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述學語錄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放下念佛

[日期:2006-07-02]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主講  閱讀:

放下念佛

己酉仲冬,臺中靈山寺佛七,師開示曰:修學淨土,須求往生極樂。極樂能否往生,端視念佛能否得一心。一心之不得,則不能往生極樂。不能往生極樂,則必墮落三塗。同修今與佛七道場,旨在求得一心,一心既得,則離道場之後,無論順逆境遇,皆不足以動其心,甚或遭原子厄,亦無害其往生。然則同修今得一心否?余不敢言得也。經云七日一心不亂,語實不虛。余在此道場,宣說已二十年,同修憶持一語,亦得一心,而今猶未者,蓋是馬耳東風也。今再為述一喻。某處,有一鴻溝,寬數丈,深萬尋,東岸有茂林叢舍,西岸乃松竹田池。一日,東林失火,風疾火烈,勢在燃眉。忽有善士,為架獨木橋,引之西岸,度難通過,又繫繩兩岸樹,以資手援。不意,災民不舍家財,手提背負,以過獨橋,竟皆失足,粉身溝壑。後繼者,進退不堪,忽見橋端樹偈曰:「放下來過獨木橋,一根繩索把持牢。請君試向溝中看,屍骨為何纍纍高。」有智者讀偈已,遂放財物,得以逃生。此喻為何?東林,娑婆火宅也。溝壑,三塗也。西岸,極樂世界也。災民,生死凡夫也。家財,五欲六塵也。獨木橋,往生極樂之道也。一根繩索,一句彌陀也。同修若問,為何不得一心。須自問:為何不放下五欲六塵?惟余所謂放下,專語於佛七場中,若求行諸道場之外,功淺者勢不能也。今但在此七中,放下萬緣,一心念佛,自得一心。爾後入世,自能放下,不復退轉,往生必矣。願諸同修,放下一切,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上一頁 [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8]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淨宗簡介 第2頁:念佛斷障
第3頁:預知時至 第4頁:託夢
第5頁:生處轉熟 第6頁:說信
第7頁:真了生死 第8頁:念佛妙法
第9頁:惡知識 第10頁:終日不忘彌陀
第11頁:造境 第12頁:須去險心、因地二力
第13頁:莊嚴世界、清淨世界 第14頁:放下念佛
第15頁:擇法 第16頁:信、願、行
第17頁:萬修萬人去、信能現佛 第18頁:諸佛護念、月光影喻
第19頁:道自道也、禪與淨 第20頁:法界藏身、華嚴與淨土
第21頁:法器、改過 第22頁:二次橫超、諸佛皆同一號
第23頁:名號即法身、觀意十事 第24頁:華嚴講前開示、彌陀經為小華嚴
第25頁:成佛劫數、當願眾生 第26頁:方便伏惑、無盡善根
第27頁:修行之階 第28頁:西方合論修持門選
上一篇: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佛七開示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下一篇: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淨土詩偈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