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淨宗的道風與學風 淨空法師講述

深解經教—深信•切願•篤行

[日期:2008-07-30]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閱讀:

  淨空法師講述

  了因輯錄,傳淨居士校正

  一九九七年澳洲淨宗學會講話(第二日)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這一次的佛七,還沒有正式開始,可是諸位早到的都能夠在念佛堂裡念佛,這是很如法的。大家念幾天,心都定下來了,佛七才真正能得到利益,這是值得提倡的,效果非常的殊勝。同修當中有不少從遠道而來,也有負責領導淨宗的,修學這樣的發心,真是無比的殊勝,不僅值得我們讚歎,實在是真正能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的祐護。現在在各地組織淨宗學會的,是愈來愈多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我們有了組織,應該如何有效的發揮組織的功能,幫助大眾薰修,是我們迫切的使命。

當初淨宗學會剛剛成立的時候,我寫了一篇緣起,是用韓館長的名義發表的,在緣起裡面,我們提出淨宗所依據的理論『五經一論』。這是淨宗基本的典籍,不但要讀誦;正如世尊在許許多多經典裡面,多次重複的勸導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句話我們看了幾百遍、幾千遍,世尊講的其他話縱然記不住,這一句應當是挺熟的,由此可知這句話的重要性。如果真正把世尊這一句教誨做到了,實在講我們成佛都有餘啊!

1、深解經教—才能真信•切願•篤行

可是想把這句話做到,必須在經教上真正的通達。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份量太多了,不是我們一個普通人,一生當中能夠學習的。古來大德有鑑於此,才分宗立教,遷就眾生的根性。中國在隋、唐時代宗派形成了,諸位都知道中國佛教有十個宗派,大乘八宗,小乘兩宗,而每一個宗裡又有許多支派,支派裡頭還有小派,所以派別很多。

祖師大德們非常慈悲,以高度的智慧,選擇一些讓我們能夠受持的經教,細細的講解,讓我們深入經藏。在一切法門裡,淨宗的經典最少,只有五部經一部論。這五部經的份量都很少,最長的就是《無量壽經》,五經一論合起來,要是把他印成現在的小字本,是很薄的一冊。諸位看我們印的淨土五經,精裝本厚厚的,那是字很大,看起來不吃力,如果用小字來印,是很薄的一本。份量雖然不多,可是裡面的道理——理論、方法、境界——都是非常圓滿,跟大經相比,不論《法華》、《楞嚴》、《般若》絕對不遜色。

諸位如果能夠認清這一點,體會得到,你才知道淨宗不可思議,真正做到了言簡意賅——很少的文字卻把所有的理論、境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所以經典雖然少,要細講實在不容易啊!過去我追隨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師曾經給我說過好幾次,他一生講經最怕講《阿彌陀經》,別看《阿彌陀經》很短,《阿彌陀經》最難講啊!以後我們學經,也深深體會到這一點。《阿彌陀經》的文字很淺,如果不深入研究,好像是短篇小說,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講故事不難懂,諸位如果看蓮池大師的疏鈔反而看不懂,蕅益大師的要解更是精緻,這才知道這部經典的內涵豐富,殊勝無比。

五經一論,我過去都曾經講過很多遍,也留有錄音帶。《無量壽經》整理出來了,現在印出來的『講記』是精裝本四冊,大概有一百三十萬字;有沒有把意思都講出來呢?跟諸位說:不可能!真的是如大海水,我們只是淺嚐而已。意思太豐富了,講不盡的,任何一字一句都含著無量義。所以經典不能不深入,自己深入之後你的信心才堅定,你的願心才懇切,念佛功夫當然就得力,往生才有把握。

如果我們自己的毛病習氣,依舊起現行不能克制;毛病發生在哪裡呢?一般講你功夫不夠。功夫為什麼不夠呢?你對理論、方法瞭解得不透徹。換句話說,你沒有信心。你雖然信淨土,那個信心是半信半疑,你沒有懇切的願心。如果你有真信、切願,什麼樣的毛病習氣都沒有了,都捨棄了;還有這些毛病習氣,就是信、願不足,經教不通達啊!

由此可知,今天淨宗在全世界弘揚,不能跟印光大師當年一樣。印光大師在民國初年,他只有一個念佛堂不講經,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等於天天打佛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也不間斷。你看看靈巖山寺的課誦你就曉得,每天六支香,每年有兩次精進佛七;精進佛七是四十九天,加香加到九支香。他那個時候可以,我們現在不可以。原因在什麼地方呢?那個時候人心淳厚老實,縱然對經教沒有通達明瞭,他對於老師父、老和尚所講的話,絲毫懷疑都沒有——老和尚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那個樣子行!

現代人不行。諸位如果是年歲大的,像我六、七十歲的人,我們能夠想像到,民國四十年那個時候的台灣人非常可愛、忠厚、老實、純樸,台灣社會的安定,治安之好東南亞第一。當時人心厚道,我們初到台灣,找朋友不認識路,隨便問一個人,他可以把工作放下來,陪著我一道,送你到那裡去。現代這個社會沒有了!你要問他。『不知道!』理都不理你。這才不過四十年而已!愈往前去人心愈淳厚,買東西身上沒帶錢,可以賒帳的,不要記名字,也不要記帳,人就有這樣的誠信;現在那裡有呢!現在什麼事都要定契約,還一條一條寫,怕鑽法律漏洞。你看日子過得多辛苦,那有那時候自在。所以那個時候念佛堂單純,真正能成就,能幫助一個人往生。

現在社會人心是浮動的,惶惶不安,沒有安全感,心是浮躁的,信、願怎麼能夠堅定下來!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經教細講,這很重要。我們今天提倡『解行並重』,希望每一個淨宗學會採取我們編的課誦本。這個朝暮課誦本是我編的,我們的儀規簡化了。過去一般寺院的課誦本,早課是念楞嚴咒、十小咒,晚、課是大懺悔文、《彌陀經》。我們現在把讀經這一部份改了,早課採取《無量壽經》四十八願,晚課採取《無量壽經》三十二到三十七品。我們為什麼要重新來定課誦本呢?因為現在眾生的根性,跟從前人不一樣了,從前人依照古人的課誦本可以得利益。現在我們依照那個課誦本不能得利益了。我們修淨土,我們的目的是將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怎樣能夠得生?一定是心(存心)跟阿彌陀佛相同,願跟阿彌陀佛相同,解跟阿彌陀佛相同,行跟阿彌陀佛相同。如果我們真能做到心、願、解、行都跟阿彌陀佛相同,那你就決定得生——自自然然感應道交。

所以經典的講解很重要,研究更重要。移民到澳洲這個地方來的同修,你們在這個時代裡,真的是有大福報。我們在世界其他各地區,看到的移民都非常辛苦,工作沒有停止的時候,生活的壓力很重,那有到澳洲的移民個個清閒,天天打球,悠閒自在。這個福報你享得太大、太大了。諸位要曉得每一天去打球,還是搞輪迴業;打球打不出六道輪迴,打不出三界。你們能把這些時間,拿來研究淨土五經一論,深入的研究,就能建立自己的信、願。

蕅益大師說得好,真正有信、有願就能往生,而念佛功夫的淺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的高下;這信、願多重要!不要以為我已經很相信,我都發願了,我天天還勸人念佛。不見得!想想看你的貪、瞋、癡、慢、嫉妒、障礙,如果還有,還會起現行,就是沒有信、願。有信、願的人決定沒有,有信、願的人那個心跟佛心一樣,跟菩薩心一樣,那裡會有這麼多煩惱,會有這麼多業障!

什麼叫業障呢?業障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無論你是對人、對事、對物,還有這些念頭常常起來就是業障。這個業障不但障礙你往生,你研教也障礙你生智慧。學佛的同修掛在嘴皮上:『唉呀!我們要消業障。』這業障怎麼消除?拜個《梁皇懺》就消業障?你去拜,拜了七天,看看你還有沒有貪、瞋、癡。遇到不如意的事還發脾氣,那是業障現前沒消掉啊!假如七天《梁皇懺》拜完之後,你遇到不順心的事永遠不發脾氣,你真的消掉業障了。由此可知,嘴皮上說的消業障是一樁事情,事實上業障沒消除,不但沒消除還天天在增長。這怎麼得了!這是我們應該要特別警覺到的,要想到生死輪迴可怕啊!

在六道裡得人身,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我們今天得人身,多生多劫的善根啊!這個因緣一下子碰到了,得人身之後再失掉人身,失掉人身之後再想得人身,不容易,非常困難!佛在經典裡面舉了很多比喻,佛不妄語,不說假話,不騙人的,句句話都是真實的,所以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心,要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深解經教—深信•切願•篤行 第2頁:研教即是憶佛—文字•義理•落實在生活中
第3頁:修行—清淨•平等•覺 第4頁:內省•改過消業障
第5頁:學佛從起心動念處下手 第6頁:末法時期的救命經—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第7頁:勸信•勸願•互讚 第8頁:念念為佛法•為眾生
上一篇:念佛心地功夫 淨空法師講述
下一篇:如何契入佛境界 淨空法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