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金剛經靈異錄 張少齊居士著

異香拂然

[日期:2006-07-27] 作者:張少齊居士著  閱讀:

異香拂然

平常一個人死了,若在冬天,還可以多留幾天;要是死在夏天,連擱幾個時辰都不可以。早晨死的,晚上就會有異味,甚至於流污水。

這是就古代及一般沒有冷藏設備而言,若就今日少數富有的人們而言,那就大大地不然了。

他(她)們有的是錢,人一斷氣,馬上搖個電話給殯儀館,殯儀館立刻會派車把死人接去冰起來,不要說三天五日,就是一年半載也不會壞的。可是古來人沒有現代人的科學常識,不會在大熱天製成冰,所以人死了祇有趕快收殮,死人在棺材裡怎麼壞,外面的活人是聞不到,見不到的。說也奇怪,古來也有人在溽暑的天氣死了不臭不壞的。

明朝譚家是當時的世宦之家,「家世貴盛」。可是譚家有一位姓嚴的貴夫人,卻毫無一點嬌慣之氣。她處在富貴之家而能過著布衣蔬食的節儉生活,非有大德,不能如此。

她在中年即皈依佛教,由此更加惜衣惜食。她以金剛法華二經以為常課。到了晚年她又持華嚴,日必一卷。除此以外,她還常常為子婦們講說經中的大意。

在崇禎五年的一個夏天,她忽然感覺有點不舒服。她自己知道這個病,不是一個普通的病,將會因此與人間永別的。他對死後的前途,已有絕對的把握,所以,她對於「死」是毫不驚懼的。

有一天,她清晨起來,沐浴更衣,然後焚香禮佛,並在佛前祝願說:「弟子一生奉佛,果有佛緣,當令遺體不聞穢氣。」

她知道死期已至,不能再事留戀人間了。可是這件事祇在她個人的內心明白,並未向家庭宣佈,等到她佛前祝願已畢,盤坐在寶座上溘然而逝以後,家人這才發覺。大概她顧慮到,如果給家人知道,信者不免驚惶憂懼,不信者難免不竊竊私語,以為妖言惑眾。所以,她決以快人快事的截然作風,說去就去,不留影跡。

奇事真的出現了,她去世之日,正當盛暑,而她的屍體放在棺材裡七日(未封),居然顏色如生,不但沒有穢氣而且異香拂然。這種香氣,迫使飛蠅遠避,不敢靠近她的屍體。親友憑弔者,莫不嘖嘖讚歎。

由此可以知道她平日精勤誦經的功夫固然沒有白費,而她的祝願也成功了。

這,固然可以說「人有誠心,佛有感應。」而實際則是「功到自然成」的原理啊!


上一頁 [1]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45]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自序 第2頁:般若之宗旨與實踐
第3頁:脫險救傷 第4頁:至誠感光
第5頁:落水遇救 第6頁:死而復甦
第7頁:有願必成 第8頁:群鴉負土
第9頁:拯救難產 第10頁:母屍不臭
第11頁:鄰僧夢別 第12頁:比丘來迎
第13頁:欲求見佛 第14頁:冥王示警
第15頁:免罪放還 第16頁:怡然而逝
第17頁:光從口出 第18頁:眉放白光
第19頁:暝目坐脫 第20頁:諸病悉除
第21頁:示期往生 第22頁:別眾而逝
第23頁:異香拂然 第24頁:佛光照身
第25頁:全身不壞 第26頁:父母超生
第27頁:香發於體 第28頁:銀台接引
第29頁:不願受胎 第30頁:化人誦經
第31頁:正念而逝 第32頁:端坐而逝
第33頁:同名異實 第34頁:雛鴿獲度
第35頁:七日還蘇 第36頁:三刃俱折
第37頁:靈異重重 第38頁:颯然蘇起
第39頁:一室盡明 第40頁:天樂相迎
第41頁:七日而蘇 第42頁:謝經一卷
第43頁:右跏而逝 第44頁:不墮地獄
第45頁:救人於危
上一篇:金剛經持驗錄 許添誠編著
下一篇:觀世音菩薩靈感記 林慈超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