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印光大師對邪淫的開示

[日期:2006-01-07] 作者:印光大師  閱讀:

印光大師(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業障重,貪瞋盛,體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諸疾咸愈。《普門品》謂若有眾生,多於淫慾瞋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之。念佛亦然。但當盡心竭力,無或疑貳,則無求不得。(正)復永嘉某居士書五。(《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九八。)

  ▲ 一切眾生,從淫慾而生。汝發心守貞修行,當須努力。倘有此等【情念】起,當思地獄刀山劍樹鑊湯爐炭種種之苦,自然種種念起,立刻消滅。每見多少善女,始則發心守貞不嫁,繼則情念一起,力不能勝,遂與人作苟且之事。而一經破守,如水潰堤,從茲橫流,永不能歸於正道,實可痛惜。當自斟酌,能守得牢則好極。否則出嫁從夫,乃天地聖人與人所立之綱常,固非不可也。(復陳蓮英書)(《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二四五。)

  ▲ 女色之禍,極其酷烈。自古至今,由茲亡國敗家,殞身絕嗣者,何可勝數。即未至此,其閒頹其剛健之軀,昏其清明之志。以頂天履地,希聖希賢之姿,致成碌碌庸人,無所樹立之輩者,又復何限?況乎逆天理、亂人倫?生為衣冠禽獸,死墮三途惡道者,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見之耶?

  噫!女色之禍,一何酷烈至於此極也,由是諸聖諸賢,特垂悲愍。
或告之以法言,或勸之以巽語,直欲福善禍淫之理,舉世咸知。而又征諸事實,以為法戒。企知自愛者讀之,當必怵然驚、憬然悟,遏人欲於橫流,復天良於將滅。從茲一切同倫,悉享富壽康寧之福,永離貧病夭折之禍。此《不可錄》所由輯也。張瑞曾居士欲重刻印施,命余作序,暢演窒慾要義。

  須知美色當前,欲心熾盛,法言巽語,因果報應,皆難斷其愛心。
若能作【不淨觀】,則一腔慾火,當下冰消矣。吾秦長安子弟,多玩促織。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於月夜捉促織於墳墓間。忽見一少婦,姿色絕倫,遂同往捉之。其婦變臉,七竅流血,舌拖尺餘,三人同時嚇死。次日其家尋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數月方愈。其家子孫,不許夜捉促織。

  夫此少婦,未變臉時,則愛入骨髓,非遂所欲則不可。及既變臉,則一嚇至死,愛心便成烏有。然當其群相追逐時,固未始無血與舌也。何含而藏之,則生愛心。流而拖之,則生畏心。了此,則凡見一切天姿國色,皆當作七竅流血,舌拖尺餘之釣頸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盡其天年,死必至永墮惡道耶?

  以故如來令貪慾重者,作不淨觀,觀之久久,則尚能斷惑證真,超凡入聖。豈止不犯邪淫,窒慾衛生而已。其女貌嬌美,令人生愛心而行欲事者,不過外面一張薄皮,光華艷麗,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之薄皮,則不但皮裹之物,不堪愛戀。即此薄皮,亦絕無可愛戀矣。再進而剖其身軀,則唯見膿血淋漓,骨肉縱橫,臟腑屎尿,狼藉滿地。臭穢腥臊,不忍見聞。

  校前少婦所變之相,其可畏懼厭惡,過百千倍。縱傾城傾國之絕世佳人,薄皮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觀其外相,而不察其內容,愛其少分之美,遂不計其多分之惡乎!余願世人,遺外相而察內容,厭多惡以棄少美。則同出慾海,共登覺岸矣。

  又當淫慾熾盛,情不能制之時。但將「女陰」作毒蛇口,如以「陽」納蛇口中。則心神驚悸,毛骨悚然。無邊熱惱,當下清涼。此又窒慾之最簡便法也。(不可錄重刻序)(《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四六九∼四七一)。


  ▲ 何以言之,凡屬【危險大病】,多由【宿世現生殺業】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須【斷絕房事】,方可速愈。欲滅宿現殺業,必須【戒殺吃素】,又復至誠【念佛,及念觀音】,則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種善根。
儻怨業病,除此治法,斷難痊癒。其人,與其家父母妻子,望愈心急,
未必不肯依從。儻肯依從,則便種出世善根,從茲生正信心,後或由此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則於彼於汝均有大益。

  至於【斷欲】一事,當以為【治病第一要法】。無論內外證,病未十分復原,萬不可沾染房事(請參考印光大師增訂之《壽康寶鑒》一書,專治此病,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種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難甚難。縱令不死,或成孱弱廢人,決難保其康健。(《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二四二)

  ▲ 求子之道,人多背馳。汝欲身體龐厚,性情賢善,福慧壽三,通皆具足之子。

  須依我說,方可遂心。世人無子,多娶妾媵,常服壯陽之藥。【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亦如以秕稻種之。或不出。或出,亦難成熟。第一要斷房事,或半年,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當與婦說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

  若無多屋,決須另床。平時絕不以妻作妻想,當作姊妹想,不敢起【一念之邪念】。待身養足後,待婦月經淨後,須天氣清明,日期吉祥,夜一行之,必得受孕。從此【永斷房事】,直到生子過百日後,或可再行。

  婦受孕後,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宮常開,致易墮胎。此種忌諱,人多不知。縱有知者,亦不肯依。(切勿謂光乃出家人,論人行房事,不知此事是世間第一生死關節。正宜救濟。)故致或不生,或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說命不好,反將行房當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二三五)

  ▲ 求子三要。

  第一,保身節欲,以培先天。
  第二,敦倫積德,以立福基。
  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隨流。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二三五)

  ▲ 色則縱對如花如玉之貌,常存若姊若妹之心。縱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憐憫心,生度脫心,則無見美色而動欲之煩惱。夫婦相敬如賓,
視妻室為相濟繼祖之恩人,不敢當作彼此行樂之欲具,則無徇欲滅身,
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煩惱。子女從小教訓,則無忤逆親心、敗壞門風之煩惱。至於橫逆一端,須生憐憫心,憫彼無知,不與計較。又作自己前生曾惱害過彼,今因此故,遂還一宿債,生歡喜心,則無橫逆報復之煩惱。然上來所說,乃俯順初機;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則無盡煩惱,悉化為大光明藏。(正)復高邵麟書四(《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八二)

   聰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慾】。當常懷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舉一動,天地鬼衶,諸佛菩薩,無不悉知悉見。人前尚不敢為非,況於佛天森嚴處,敢存邪鄙之念,與行邪鄙之事乎?

  孟子謂:「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若不守身,縱能事親,亦只是皮毛儀式而已。實則即是賤視親之遺體,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臨終,方說放心無慮之話云: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未到此時,尚存戰兢。曾子且然,況吾輩凡庸乎?(續)復徐書鏞書(《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九五)

  ▲ 諸佛以八苦為師,成無上道。是苦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淨觀】。觀之久久,即可【斷惑證真】,成阿羅漢。則不淨又為清淨之本。北俱盧洲之人,了無有苦,故不能入道。南閻浮提苦事甚多,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莫能窮數。使世間絕無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則人各醉生夢死於逸樂中,誰肯發出世心,以求了生死乎?(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二三五)

  ▲ 凡人不必常近女色,只此獨居時輾轉一念,遂足喪其生而有餘。
(印光大師(錄自懺雲大師編《修行法語》之「戒除慾念篇」)

  ▲ 【淫念】一生,諸念皆起。邪緣未湊,生幻妄心。

    勾引無計,生機械心。少有阻礙,生瞋恨心。

    欲情顛倒,生貪著心。羨人之有,生妒毒心。

    奪人之愛,生殺害心。種種惡業,從此而起。

    故曰:「萬惡淫為首」。今欲斷除此病,當自起【念始,截斷病根】。(印光大師(錄自懺雲大師編《修行法語》之「戒除慾念篇」)


上一篇:
下一篇:佛說不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