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究所謂一心平等之法,其體性從來不曾虧缺減少。一切的眾生雖然纏綿於業識之中,無不皆能有出於塵勞之心志。才正想要探究佛道,而邪魔之境界卻先彰顯。只要稍有一事虧於心地,萬般善事便完全消失。成功的事情很小,失敗卻很廣大,能夠成就佛道的終究是稀有。更何況是五欲六塵交相傾奪,死生流轉不斷遷變,種種的眾生皆是彼此相倣相效,即使是在不同的處境也是如此。
如此便使得我如來在三大阿僧祇劫之中,捨棄無數的頭目髓腦、國城妻子,以及自己的身肉手足。持戒忍辱精進修行,承事無量的善知識,不惜自己的色身性命,修行一切道品所得到的圓滿法門。因為我們種種的障礙,而退失了菩提心,一旦使如來之法門在我們面前而消滅,如是豈不令人痛苦傷心嗎?
我如今既然是釋迦牟尼佛之佛子,不以努力精進而爭取,坐令法界的眾生群有,永遠失去智慧眼目,其痛苦是更甚於以刀割切自身之肉也。是故我今依照經典之意,創立了十種大障礙之行,名之為「十不求行」。人們雖然不會故意願求於障礙,但是於此世間,或是有種種不得已之事,有一切的障礙現前之時。使令我之身心事先居於障礙之中,而使眾多邪魔、諸惡障礙之境界,不能侵撓我,不能障礙我。就譬如黃金和烈火同於一鑪,烈火雖然侵逼黃金,而黃金必定成就器用。其十種大障礙之行,如今當說:
第一,思惟色身不求無有病苦。第二,處於世間不求無有困難。第三,探究自心不求無有障礙。第四,建立修行不求無有魔事。第五,圖謀事務不求一切容易。第六,與人交情不求其能利益我。第七,對於他人不求順應適合我之心意。第八,施予德惠不求望他回報。第九,見到利益不求霑染分享。第十,被人貶抑不求能夠冤曲申明。此十種大障礙之行,攝受了一切的諸大障礙,惟有上根上智之人能夠堪任忍受。中下根器之人,不敢對其希求冀望。
若是有得聞此十句之義者,於諸般種種的障礙當中,一一皆能夠觀照覺察令心覺悟,反省自身體會佛道,堅固執持而不退失。如是則能入於諸魔之境界,而不為群魔退轉其修行之心。依循於諸般的聲色之中,而不為音聲美色迷惑撓亂其心志。乃至於在憎恨、貪愛利養名聞之境界之中,在人我是非、得失利害之場合,我的自心先居於障礙之中,那麼彼種種的障礙之事,豈能夠成為我之障礙呢?障礙如果不成為障礙,則其佛道的修行尚且可以直接前進,更何況是得到了順利自然而無有障礙之境界,其佛道修行豈不能夠進步呢?
譬如在高峻山崖之樹木,雖然久經乾旱而如同火焚,尚且不改變其挺拔秀麗之顏色。更何況是在大雨水澤滂沱充霈之時,而更加上充滿溫暖之氣的三春時令,豈不是更加欣欣向榮、茂盛堅實而生長呢?又如同身根殘缺之人,其運行動用雖然艱難不便,而於求取飲食生活之計,有其無法勝任之工巧。可是如果將其求得世間生活之心計,轉移而向於追求佛道,豈會因為身體的障礙而不能修行佛道呢。
應當了知,此種種的障礙,即是一切眾生的大善知識。也是一切眾生的最佳庇佑、最好的福田,可以幫助了脫生死的輪迴,可以超越凡情而入於聖境。乃是諸世間所有的種種美味,最上衣服,金剛鑽石明珠寶玉,乃至所有一切的眾多珍寶所不能及的。以此之故,若不是以障礙之處當成是通達之道,則於非障礙之境界,反而變成是障礙了。
何以故呢?色身如果沒有病苦,則貪愛欲望之心乃會生起。世間如果沒有艱難困境,則驕慢奢華之態必定會生起。探究心性如果沒有障礙,則所學之佛法必定不踏實而跳躍自我之等級。修行如果沒有邪魔之事,則廣大的誓願便不會堅固。種種事情如果容易成就,則心中便容易存有輕蔑我慢之念。與人交情若是都想尋求要利益我,則往往會令我虧失道德仁義。他人如果順從配合我,則內心必定自滿驕矜。施予他人德惠如果期望回報,則意念便會有不軌之企圖。見到利益好處如果想要霑染分享,則愚癡之心必定傾動生起。受人貶抑之冤曲如果想要申張說明,則人我是非之心即未能忘卻消除。
以如是的義理之故,則知道十種無障礙之道,反而能夠生起種種的過失,以及成就如是一切不吉祥之事,並且成為障道之因緣。何以如此呢?貪愛欲望之心生起,則必定破壞戒律退失佛道。驕慢奢華之態勢生起,必定欺侮壓迫一切的眾生。學習佛法若是跳躍躐等,則必定未得自謂已得。誓願如果不能堅固,則必定尚未親證而自謂已證。心志如果輕蔑我慢,則必定稱讚自我有大德能。虧損道德仁義,則必定常常見到他人之過非。內心自我滿足驕矜,則必定執著自我之行為見解為是。心中意念有所圖謀,則必定使虛浮的名聲欲其張揚。愚癡之心如果妄動,則必定受到不法的利益而毀害到自己。心中存有人我是非之心,則人我彼此的怨恨必定滋長生起。
如是十種廣大的過失,乃是從凡夫的妄想所生,皆名之為邪見。由此展轉生起無量無邊之惡法,遍滿於虛空世界之中。必定令其造惡之眾生,墮入於地獄之內。豈可以於順境之事,不生起敬重謹慎之心呢?
若是能夠深深體會此種種的障礙之境界,正確認識病苦之因緣,了知病苦的體性乃是空寂,那麼病苦便不能煩惱我心。了知所謂困難的境界,體會困難之境界本來虛妄,那麼困難之境界又有何傷害呢?悟解障礙之事並無有根源,那麼障礙自然便寂滅,遮障之事便不會造成阻礙。通達邪魔之境界本是虛妄而有,探究所謂的魔境並無根源,那麼所謂的魔境又何能嬈亂呢?思量了知一切的事務皆是從心而生,其成就與否乃是隨業力而定,因此事務之成就並不完全是我自己一個人的能力。
體察一切的人情是有其原因,於人情之中是難以勉強的,因此人情乃能任運隨緣。悟知人們乃是處於世間,觀察眾人乃是虛妄而為,人們之不同只是酬償的業報而已。明瞭施予德惠並沒有真實的體性,觀照德惠並不是恆常,功德也不是真實而有。了解世間的利益本來空寂,如果貪愛欲求利益則生起煩惱,因此利益不可任意妄求。受到貶抑之時能夠忍受,忍受貶抑即是謙讓,那麼貶抑之委曲又何能傷害於我呢?
是故釋迦大聖教化世間眾人時,教導我們應當以病苦之緣為良藥。以困頓患難為解脫。以種種的障礙為逍遙。以邪惡的群魔為學法之伴侶。以事情困難為安樂。以弊惡的交情為資糧。以忤逆之人為遊樂之園林。以布施之功德為破棄的鞋履。以稀少的利益為富貴。以承受貶抑為修行的法門。如是則居於障礙卻反而通達,求於通達順利反而卻成為障礙。因此於此種種的障礙之境界,皆轉變而成為殊勝微妙之境界。是故究竟到底是有所得或是有所失,自然便不能確定而知了。人們怎麼可以在種種的境界之中,強加生起取捨分別之心呢。
是以釋迦牟尼佛於種種的障礙境界之中,而得到無上菩提之道。至於像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中,為了半句偈頌之時,而遇到食人之羅剎。作忍辱仙人之世時,遇到了殘暴的歌利王。遇到瓦礫石頭來攻擊之增上慢比丘。以木盂放在衣中假裝懷孕,而來作大毀謗之惡心嬖女。以及央掘摩羅外道之輩,提婆達多叛逆之徒,皆來作釋迦牟尼佛修行的種種逆境。然而佛陀悉皆給予其授記,施予教化而令其成佛。如此豈不是以彼之逆境而為我之順緣,以彼人之毀壞而為我之成功啊!
更何況是如今時世仁義澆薄、世間濁惡,眾人與眾事皆異尋常之理。對於學習佛道之人,豈無種種的障礙境界,於今若不事先居於障礙之境,則種種障礙來臨之時,便沒有辦法排遣消除。使得釋迦牟尼佛法王的佛法大寶,因此而失去,可不令人感到可惜嗎。愚癡的我於是依照經典之義,簡略地敘述我所了知的,願諸見聞者勿要嫌棄。倘使因為聽聞此義理之故,於種種障礙現前之時,反而能夠勇猛而精進於佛道,那麼可以說是悟得了此意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