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故事區 → 中國佛教故事 |
閱讀文章 |
蓮花枯榮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據《阿彌陀經》記載,西方淨土有著無上的莊嚴。它有七種嚴飾的樹木樓閣,有八功德池水,有諸色微妙的蓮花、妙聲婉轉的眾鳥。眾生於此但受諸樂,無有眾苦。只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死後便可往生該處。這樣美妙的世界,而入門的方法又如此簡單,自然吸引了成千上萬期望美好生活的人。所以,此經一出,立即在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念佛的聲音傳遍了鄉野鬧市、街頭巷尾。然而,唯一遺憾的是,那些諸色美妙的蓮花雖是天堂的裝飾,竟也有生死榮枯,花開花謝。佛教認為,那便與天堂無關,而是人事之所為了。 北宋元祐年間(一○八四∼一○九三年),荊王趙楫有一位王夫人精勤念佛,希望死後轉生淨土。她不僅自己念,還帶領丫鬢們一起念。其中一位丫鬢年紀尚小,耐心不夠,念佛時經常走神。王夫人幾次勸諫都不生效,一氣之下,便欲將丫鬢逐出王府。那位丫髮悲悔萬分,聲淚俱下,懇求夫人將自己留下。夫人心地仁慈,見他苦苦哀求,便又把她留了下來。自此之後,那位丫鬢便認真念起佛來,辛苦程度反在夫人之上。 一天晚上,那位丫寰突然無疾而終,異香遍室。 就在這天夜裡,夫人做了一個怪夢。她夢見那丫髮來向自己感謝說:「多虧夫人訓導,妾今日往生極樂去了。」夫人問道:「西方淨土到底怎樣,值得往生嗎?」丫鬢回答:「夫人欲知此事,但隨妾前往一番就是了。」夫人於是隨之而去,到了西方淨土。只見樹木青蔥,樓閣莊嚴,眾寶裝飾,鸝鳥婉轉,果非俗世可比。夫人心中歡喜,又隨丫鬢前行,突見有兩池碧水,上面遍生蓮花,顆顆鮮白,只是有的正在鮮花怒放,有的卻已枯萎零落。丫髮解釋說:「池中的蓮花都是發念往生西方淨土之人。人間才發一念,池中便生一花。隨人念佛的勤懶,其所應的蓮花便相應榮枯,各不相同。」丫髮指著一株隨風飄動、眾寶裝飾的蓮花對夫人說:「這位是楊杰,他念佛精勤,故其花如此。」又指著一株略見枯萎的蓮花說:「這位是馬玕,他念佛略懶,故其花又如此。」二人又前行幾里,遙見一花金光映照,妙色莊嚴。丫鬢說:「這便是夫人所化的花了。花既如此,表示夫人當轉生上品人中。」 突聽喧鬧紛紛,有哭聲傳來,夫人驚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又聽人報,有位丫鬢去世了。夫人驚奇,處理完丫鬢的喪事,便按夢境所見去拜訪楊杰、馬玕。楊杰已經去世了,而馬玕卻還活著,身子也健康得很。王夫人自此更加勤奮,後於生日時秉爐燒香,佇立而逝。據說便是往生西方淨土去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蓮花在淨土宗佛教中有著重要意義,成了念佛人的化身,標誌著念佛人的精誠與否。 本來,淨土宗提供的是最簡單的修行法門,認為人只要念佛,便可往生西方。然而,念佛人應該怎樣念佛、念佛應念多少聲,卻沒有一個可靠的標準。佛經本來說,一聲念佛蓮花生,十聲念佛生淨土,可以說是把本來就極其簡易的法門說得更加快捷了。然而,速度太快了也不完完是好事。倘若每個人都牢記十聲念佛生淨土的格言不忘,那他一生盡可胡作非為,只要在死前抓緊機會,趕快念十聲阿彌陀佛就是了。即便他念的遍數不夠,只要念一聲,便也可一朵蓮花生淨土,成了極樂世界的預備人員。這自然對世俗世界的社會秩序極端不利。所以,那極樂世界中的蓮花便不能任其繁榮,而應該有枯榮謝落,以便讓念佛的人注意,應該一生精誠向善,切不可臨死抱佛腳。否則,他的蓮花早就乾枯死了,往生淨土自然沒門。上面的故事反映的就是這個問題。 話又說回來,淨土宗還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念佛總比不念為好,念一聲蓮花開,念兩聲花轉盛,千聲萬聲一過,那蓮花便晶瑩透徹,光明照體了。有此事做證明,念佛的人便知道,自己的行為已得善報,蓮花已植入極樂池中去了。所以,淨土蓮花實際上是把善報從來世轉到了眼前,使念佛的人有了充分的自信,信心一立,他念佛當然就更虔誠更勤苦了。 南宋嘉定年間(一二○八∼一二二四年),錢象祖曾作詩云:「菡萏香從佛國來,琉璃地上絕塵埃。我心清淨超於彼,今日遙知一朵開。」那便是自信心的表示。
|
版權沒有,在註明出處的情況下,歡迎轉載。另請善心佛友在論壇、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轉貼本站連結,功德無量。No CopyrightDvNews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