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述學語錄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真了生死

[日期:2006-07-02]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主講  閱讀:

真了生死

師曰:佛陀應世之因緣,在了眾生之生死大事。諸生學佛,直承此一因緣,方不辜負佛恩。惟生死大事,凡夫不解,故為不了。二乘但了分段,故為半了。必俟大乘行滿,無明盡去,二死永亡,方為真了。此依通途法門,循序漸進,須經三僧祇劫。若修淨土法門,一經帶業往生,即了分段生死,行持不退,繼了變易生死,是為特別法門。今值末法時期,惟修此一法門,當生始有成就。他如時尚之禪宗唯識,雖有助於文筆口才,然若求了生死,則無其分。何也?參禪唯識,皆須自力斷惑。禪須大死一番,通徹三關,否則禪在口頭,或為野狐,生死毫不自主。以言唯識,須修五重觀法,一觀未成,形壽已盡,成就何期。淨宗則合自力佛力,謂之二力法門,故能當生成就。修此法門,須具三要,即信願行也。淨土之法,上智下愚,甚易起信,中根之人信之甚難,故為難信之法。今之學者,多為中根,於此須具三信。一信佛語不虛。凡夫語多虛妄,或為智力所不及,或為名利所驅使。佛具一切種智,萬德莊嚴,為世所尊,故為如語者,實語者。二信極樂實有。娑婆世界,為眾生業力所成。極樂世界,為彌陀願力所成。孰實孰幻,至為顯然。凡夫反謂娑婆為實,極樂為幻,病在障於所知。學者須具超凡知見,方能入道。三信我修決成。極樂世界,不出吾人之本心,修持如法,決定往生。如是信已,須發三願。一者生死心切,專求往生,精誠感通,有願必遂。二願當生成就。眾生得人身難,聞佛法尤難,聞淨土之法,難之尤難。今者既聞此法,不求當生成就,更待何生。三願廣為人說。淨土大法,自了之人不得往生,是以學者必須就其所知,普宣彌陀法音,以期自行化他,同生極樂。淨土學人,既具信願,尤須行持。行有正助,念佛是謂正行,行善持戒是謂助行。正行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即是總持法門,輔以助功,堅持信願,無始以來,輪迴之苦,即可了脫於當生。諸生勉之。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28]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淨宗簡介 第2頁:念佛斷障
第3頁:預知時至 第4頁:託夢
第5頁:生處轉熟 第6頁:說信
第7頁:真了生死 第8頁:念佛妙法
第9頁:惡知識 第10頁:終日不忘彌陀
第11頁:造境 第12頁:須去險心、因地二力
第13頁:莊嚴世界、清淨世界 第14頁:放下念佛
第15頁:擇法 第16頁:信、願、行
第17頁:萬修萬人去、信能現佛 第18頁:諸佛護念、月光影喻
第19頁:道自道也、禪與淨 第20頁:法界藏身、華嚴與淨土
第21頁:法器、改過 第22頁:二次橫超、諸佛皆同一號
第23頁:名號即法身、觀意十事 第24頁:華嚴講前開示、彌陀經為小華嚴
第25頁:成佛劫數、當願眾生 第26頁:方便伏惑、無盡善根
第27頁:修行之階 第28頁:西方合論修持門選
上一篇: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佛七開示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下一篇: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淨土詩偈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