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印光大師護國息災法語 印光大師撰

第八日 法會既圓說三歸五戒十善及做人念佛各要義

[日期:2008-06-05] 作者:印光大師撰  閱讀:

【第八日 法會既圓說三歸五戒十善及做人念佛各要義】

今日為汝等歸依三寶之日。汝等既已歸依•當洞明三歸五戒之道理•茲為汝等述之。

汝等為何要歸依三寶•我想總不外欲求生西方•了脫生死而已。如何方能達到此等地步。即須從歸依三寶為始•所謂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也。能歸依三寶•真實修持•才得了脫生死•往生西方。

且所謂三寶者•有自性及住持二種。佛者•覺悟之義。自性佛者•乃即心本具•離念靈知之真如佛性也。法者•軌範之義。自性法者•乃即心本具•道德仁義之懿範也。僧者•清淨之義。自性僧者•乃即心本具•清淨無染之淨行也。是為自性三寶。

住持三寶者•釋迦牟尼佛在世•則為佛寶。佛滅度後•所有範金•合土•木雕•彩畫之佛像•皆宜尊如佛寶。佛所說離欲清淨諸法•凡三藏十二部諸經典•皆為法寶。出家受具•修持清淨行者•皆為僧寶。

歸者•歸投•如水歸海•如客歸家。依者•依託•如子依母•如渡依舟。人在生死大海之中•若不依歸自性三寶•與住持三寶•則即無法可出此大苦。若肯發志誠心• 歸依三寶•如法修行•則即可出生死苦海•了生脫死矣。譬如人失足墮海•狂濤洶湧•有滅頂之憂•在此千鈞一髮•生死存亡之際•忽有船來•即便趨登•是為歸投義。

因知自性三寶之故•從此克己修省•戰兢惕厲•再求住持三寶•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則可消除惡業•增長善根•即生成辦道業•永脫生死輪迴。此如遇救登船•安坐到岸•曩時之凶險已脫•現在得重慶更生•無限利益•由此而得•是則依託義。

世事紛擾•煩惱萬端•處此生死大海•眾生當皆以三寶為船。既得歸依•鼓櫂揚帆•不懈不退•自能徑登彼岸•永臻安樂。既歸依佛•當以佛為師•自今以始•至于命終•虔誠敬禮•一息不容稍懈。再不可歸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歸依法•當以法為師•自今至終•不可再歸依外道典籍。既歸依僧•當以僧為師•自今至終 •不可再歸依外道徒眾。若既歸依三寶•而仍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神•則雖常日念佛修持•亦難得真實利益。以邪正不分•決無了生死希望之故•其各凜之。

再則須知所謂歸依者•乃歸依一切佛法僧三寶•非歸依個人。例如今日各位來歸依•我不過代表三寶•授證三歸•並非歸依我一人。每見僧俗有誤解歸依意義者•在家人則曰•我歸依某法師•出家人則曰•某是我歸依弟子。遺大取小•廢公為私•可悲可嘆。故為因便說明•免再貽誤•望各注意。

三歸之義既明•再言五戒。所謂五戒者•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婬•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也。

不殺生者•好生惡死•物我同情•我既愛生•何致彼死•言念及此•安忍殺生。蓋一切眾生•原屬同倫•輪迴六道之中•各隨其善惡本業•形體萬殊•升降浮沈•了無窮期。我與彼等•在多劫中•亦曾互為父母•兄弟•子女•眷屬•如是一思•亦何肯殺生。

一切眾生•皆具佛性•實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于未來世•皆可成佛。但以宿世惡業之力•障蔽其妙明佛性•不能顯現•致淪入異類。吾等正宜具憐愍心•慈悲心• 以拯救之。更何敢宰割其體•以飽己腹。我輩今生之得為人•乃前生之善果•永宜保此善果•使之發揚光大•繼續永久•不可殺生。如其廣造殺業•必墮惡道•酬償宿債•輾轉互殺•此仆彼起•無有盡期。欲免輪迴之苦•而求生西方者•又何敢稍造殺業乎。故須首重戒殺。

不偷盜者•即是見得思義•非予不取也。此事凡稍知廉恥者•皆能不犯。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蓋私欲一起•則易為情遷。若大利當前•能避之若蛇蠍•狂奔急避者 •亦不易見也。且所謂盜•並非專指盜人財物而言。即居心行事•有類于盜者•亦即為盜。如假公濟私•損人利己•恃勢取財•用計謀物•忌人富貴•願人貧賤等皆是。

又如陽取為善之名•及至遇諸善事•心不真誠•事多敷衍。如設義學•則不擇嚴師•誤人子弟。施醫藥•則不辨真假•誤人性命。遇見急難•則漠不急救•延緩游移• 每致誤事。一切敷衍塞責•不顧他人利害•虛糜公帑•貽誤公益者•實皆同盜。人皆心存盜心•事做盜事•社會遂以腐亂•天下亦不太平矣。故須嚴重戒盜。

不邪婬者•陰陽相感•眾庶以生•男女居室•人之大倫•生男育女•教養成人•上關國家•下續宗嗣•故所不禁。若非正配•茍合私通•即為邪婬。此乃悖乎正義•亂乎人倫•生為衣冠禽獸•死墮三途惡道。既出地獄•再為雀鴿等婬物。既得為人•亦多夭賤•妻女婬邪•其報至酷亦至顯。但人當婬欲生時•每不能自制。故我佛令婬欲重者•時作不淨觀•觀之既久•即能見色生厭。又若將所見之一切女人•皆作母女姊妹想•生孝順心•恭敬心•則婬欲惡念•亦無由而生矣。此乃斷除生死輪迴之根本•超凡入聖之階層•宜常警惕。至如夫婦相交•原非所禁。但亦須相敬如賓•節欲保身•寡欲多男•不可縱欲無度•致喪身命而乏嗣續。再則雖是己偶•荒婬亦犯•不過較邪婬罪稍輕耳。故須切重戒婬。

不妄語者•言必有信•不虛妄發也。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以虛為實•以有為無•凡一切詐欺誑騙•隱謾讕飾•心口不相應•欲以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若己未斷惑• 謂為已斷•己未證道•謂為已證•則為大妄語•此罪甚重。因其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故•定當死入地獄•永無出期。故須並重戒妄語。

以上四事•名為性戒•因體性當戒故。不論出家在家•受戒與否•犯者皆有罪過。未受戒者•按事論罪。已受戒者•于按事論罪外•再加犯戒之罪。故此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四事•一切人皆不可犯•犯皆有罪。已受戒者犯之•則得兩重罪。

不飲酒者•酒能迷亂人性•壞智慧種•飲之令人顛倒昏狂•妄作不規之事•故凡修行者•絕不許飲。要知一切妄念邪行•多由飲酒而生。以是須兼重戒酒。此為遮戒• 已受戒者•飲之得犯戒罪•未受戒者無罪。但總以不飲為是。蓋有罪無罪•雖以受戒與否而異•其能為眾罪之根本則一。至於釀禍•致病•促壽•夭嗣•又不待言也。

至於十善•亦當謹守。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是為身三業。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是為口四業。不慳貪•不瞋恚•不邪見•是為意三業。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即是十惡。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身。十善亦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羅•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自作自受•理有必然•決無稍差。

此十善•總該一切善法。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汝輩既歸依受戒•更宜全體恪遵。並須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疏忽。若不力行•及至臨終•始知其重要。而業風所飄•不能自主•雖悔無及矣。

學佛之人•于三歸•五戒•十善諸義•既已明瞭•即當竭力閑邪存誠•敦倫盡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尤需注意者•任做何事•均宜憑天理良心。例如作醫•有天良者•救人危急•即可大積陰功。無天良者•或使人輕病轉重•從中漁利•良心喪盡•定得惡果。

清蘇州孝廉曹錦濤•精于岐黃•任何險症•每能著手回春。一日正欲出門•忽有一貧婦跪門外•泣求為其姑醫病。謂以家道貧寒•難請他醫•聞公慈悲為懷•定可枉駕為治。曹公遂為往治•及公既歸•貧婦之姑枕下•白銀五兩•不知去向•想為曹公所取。其婦登門問之•曹公即如數予婦•及婦歸•姑已將銀尋得。婦大慚愧•復將銀送還謝罪。並問公•何以自誣盜銀。曹公曰•我欲汝姑病速癒耳。我若不認•汝姑必定著急加病•或致難治。故但期汝姑病癒•不怕人說我盜銀也。其居心之忠厚 •可謂無以復加矣。所以公生三子•長為御醫•壽八十餘•家致大富。次為翰林•官至藩臺。三亦翰林•博通經史•專志著述。孫曾林立•多有達者。彼惟利是圖之醫•其後如何•我不必言•亦當有目共見矣。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謂餘慶餘殃•乃報在子孫者•本慶本殃•則報在本身者。餘慶餘殃•人可見之。本慶本殃•乃己于現生• 及來生後世所享受者•世人不能盡見•天地鬼神佛菩薩•固一一洞知洞見。須知本慶本殃•較之餘慶餘殃•更大十百千萬倍。故望世人•努力修持•以期獲慶而除殃也。曹公甘受盜名•救人性命•善報在于子孫。若己更能念佛•求出三界•並令子孫亦各吃素念佛•則善報當在西方•為福更大矣。

汝輩既已歸依•當虔受三歸•為了生脫死之本。謹持五戒•為斷惡修善之基。奉行十善•為清淨身口意三業之根。從茲諸惡皆泯•眾善力行。三業既淨•後再遵修道品 •了脫生死•得與蓮池勝會。須知善惡因果•如影隨形•莫之或爽。實行其事•即實得其益。若沽名釣譽。好作狂言•自欺欺人•自謂已得佛道•是大妄語•必受惡報。修行人•總須心地光明•三業清淨•功德自能無量。觀經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是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至要弗忘。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有為者亦若是。願各勉之。


上一頁 [1] [..8] [9] [10] [11] [12]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自敘 第2頁:印光法師開示錄敘
第3頁:第一日 說念佛吃素為護國息災根本 第4頁:第二日 說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
第5頁:第三日 申述因果原理并證以事實 第6頁:第四日 說成佛大因果并略釋四料簡要義
第7頁:第五日 略釋天台宗六即義兼說吃素放生 第8頁:第六日 以真俗二諦破除執見並述近時靈感
第9頁:第七日 說大妄語罪與佛之大孝及致知格物老實念佛等 第10頁:第八日 法會既圓說三歸五戒十善及做人念佛各要義
第11頁: 第12頁:附印老法師由上海回至靈巖開示法語
上一篇:一函遍復 印光大師著
下一篇:印光大師論文集白話淺譯 印光大師著/法宣法師白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