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禪的智慧 聖嚴法師著

第一篇 佛法 之 身為佛教徒是什麼意思

[日期:2006-07-10] 作者:聖嚴法師著  閱讀:


  第一篇 佛法

  1、身為佛教徒是什麼意思?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問:有人們問我:「身為佛教徒是什麼意思?」我經常不曉得如何回答?如果我說我是佛教徒或我相信佛教,那是什麼意思?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師:簡單的回答就是:佛教是釋迦牟尼佛教給弟子的,包括了哲學的觀念和修行的方法。因此,佛教徒是根據佛陀的教誨來修行的人,而佛陀教誨的要旨是四聖諦和八正道。真心誠意奉行這些原則的人,以及能夠完全遵循這條道路的人,就會使自己的人格完美,得到解脫。一般說來,修行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的努力:持戒、修定、得慧。佛教徒努力要掌握這三方面。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佛教的外在形式表現在三方面:佛、法、僧。佛是釋迦牟尼佛,也就是歷史上的佛陀;法是佛陀的教誨、教訓、方法;僧伽是佛教團體,不只包括了出家人所組成的團體,也包括了在家修行的居士。雖然佛教把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視為僧伽的核心,把在家的修行人視為外圍,但如果沒有在家的團體,出家的團體也就無法存在、發揮功能。沒有這些因素,佛教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佛、法、僧稱為三寶。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所以,在家的佛教徒也是僧伽的一部分。在家人修行戒律、禪定和智慧,這些是法的一部分,也包含在八正道中。八正道包含了所有的佛教徒——不管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所應遵循的原則: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如果持守戒律,修習禪定,得到智慧,在生活中奉行佛陀的教誨與觀念,就可以自稱為佛教徒。即使還沒完全投入佛教,但有心遵循佛法,也可以視自己為佛教徒。其實很難立即完全熱心接納佛教的每一面,而是漸進的過程。但是如果有心行佛道,而且動機與意圖純淨,就可以自稱為佛教徒。另一方面,如果連釋迦牟尼佛基本的教誨都不瞭解,不能修習方法、奉行戒律,就不該自認是佛教徒。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讓我們更仔細地討論戒律、禪定和智慧。戒律是一般的道德原則。佛教裡有許多戒律,但所有僧伽成員共同奉行的則有五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或服用毒品藥物。這裡不擬深入解釋(詳見(五戒)一章),只強調佛教徒應該試著遵行五戒,尤其是第一條不殺生戒。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禪定就最普遍的意義來說,就是心的訓練。禪定分為很多層次,而進入禪定的方法則更多。真正的佛教徒應該至少修行一種禪定的方法。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智能和禪定一樣有許多層次。一個人可以藉著聽聞佛法(聽法師或在家的修行人說法)得到智慧,也可以藉著讀經、讀論、修習禪定、甚至只是持戒,得到智慧。得到智慧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聽聞佛法。以知性的方式來瞭解佛法的觀念和原則是重要的,佛教徒至少應該從這個層次的訓練開始。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成為佛教徒並不困難。如果奉行上述的全部或一部分,就是佛教徒。只要對佛法有基本的瞭解、有心修行,那就夠了,並不需要達到完美的境界。如果完美的話,就已經成佛了。例如很可能這裡的每個人都是佛教徒,否則為什麼會在日常行程之外,到禪中心來聽我說法?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我要說的另一件事就是,可以藉由皈依合格的法師,而明白表示要修行佛道。皈依是一個簡短的儀式,只要頌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些是宣告你有心追隨佛陀的法教,承認僧伽是你皈依之處。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問:身為在家的修行人,我不覺得自己像是真正的佛教徒,我覺得只有出家的法師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 版權所有㊣
  師:你不該那麼覺得,不該認為只有出家的修行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而你只是准佛教徒。你們大家都是真正的佛教徒。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有許多出家的弟子,但在家的修行人更多,這情況在今天也是一樣。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在小乘的傳統中,有四種成就的層次: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這裡不討論這些,只是要指出,一般的修行人能到達前三個層次,在那之後自然會放棄世間的慾望而出家,尋求得到阿羅漢果。在大乘的傳統中,菩薩可以出家眾或在家的修行者的身份示現,而且在大乘傳統中也有許多著名的在家居士。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我想,我知道你為什麼覺得困惑。如果出家的修行者和在家的修行者都是真正的佛教徒,那為什麼又需要有比丘和比丘尼?那是「投入」的問題。在家的修行人另外有家庭的重任,容易受到家庭和社會產生的問題所干擾,不能全心全力投入修行。相反的,比丘或比丘尼能全力專注於修行及弘揚佛法。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問:有時您說佛教的觀點和禪的觀點沒有不同,但有時您又區分傳統的佛教和禪宗。佛教中有許多不同宗派,宗派之間是否有很大的不同,還是說基本上是相同的?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師:其實,過去佛教的宗派比現在還多。之所以會有那麼多宗派,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就已經播下了種子——這些其實都來自釋迦牟尼佛最親近的弟子各自弘揚佛法。佛陀的每個弟子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修行,而這些方式視他的個性、才能而定。阿難有對聽聞佛陀的教誨有興趣,大迦葉對苦行有興趣,優婆離長於持戒,有的弟子長於辯論經典、開發神通。所以,打一開始就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情況。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當不同的法師把佛教引進中國時,他們使用某些經論,結果就發展出不同的宗派,存在著許多不同的修行形式,每一種都訴諸特殊的興趣。在唐代之前,中國有許多佛教宗派,但到了唐末,修行的方法主要剩下禪宗和淨土宗。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禪宗和淨土宗有沒有重大的差異?在日本有很大的不同。禪宗和淨土宗傳到日本的方式,就像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一樣,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一些變化。日本出現的宗派帶有當時開山祖師的特殊性格,因此在日本,禪宗和淨土宗是截然不同的宗派。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在韓國,淨土宗甚至不存在。韓國雖然有一些哲學的學派,像華嚴宗和天台宗,但唯一的修行方式就是禪宗。日本、韓國的佛教徒看中國佛教,很奇怪為什麼禪宗和淨土宗能如此和諧共存?其實,禪宗和淨土宗在中國是同一個時代發展,在唐代是不同的宗派,但到了宋朝末年就合流了。所以在今天,淨土宗的佛教徒使用禪宗的方法,而禪師也不反對淨土宗的方法。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其實,「淨土」一詞直到最近才在中國歷史出現,它是引用自日本。在那之前,使用淨土宗修行法門的人都自稱是蓮宗,因為這一派的信徒主張每尊佛都坐在一朵蓮花上,因此在修行時可以用任何一尊佛的名號。今天由於他們修行時只念阿彌陀佛,因此這個修行方法被稱為「念阿彌陀佛」。但是,過去中國人把這種方法稱為「念佛法門」,因為不限於阿彌陀佛。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有人說,今天中國沒有禪了,我不同意這種說法;佛教依然存在,佛教的修行和禪是分不開的。如果在修行淨土時,達到一心不亂的層次,心無妄念,這和禪修達到的集中心是一樣的。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禪有頓法和漸法。通常是以漸法(如誦念阿彌陀佛的聖號)達到一心;在達到一心的層次之後,禪師就可以用話頭來引起修行者的疑情,這時修行的方法就由漸法轉為頓法。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禪宗有個說法:「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即使長期認真修行,但並不就保證開悟。雖然修行是功不唐捐,但許多人缺乏信心、決心來追尋頓法。對這些人來說,淨土宗是很好的,因為至少有機會往生淨土。因此,對於無法像禪宗那樣的嚴格要求來修行的人,淨土是很好的方便法門。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這並不是說,淨土的修行者無法達到高深的層次,因為最高深的層次就是體驗到處處都是淨土,這是心靈的淨土,修行者知道自己的本性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本性,這和禪宗的開悟沒有兩樣。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戒邪淫網港澳台版版權所有㊣
  從眾生的觀點來看,禪宗裡的各門各派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就像禪與淨土之間有許多的不同。但從佛的觀點來看,所有佛教的法門都是一樣的,殊途同歸。因此,所有的方法都是佛教的修行方法,所有符合法的教誨都是佛教的教誨。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42]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中文版序 第2頁:譯者志
第3頁:英文版第一版序 第4頁:英文版第二版序
第5頁:第一篇 佛法 之 身為佛教徒是什麼意思 第6頁:有情眾生
第7頁:自我 第8頁:因緣
第9頁:五蘊與意識 第10頁:
第11頁:五戒 第12頁:戒律與業
第13頁:禪是宗教嗎 第14頁:修習佛教與其他宗教
第15頁:佛像 第16頁:佛教的功德觀
第17頁:菩薩與阿羅漢 第18頁:佛教與死亡
第19頁:末法時代 第20頁: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老師的重要
第21頁:單獨修行.集體修行.隨師修行 第22頁:每日打坐之道
第23頁: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第24頁:修行的見解比修行本身更重要嗎
第25頁:知識障礙修行 第26頁:中國禪與日本禪
第27頁:禪與荒誕不經 第28頁:禪病
第29頁:禪與心理治療 第30頁:為什麼要讀經
第31頁:禪與民族文化 第32頁:佛教的娛樂觀
第33頁:詩歌與王維 第34頁:責任與修行維持平衡
第35頁:在非佛教的社會中培育佛教的子女 第36頁:禪修與老年人
第37頁:佛教與財富 第38頁:開悟持久嗎?
第39頁:附錄一 -- 禮佛 第40頁:附錄二 -- 夢
第41頁:附錄三 -- 佛教與墮胎 第42頁:附錄四 -- 安樂死與自殺
上一篇: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聖嚴法師著
下一篇:聖嚴法師教禪坐 聖嚴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