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歷史上的貞烈女子

[日期:2016-03-01] 作者:  閱讀:
貞節,不僅僅是貞潔。貞潔指的是肉體上的潔淨,而貞節就不同了,是一種法則,一種做人的原則。要求女人必須嚴格遵守的道德義務。具體而言,女人不能有婚前、婚外性行為。後來,進一步發展為:丈夫生時不得改嫁,死後不得再嫁。後來又發展為:未婚妻未過門時丈夫死了,也要守寡,這叫望門寡,守得住望門寡的,才是千載難逢的好樣的女人。中國古代戰亂頻繁,每次戰亂,都有成千上萬的未婚女子和已婚婦女為了保守貞節而做了殉情烈女。僅《古今圖書集成》中收入的明代烈女就有三萬六千人之多。

受人尊敬的班昭

《儀禮?喪服?傳》記載了對女性品行的種種導向性規定,即「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當時被全社會女性所寬容接受,並得以流傳。而《周禮》則提出「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令人費解的是東漢女學問家班昭作的《女誡》七篇,它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連序在內不過1600多字,內容卻相當豐富,對女性的要求異常全面,並將「四德」做了註解:「幽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  班昭是頗有才華的女性,

鄙人愚闇,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年十有四,執箕帚於曹氏,於今四十餘載矣。戰戰兢兢,常懼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勞,而今而後,乃知免耳。吾性疏頑,教導無素,恆恐子谷負辱清朝(《後漢書》引三輔《決錄注》云:子谷即曹成子)。聖恩橫加,猥賜金紫,即授封關內侯事。實非鄙人庶幾之望也。男能自謀矣,吾不復以為憂也。但傷諸女方當適人,而不漸訓誨,不聞婦禮,懼失容他門,取羞宗族。吾今疾在沈滯,性命無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悵,閒作《女誡》七章,願諸女各寫一通,庶有補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歷史中的貞潔烈女

王琳妻韋者,……琳卒時,韋年二十五,家欲強嫁之,韋固拒,至不聽音樂,處一室,或終日不合。卒年七十五。

東平鄭氏、大寧杜氏、安西楊氏,並少寡守志,割體肉療姑病。

段氏,隆興霍榮妻也。榮無子,嘗乞人為養子。榮卒,段氏年二十六,養舅姑以孝稱。舅姑歿,榮諸父仲汶貪其產,謂段曰:「汝子假子也,可令歸宗。汝無子,宜改適,霍氏業當無預焉。」段日:「家資不可計,但再醮非義,尚容妾思之。」即退入寢室,引針刺面,墨漬之,誓死不貳。

興和吳氏,自刺其面;成紀謝思明妻趙氏,自髡其發;冀寧田濟川妻武氏、深水曹子英妻尤氏,嚙指滴血,並誓不更嫁。

王氏,成都李世安妻也。年十九,世安卒,夫弟世顯欲收繼之。王氏不從,引刃斷髮,復自割其耳,創甚。親戚警歎,為醫療百日乃愈。……

中國歷史上不缺少貞節女人,歷朝歷代政府對貞節女人也有著不同程度的表彰。甚至專門成立一些類似於「全節堂」、「保節堂」的機構,大肆提倡貞節,收容安置貞女、節婦。在此基礎上,有人苦心孤詣地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獎勵、管理、規範貞節「行業」的理論和方法。到了清朝,對貞女的表彰達到了最高的境界,皇帝親自從國庫撥錢為貞女立牌坊,何其感人!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12月2日,法國人龔當信(P泵ontancin)在廣州寫給愛提埃納?蘇西埃神父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

雍正皇帝還制定了另一條法規,要求寡婦們守節及妻子對丈夫忠貞。

皇帝說:國泰民安尤其取決於婦女們的忠貞。她們應該恪守婦道,履行她們的義務。一個年輕的婦女失去了丈夫,如果她能守寡,不再嫁人,在她去世前至少守寡二十年;或者一個婦女為了保持貞操,受到逼迫不屈而死,朕令她的家人不管在如何條件下,都要報告地方官。地方官核實事實後,再奏報朕知道,朕將下旨,從皇家財庫裡提取必需的銀兩,在她的家鄉為她樹碑立傳。

能夠得到皇帝的親自賞賜,自然是馬虎不得。因此,清代對貞節的旌表,有一套較為完備的制度。關於旌表的手續和方法,《道光禮部則例》規定:

直省孝子順孫義夫節孝貞烈婦女,應旌表者,由該督撫同學政具題,由禮部復議題准後,令地方官給銀三十兩,聽本家建坊,並設位於祠中,地方春秋致祭。

從這項規定中,可以對清代旌表貞節的手續和方法有所瞭解。

一般地,首先由各地都督巡撫會同學政具題請旌,也就是將旌表對像具體事跡匯總,並提出初步意見如歸屬種類、旌表等第等,上報禮部;禮部核實情況,證明無誤以後,即議定旌表的方法,在地方申報文件上題准;最後,由各相關部門實施旌表。政府給予旌表對象的待遇則是給建坊銀,建立牌坊。

一個貞節牌坊的建立要經過這麼多繁雜的手續,一層層核實、審批、上報,可見,旌表貞節真的不是一件小事。

巨大的貞節開支

政府如此倡行貞節,導致貞節婦女數量的激增,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而最嚴重的後果便是因之而來的政府財政的緊張。

所以自嘉慶年間開始,有了歸並眾多貞節婦女於一處,只給銀三十兩建立總坊的做法,並且很快成為制度。如嘉慶四年(1799年),湖南省蘇州、永綏、瀘溪、淑浦、保靖、武陵等地在戰亂中守節致死的婦女眾多,政府規定於「各廳縣每年總建一坊,每專結銀三十兩,交各該地方官支領。於通衢大路擇地剋期建立,所有大小婦女姓氏,全行鐫刻於其上」。此後專坊之建逐漸減少,總坊之建成為普通現象。

道光七年(1827年)禮部復准:「江蘇省武進、陽湖兩縣,自道光元年起,搜采孝節婦共三千一十八口,該紳士等購地捐建專祠,春秋致祭補請旌表,應照總坊之例,給銀三十兩,於祠外總建一坊,以不朽。」這樣,封建政府在減少財政支出的同時,也達到了旌表貞節的目的。

過去一個節婦三十兩,而今三千多節婦依然三十兩。值得一提的恐怕不是節婦的貶值,而是統治者萬般無奈之中嘴角泛起的一絲笑意。

守貞,在現代社會,已不是單對女性而言,對於男性來說,〞守貞〞也是同等的重要。守貞不是單單的指生理,主要是心理上的淨化,守貞這種性道德觀念的完善對於男女雙方都將有益而無害

進入現代,社會在提倡男女平等,也就是等於說,不僅女性要守貞,男性同樣要守貞,男女都應潔身自愛,這不僅僅代表的是一種男女的平等,更是一種社會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上一篇:長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下一篇:堂堂中華男兒應該有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