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金剛經靈異錄 張少齊居士著

七日而蘇

[日期:2006-07-27] 作者:張少齊居士著  閱讀:

七日而蘇

根據法性和般若空宗的道理來說,佛從成道乃至入般涅槃,中間四十九年,週遊五印,巡迴說教,度人無算。然實未嘗說一字,度一生。所謂:「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又所謂:如來有所說法否,須菩提言:如來無所說;及無說無聞等。

這是佛教的極致之說,乃從染淨諸法的本體上著論的。不立文字的禪宗,也是從這裡發展開來的。

但,從森羅萬象的世間法來說,三藏十二部教典又缺一不可,否則,不能啟發眾生的信心,和導歸正覺的大道。

不但此也,即經文漏刻一字半句,或讀經的人漏讀一字半句,皆不能圓成其功德。必須不增不減,適如其分,纔能與經義相合。所謂離經一字,即是魔說,即是此意。

佛教講的是中道,中道就是非有非無,亦有亦無。所以,學佛的人若執禪而非經,固不可;即執經而非禪亦不可。這意思就是在真諦門中雖一法不立,但在俗諦門中卻也一法不廢。因為學佛的目的是在求證真諦,但設不依俗諦起修,福慧不克增進,所願亦勢難達成。故誦經拜佛,皆屬圓滿菩提的必要工作。而此種工作,亦必須惟精惟誠,方見速效。

靈幽是唐朝上都大溫國寺的一位大和尚,他是一位高僧,當時的緇素莫不尊崇其德學。他的個性可以四個字來概括「僻靜蘊直」,他平時除靜坐以外,專誦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惟精惟勤,數十年如一日。

一天,突然暴疾而終,魂歸冥府,由冥使引他去見一位王者。王者問他作甚麼行業?他答說:貧道一向勤誦金剛般若。

王者一聽立即合掌連稱:「善哉,善哉!你既善誦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那末就請你唸一遍給我聽聽好嗎?」

王者向靈幽提出要求。

「好的!」

靈幽很爽快的回答。

於是他吮脣播舌,朗朗而誦。字句清楚,章段分明。

王者稱讚不已,但他說:盡善矣,猶未盡美。何以故?因為在你讀的經文之中缺少了一節,使經的文義不能貫通,這不是完善的真本。濠州鍾離寺石碑上所刻的才是真本的金剛經哩!你的壽命本來已經盡了,因為你經唸得好,又增加了你十年的壽數。希望你在此段期間,普勸世間上的人們信受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這時靈幽已經死了整整七天了,突然醒來,寺僧莫不驚詫,於是爭相慰問。靈幽乃將冥中所見詳細的向大家宣告,並勸他們要誠心誠意的勤誦金剛般若。

他一方面勤唸般若,一方面奏請政府准許他抄寫鍾離寺石刻金經,以廣流通。

據說所缺少的一節,是在非說所說二十一分裡的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以后一節經文,即從爾時一直到是名眾生是也。


上一頁 [1]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自序 第2頁:般若之宗旨與實踐
第3頁:脫險救傷 第4頁:至誠感光
第5頁:落水遇救 第6頁:死而復甦
第7頁:有願必成 第8頁:群鴉負土
第9頁:拯救難產 第10頁:母屍不臭
第11頁:鄰僧夢別 第12頁:比丘來迎
第13頁:欲求見佛 第14頁:冥王示警
第15頁:免罪放還 第16頁:怡然而逝
第17頁:光從口出 第18頁:眉放白光
第19頁:暝目坐脫 第20頁:諸病悉除
第21頁:示期往生 第22頁:別眾而逝
第23頁:異香拂然 第24頁:佛光照身
第25頁:全身不壞 第26頁:父母超生
第27頁:香發於體 第28頁:銀台接引
第29頁:不願受胎 第30頁:化人誦經
第31頁:正念而逝 第32頁:端坐而逝
第33頁:同名異實 第34頁:雛鴿獲度
第35頁:七日還蘇 第36頁:三刃俱折
第37頁:靈異重重 第38頁:颯然蘇起
第39頁:一室盡明 第40頁:天樂相迎
第41頁:七日而蘇 第42頁:謝經一卷
第43頁:右跏而逝 第44頁:不墮地獄
第45頁:救人於危
上一篇:金剛經持驗錄 許添誠編著
下一篇:觀世音菩薩靈感記 林慈超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