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問題少年

[日期:2006-02-05] 作者:佚名  閱讀:


  1、「問題少年」哪裡出了問題?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長在子女身上傾注數不盡的關愛;孩子,是民族的希望,民族文化和精神在他們身上傳承發揚。因此,孩子違法犯罪,出了問題,無疑更讓人痛心。然而不可迴避的是,社會上「問題少年」呈增長趨勢,我國預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問題少年」現狀堪憂

  大家至今還會記得去年發生在北京的「藍極速」網吧縱火案,失去家人照料的少年張某、宋某讓25人失去親人。他們的犯罪行為,不但對受難者,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造成巨大的傷害。事後,據北京市有關部門調查,失學並失去家庭關愛,肆意妄為的未成年人近3000人。

  今年在長春發生的「3·23」惡性搶劫殺人案,5名青少年犯罪嫌疑人中有4名未成年人;最近公安機關破獲的一起12名青少年輪姦15歲少女案件,其中9人為18歲以下未成年人。雲南大學學生馬加爵殺害4名同學後,亡命天涯,最終在海南三亞被抓獲,此案震驚全國。

  公安部門估計,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仍將十分突出。從近兩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數字情況看,雖然青少年作案人員總數有所下降,但在所有犯罪作案人員總數中所佔比例卻居高不下。一是犯罪人數持續增長。據統計,2000年至2002年全國法院共判處未成年人罪犯14萬人,年均遞增9.5%,與1997至1999年未成年人罪犯總數10萬人相比,上升了36%。二是占罪犯總數的比率升高。全國法院判處的刑事罪犯中,未成年人罪犯所佔比率由1998年的6.4%上升到2003年7.9%,而且犯罪的「盲目性、衝動性、暴力性、模仿性、偶發性」突出。

  從近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特點分析,一是違法犯罪的類型相對集中。主要是盜竊、搶劫、傷害、綁架、敲詐勒索、吸毒販毒等,尤其是盜竊犯罪數量最多。二是暴力性犯罪增多。有的犯罪分子光天化日之下,持槍持械搶劫、強姦、綁架、殺人,手段殘忍,社會危害極大。三是團伙犯罪有所發展。近年來,青少年拉幫結伙,進行違法犯罪的情況日趨突出,有的封建幫會色彩濃厚,甚至成為無惡不作、危害一方的黑惡勢力。四是反覆性較大,且犯罪類型有擴展式發展趨勢。全國未成年人犯罪罪名由1998年的98個發展到2003年的120個,增幅達22%。

  一些地方的學校及周邊地區治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有的學校及周邊治安混亂問題整治後反彈嚴重,一些難點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長效工作機制仍未建立。特別是學校及周邊刑事案件發案率較高,針對師生的敲詐勒索、搶劫、傷害等侵害人身財產權利的違法犯罪活動時有發生。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現象仍較為突出,因網吧而引發的青少年學生被害的案件有所增加。部分學校對安全保衛工作不夠重視,校園治安綜合治理的一些措施沒有真正落實,一些高校校園內的不安定事端增多。這些,成為在校學生中深刻的記憶。

  「問題少年」現象種種

  青少年違法犯罪讓人心痛,社會科學科研人員對他們的犯罪原因作了歸納。

  重「哥們兒」義氣,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一些青少年從武俠小說、影視裡,感染了「江湖義氣」,遇到「不平」之事,拔刀或揮拳相助,逞自己的「義氣」。有一個中學生,他同班同學與鄰班同學吵架。他為了「義氣」,找一把菜刀,把鄰班的同學砍死,自己走上故意殺人的道路,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

  為發洩心中的「怨恨」,鋌而走險。有一個初中的學生,平時愛打架,學習成績差,受到學校的行政處分。他認為是班主任故意跟他過不去。有一天傍晚,他闖到班主任宿舍,用水果刀把班主任刺成重傷,構成了故意傷害罪。

  互相感染,結伙作案。有一團伙主要成員由四個雙差生和輟學少年組成,他們經常以交朋友談戀愛、結拜「兄妹」為由,在女生中有意擴散淫穢手抄本,誘騙女生上鉤,誘姦強姦,對不願就範的女生則結伙半路攔截威脅甚至毆打。

  享樂型的違法犯罪。一些青少年講究吃喝、打扮,喝酒、抽煙都會。玩遊戲機,泡網吧,一次要泡幾個小時。一天要玩幾次。盲目的高消費,必然要產生經濟上的拮据,高消費慾望得不到滿足,就可能產生偷和搶的念頭。

  拉幫結派,組成小團伙,演變成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前一段時間,公安部門發現社會上和一些學校出現「十三太保」、「十八羅漢」、「四大金剛」等組織,成為「校園惡魔」。

  2、「問題少年」為何走上歧途?

  家庭教育的誤區。家庭結構殘缺,使孩子的成長環境先天不良,是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第一誘因。一些家長教育方法不當也將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學校教育的失當。目前看,還有許多學校沒有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不少學校的教育和管理還存在著嚴重問題,在辦學方向、治學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一是片面追求升學率。學校、班級三、六、九等的劃分,被劃為「另類」的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極大傷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二是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學校只重視智育,不重視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學生思想品德「滑坡」,有的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缺乏對後進生和差生的關懷和幫助,多有批評少有鼓勵,有的學校和老師甚至對這部分學生採取「放任」式教學,導致部分學生自暴自棄,厭學、逃學、輟學,過早地流入社會。

  社會環境的污染。隨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在社會上蔓延,渲染色情、兇殺、暴力的書刊、音像製品充斥文化市場,黃、賭、毒、封建迷信等社會醜惡現象屢禁不止,嚴重侵害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使部分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腐化墮落,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遍佈中小學校周圍的遊戲廳、台球廳等更是誘發青少年犯罪的溫床。不久前,湖南邵東縣出現在校園周邊的按摩院、洗頭房等色情場所,即會對孩子們純潔的心靈產生不良影響。

  青少年自身素質的不足。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一些青少年身體生理發育出現早熟現象,而其心理發展滯後,他們缺乏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自我約束力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別是非能力,極易受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而誤入歧途。

  從一定意義上說,青少年犯罪是一種社會「綜合征」。青少年犯罪受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種社會條件的影響。其犯罪原因是綜合性的,即它是本人因素、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校教育等問題互相結合的結果。社會問題,必須依靠各種社會力量來解決。治理青少年犯罪必須依靠、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搞好綜合治理。這是治理青少年犯罪的長期的戰略方針和任務。

  3、問題學生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犯罪預防,社會家庭學校都不能少。據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佟麗華認為,大眾傳播媒介的暴力、兇殺、色情等有害信息和口袋書、暴力電子遊戲、淫穢光盤以及網絡色情內容等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顯而易見。

  暴力電子遊戲就是暴力犯罪的演練場。青少年進行虛擬的殺人演練,一陣快意的打殺後,一方面瞭解了實施暴力的方法、手段,另一方面沖淡了他們對實際犯罪後果的恐懼。

  網絡色情內容也是誘發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是引誘青少年性犯罪的罪魁禍首。同時,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使外來務工人員和農村人口大量湧入,他們的子女受到歧視,很難在城市中找到定位,貧富不均等現象也很容易讓他們走上歧途。

  有的未成年人父母自身行為不良,對孩子影響最壞。有的父母忙於工作和經商,無暇對子女管理教育;有的家庭不和相互吵架、打罵甚至婚姻破裂,使未成年人無法感受家庭溫暖;還有的父母對子女教育簡單粗暴,有心無力,子女有過錯不能正確說服引導,而是拳腳相加甚至趕出家門;也有的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放任,當孩子的慾望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這些孩子往往走上犯罪道路。

  目前學校教育對學生的教育存在單一化的問題,教育方法、內容簡單化,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對差生歧視、排擠、放棄教育,從而留下犯罪隱患。

  4、問題學生出現的根子在家庭

  一、家庭教育導向誤區

  父母關注孩子的軸心仍是學習成績 ——少年兒童數據解讀系列之十二

   廣東省婦聯、家庭教育研究會為科學制訂「廣東省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計劃」,2002年在全省開展了家庭教育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4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485份。

  當父母被問道「您考慮孩子前途時最為關心的問題是什麼?」時,前四項回答依次為「學到知識」占80.6%;「良好行為習慣」占43.9%;「身體健康」占37.3%;四是人格健全。這表明當前父母們關注孩子的軸心仍是學習。

  學習成績是父母評價孩子的首要標準。對「您認為好孩子的主要標準是什麼?前三項回答依次為:「學習成績好」占36.8%;「道德品質好」占36.2%;「身體好」占27.8%。從「衡量好孩子的主要標準」與「父母的文化程度」比較,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父母特別看重孩子聽話,約占46%;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父母最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為39%;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父母比較關注孩子有創新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均為23.2%。   

  對「您最為重視孩子的行為品德是什麼?」八個備選答案中,前四項回答依次為:一是「獨立自主」占60.5%;二是「勇於拚搏」占27.5%;三是「誠實守信」占28.6%;第四是「尊老愛幼」占35.9%。

  無獨有偶,瀋陽市2002年以中小學生父母為對像進行了一次家庭教育調查,在對孩子最不滿意的一欄統計中,選擇孩子學習成績未達到全班最優的父母佔到46%,而選擇孩子說謊只佔到34.5%。這次調查的組織者瀋陽教育學會戴文英秘書長說:「對於這個調查結果我們很吃驚,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教育子女上有很大誤區。」

  由此可見,許多父母的教育觀念存在偏差,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為知識教育。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其他都是次要的。專家認為,要想改變家庭教育的現狀,關鍵在於提高父母的素質,教育孩子父母要首先受教育。

  二、家庭教育的殘缺

  1、關注未成年人:矯治問題學生家長首先要自審  (新疆天山網  2004年5月26日 )

  新華網成都5月26日電(記者周俏春)逃學上網、夜不歸宿、打架鬥毆……遇上這樣的孩子,家長肯定都頭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專家認為,孩子的行為習慣,與家庭環境密切相關,要想讓問題學生「轉正」,家長首先要對鏡自審。

  在成都市工讀學校工作了7年的教師唐國平說:「7年裡,我見到了許多送孩子到工讀學校就讀的父母,他們儘管年齡職業各不相同,歸納起來卻有許多共同點。他們可以分為三類:輸不起型、放棄型、懶惰型。」輸不起型:這種類型的家長在受過高等教育或是要孩子較晚的父母中尤為常見。他們本身素質較高,容易對孩子期望值過高。經常是把周圍認識的親戚朋友的小孩的所有優點集合成一個理想的整體,把這樣在實際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完美小孩」樹立為孩子的學習目標,孩子壓力過大反而容易出學厭學、抵制等逆反心理。放棄型:這一類型的家長缺乏教育孩子的信心與耐心,一旦孩子反覆逃學或是離家出走,就萌發「這孩子沒救了,讓他破罐子破摔吧」或是「就當我沒生這個孩子」的想法,有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後甚至一個學期也不來看一次。

  懶惰型:這類家長在經商或是事業型的父母中特別常見。在成都市工讀學校採訪時,記者就見到一位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我不知道考試地點怎麼走,讓爸爸媽媽送我去,可是他們一個說要談生意,一個說要出差,誰也不肯送我去,結果那天的考試全班就我一個人遲到,我覺得臉都丟光了,寫了幾行字就交卷了。」

  說到父母教育孩子要有打「持久戰」的耐心,唐國平舉了一個例子:班上有個叫肖華的學生,平時和父母很少溝通。有一次週末回家時,他媽媽站在陽台上喊了一聲他的名字,肖華抬起頭看了一眼,既不笑也不答應。媽媽找到學校說了自己的苦惱:「我是他媽媽,喊他都不理。」唐國平建議肖華的媽媽堅持喊,那位母親照做了,果然不到一個月,再聽到媽媽喊,肖華就笑著答應了。再後來,肖華一走到樓下就會下意識地往陽台上看,希望聽到媽媽的呼喚。

  成都市52中校長馬海軍說:「現在的孩子特別敏感,如果教育方式簡單粗暴,走不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就很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他們最初階段的頑皮或是不聽話,很可能是以他們認為必要的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為人父母,再忙再累也別忘了『蹲』下來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2、「問題學生」根源在父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專家認為,「問題學生」之所以產生種種問題,源頭還在於其從小家長給予的教育,也就是家庭教育,現在環境只是誘發因素。長期以來,一些父母總是把孩子擺在不平等的位置,總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設計孩子,強求孩子,只有灌輸,很少交流。有的為了要求孩子出類拔萃,不能寬容一次作業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場考試不及格。由於教育方法和手段違背了孩子天性,「問題」也就難免,尤為甚者還造成了少數孩子的心理障礙。有5種類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當前的「問題學生」。

  棍棒型:這大多數是父母文化水平較低的家庭。這類家長認為,子女是自己生的,要打要罵,自己做主。子女稍不順自己的意,不是耳光就是腳踢,甚至棍棒。久而久之,孩子缺少家庭的溫暖,怨恨之心積於心坎。在這類家庭裡,父母之間常有打罵、吵架之事。

  訓斥型:這類家庭的典型特點是「棍棒在嘴上」,雖然對子女的拳打腳踢不多,但罵聲不絕,實際上是對子女的精神折磨,同樣帶來孩子的心靈創傷。如果說「棍棒型」以父親的表現為主,那麼「訓斥型」以母親的表現為多。

  管束型:這類家教方式在本意上是對子女的說服教育,有時也稱得上「苦口婆心」。這類教育對子女的清規戒律太多,這也不可,那也不行,同時在語言教育上又嘮嘮叨叨,使子女生厭,容易生出逆反心理。

  溺愛型:對子女寵愛有加,百依百順。子女成了家庭的中心和主角。以嬌寵為典型的溺愛型家庭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子女的吃、穿、用上,養成了他們驕橫、任性、乖戾、惟我獨尊的性格。

  誘惑型:這類家庭教育崇尚物質刺激的誘惑,企圖以物質的獎賞來激勵子女聽父母的話,實現父母預期的目標。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幾乎沒有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是靠物質誘惑出來的,更為嚴重的是,物質獎勵造成財物在孩子身上的積聚,帶來了揮霍性的消費,造成子女品格低下。

  針對近年來看心理門診學生越來越多的現象,有關專家提出了忠告。目前不少家長平時並不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一旦覺得孩子不聽話,學習成績老是不理想,就懷疑其有「心理障礙」或者智商有問題,這對孩子的心靈其實是一種傷害。不少「問題學生」的心理困惑其實是家長不妥當的教育方式導致的。他們呼籲家長們能提高自己的認識,擁有健康的教育觀,更好地把孩子培養成才。

  由於「家庭殘缺」,而造成「家庭教育的殘缺」,也是「問題學生」形成的淵源之一。而且這個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則變得尤為迫切。它包括由於家庭自然結構的破壞,形成的單親家庭或離異家庭,「過失家庭」或「病態家庭」,以及與之相區別的「留守孩家庭」。

  「過失家庭」指的是家長或家庭成員道德品質惡劣,或生活作風問題或參與社會犯罪活動而被判刑的家庭。而這些家庭中由於一方的服刑,也多帶來了另一方的離異或離家出走。

  「留守孩」是指,因父母外出務工、經商或學習,而將孩子寄留家鄉,由親戚托管、監護、教育的孩子。作為市場經濟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在沿海省份,「留守孩子族群」越來越普遍,其教育與心理發展問題越來越突出。 

     這些家庭,由於父子交流阻斷和不暢,多造成孩子情感情緒異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心理系教授調查發現,有71.3%的「留守孩」學生表達非常思念父母,希望與父母相見。而這些學生與父母相見的次數每年也才1至2次,其中只有2.4%的家長能給孩子寫信。在調查中,有33.3%的表現為:內向、膽怯、木訥、不善與人交往;18.9%的學生性格表現任性、恃強、自我為中心、自私等特點;4.6%的「留守孩」有孤獨、封閉、畏懼的性格弱點。加之代養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學文化者僅佔30%,教養思想簡單,造成了「留守孩」普遍存在學習困難、行為紀律散漫、品德不良等問題。  

   而「過失家庭」物質條件的困難,父母的犯罪,給孩子帶來精神上嚴重創傷,有的甚至造成罪錯品行。研究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約10%與有犯罪前科的家長有關。有一姓鄭的男孩,父親因盜竊搶劫被判刑4年,母親離家出走,他卻無人代養,無家可歸,只好到監獄附近一所學校就讀,監獄領導破例讓他晚上與父親住在監獄裡,惡劣的環境,使孩子也學會了偷盜。

  三、問題學生的重要轉折是成績不好

  專家調查發現未成年人走邪路學業失敗是起點

  荊楚網消息(楚天都市報)據新華社電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關穎,通過對2000餘名未成年犯和1000餘名普通未成年人的調查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後發現,學業失敗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起點。

  調查顯示,有74.2%的人在犯罪前是閒散於社會上的少年,許多人是在初中畢業前、甚至在小學時離開學校的。學習困難———學習成績不好———曠課逃學———離開學校———閒散於社會,是多數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基本路徑。

  據調查,在城市閒散未成年犯中,上學期間曾經有曠課、逃學經歷的高達92.9%;因為學習「跟不上」,有79.3%的人自述「沒有」或「很少」受到過老師的表揚;在上學期間受到其他同學歧視的全部10個原因中,由於「學習成績不好」受到同學歧視的高達40.9%,排在首位。

  關穎分析說,那些學業失敗的孩子,為了減輕心理壓力,需要尋找友誼,尋找心理支持。尤其是閒散於社會的未成年人,許多人有著學業失敗、心理壓抑、家庭不幸等相同的遭遇和感受,彼此相互依賴、相互支撐的哥們義氣便成了他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需要,所以未成年人搶劫、鬥毆,故意傷害、行兇殺人,往往都是結伙而為。

  四、問題學生變壞的溫床在網吧

  網絡傷害成為新的傷害源--少年兒童數據解讀數據之八

  調查顯示,在被訪的5846名少年兒童中,到過網吧的占34.6%;到過電子遊戲廳的占29.2%;到過錄像廳的占9.5%;到過歌舞廳的占7.4%;另外38.5%選擇了"不知道"。在上述有具體目的地的選擇項目中,去網吧的少年兒童是最多的。

  由於網絡的普及,少年兒童可能接觸的不健康的信息源較多。調查結果顯示,少年兒童在接觸網絡時,多數情況是進行交友、聊天和影視娛樂,有些人被算卦等帶有迷信色彩的網站所吸引,還有少數人接觸所謂"成人保健"方面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實際上對少年兒童來說是非常不合適的,因為它們遠遠超過了少年兒童的理解水平。當被問到"你都訪問過下列哪些站點"時,24.1%的被訪問少年兒童選擇了 "聊天室";23.4%選擇了"交友天地";17.0%選擇了"影視娛樂";7.2%選擇了"占卜星座";1.8%選擇了"成人保健"。

  調查還顯示,有22.5%的少年兒童有經常聯繫的網友,有12.4%的少年兒童在網友提議見面時會去見面。少年兒童是否有經常聯繫的網友、是否選擇與網友見面,與其學業成績和其父親的學歷有著顯著的相關。學業成績越低,父親學歷越低的少年兒童,越願意與網友保持經常聯繫,並且更願意與網友見面。同時,年齡越大的少年兒童,越可能與網友見面,男生較女生更多地選擇與網友見面,城市少年兒童較鄉鎮少年兒童更多選擇與網友見面。我們的調查也顯示,網上聊天中的不健康內容比例相當高。

  在對少年兒童的上網時間進行調查也發現,有10%左右的少年兒童每天上網時間超過1小時;約1%的少年兒童接近上網成癮狀態,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專家們認為,每天上網如果超過4個小時就會染上網癮,這將對少年兒童帶來極大的身體傷害和精神傷害。

  上述結果說明,如果不加指導,網絡給少年兒童帶來的可能更 上述結果說明,如果不加指導,網絡給少年兒童帶來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少年兒童在沒有父母引導和監督的情況下上網,有可能給其帶來不利影響,並增加其受到傷害的機會。

  但是,當課題組考察了父母對子女使用電腦時間的控制情況時,不能不憂心忡忡。統計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父母意識到了長時間使用電腦可能對孩子身體造成不良影響,不管孩子是否用電腦學習,他們都會囑咐孩子注意休息,不要連續使用太長時間。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近47%的父母對孩子使用電腦不加限制,或在孩子用電腦學習時不加限制:11.6%的父母對孩子使用電腦根本"沒有限制",18.7%的父母認為只要孩子是把電腦"用於學習則不加限制",還有16.6%的父母只是限制孩子遊戲或上網。他們顯然沒有考慮到長時間使用電腦可能給少年兒童造成的身體傷害,如視力下降、肌肉勞損等。父母對子女身體健康狀況缺乏關注,也是導致少年兒童身體傷害的一種潛在的危險因素。

  少年兒童的認知和自我控制能力均處於發展中,和成人相比,他們比較難識別環境中隱藏的有害因素;有時,他們即使覺察到一些有害因素,也可能因為控制不住自己而不能使自己免於受傷。例如,許多孩子知道長時間看書或玩電子遊戲對眼睛、脊柱沒好處,但他們常常管不住自己。為此,要保持少年兒童的生活規律,使他們遠離隱性身體傷害,還需要來自成人的監督和調控。


上一篇:美國大學生性報告:SEX不是你年輕時的玩具
下一篇:我是如何逃離網絡色情誘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