世間,破斥邪執顯示正理。普願法界的一切眾生,於此一部論說之中,一見之後便能心開悟解,了悟自己本有之真心。知道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依報正報,還是在於西方淨土;並且通達西方淨土的依報正報,仍舊不離於我之本性。只要是具有心性本識者,皆能一同往生於西方,悉皆能夠深入其階位也。
我更期願一切先知先覺的善知識,不吝惜於您的慈悲,若是見到尚未悟解之人,能夠如法地給予適切之教導。前輩長者之人若是不明白此法門,也可以隨其根機應其病根,為其詳細剖析其幽深微妙之處,更再為其明瞭宣說。彼人若是能夠有一念之信解者,其行願必定可以成就,往生淨土一定是可以期待的,其功德實在是難以稱述。縱使有一些邪異的執著堅牢固著者,其信樂雖然不深,但是只要一句阿彌陀佛熏染於神識,亦能成為將念佛修行之因緣種子。如此能夠展轉而利益一切眾生,無量無盡無窮無邊,勸導眾生發心之功德,不可以說是不大也。
若是有人真的能夠如此,不師法於自己的妄心,不自欺亦不虛妄。能夠隨順於此淨土法門之正教,教誨他人而不倦怠者,縱使自己不能修行,即為已經修行。縱使自身未能學習,即為已經學習。何以故呢?法界乃是一相無二,無有自己與他人之分別故。如同昔日有人,自己於其一生之中未曾親自修行,但能以二次的機會傾盡自己所有的一切資財,以平等之一心,建立法會、勸人一同來念佛之緣故。其臨命終之時,亦得往生於極樂淨土,其事蹟非常昭明顯著。
是故可知若能發起慈悲之心,顯示攝受他人之相。以及能夠利益彼人,勸人念佛修行者,其所得的功德非常弘大眾多。這實在是因為阿彌陀佛這個無上法王之功德所使然。但是也不可以執著而認為自己一定不必修行了。是故可知此念佛三昧甚深微妙,此法門之功德廣大如海。而想要開顯其眾多利益之事,豈是我能窮盡而言說的,在此簡略地記載我所聽聞的,以作為對世間人之勸導發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