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我的宗教體驗(太虛法師)

[日期:2006-04-09] 作者:太虛法師  閱讀:


  我初出家,雖然有很多複雜的因緣,而最主要的還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讀經,參禪,都是想得神通,當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這樣莫名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經讀熟了法華經,每日可背誦五六部。第二年夏天聽講法華經,始知佛與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禪堂參禪,要得開悟的心很切,一面讀楞嚴經,一面看語錄及高僧傳等。第三年又聽講了楞嚴經,對於天台教觀已有了大體—上的瞭解。並旁研及賢首五教儀,相宗八要等。而參究話頭的悶葫蘆,仍掛在心上。
  
  秋天去住藏經閣看藏經,那時喜愛看憨山集、紫柏集,及其他古德詩文集與經論等。如此經過了幾個月,同看藏經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訴我說:「看藏經不可東翻西找,要從頭依次看到尾。」當時我因找不到閱藏頭路,就依他的話,從大藏經最前的大般若經看起。
  
  看了個把月,身心漸漸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過於涅槃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傾空,但並沒有失去知覺。在這一剎那空覺中,沒有我和萬物的世界對待。一轉瞬間明見世界萬物都在無邊的大空覺中,而都是沒有實體的影子一般。這種境界,經過一兩點鐘,起座後仍覺得身心非常的輕快、恬適。在二三十天的中間,都是如此。
  
  大般若閱後改看華嚴經,覺到華藏剎海,宛然是自心境界,莫不空靈活潑;從前所參的禪話,所記的教理,都溶化無痕了。我從前的記憶力很強,只要用心看一遍就能背誦。但從此以後變成理解力強而沒有記性了。
  
  我原沒有好好的讀過書,但從那一回以後,我每天寫出的非詩非歌的文字很多。口舌筆墨的辯才,均達到了非常敏銳鋒利。同看經的有後作金山方丈的靜觀和尚等,他們疑我得了憨山大師所說的一般的禪病,但我自心中實是很安定。
  
  我現在想起來,當時如從這種定慧心繼續下去,三乘的聖果是可以成就的。可惜當時就改了途徑,因為遇到了一位華山法師,他那時就在杭州辦僧學校,常來藏經閣休息。大家說起我的神慧,他與我談到科學的天文、地理、與物理、化學等常識。並攜示天演論、康有為大同書、譚嗣同仁學、章太炎文集、梁啟超飲冰室等書要我看。我起初不信,因為我讀過書,只是中國古來的經史詩文與佛教經籍。當時與他辯論了十幾天,積數十萬言。後來覺得他頗有道理,對於譚嗣同的仁學,極為欽佩。由此轉變生起了以佛法救人救國救民的悲願心。
  
  當時,以為就可憑自所得的佛法,再充實些新知識,便能救世。
  
  次年乃從八指頭陀辦僧教育會;冬天又同去參加鎮江所開的江蘇僧教育會;繼又參加楊仁山居士預備復興印度佛教的祗園精舍。
  
  自此以後,就沒有依了以前的禪定去修,這樣從光緒三十四年,一直到民國三年,歐戰爆發,對於西洋的學說及自己以佛法救世的力量發生懷疑,覺得如此的荒棄光陰下去,甚不值得,遂到普陀山去閉關。
  
  閉關二三個月後,有一次晚上靜坐,在心漸靜時,聞到前寺的打鐘聲,好偈心念被打斷了。冥然罔覺,沒有知識,一直到第二天早鐘時,才生起覺生。最初,只覺得光明音聲遍滿虛空,虛空,光明、聲音渾然一片;沒有物我內外。嗣即生起分別心,而漸次恢復了平凡心境。自此,我對於起信、愣嚴的意義,像是自己所見到的,所以我當時就開始著成了楞嚴攝論。
  
  經過這次後,繼續看經,著書,坐禪。這一年中專看法相唯識書。當時其他的經論雖亦參看。但很注意看唯識述記。述記中釋「假智詮不得自相」一段,反覆看了好多次,有一次又人了定心現觀。這與前兩次不同,見到因緣生法一一有很深的條理,秩然絲毫不亂。這一種心境,以後每一靜心觀察,就能再現。
  
  從此於思想文字等都有改變,從前是空靈活潑的,以後則轉入條理深細緊密的一途;在此時所寫出的文章不同,亦看得出。
  
  上述經過定境三次,都因後來事緣紛集的時間太多,致不能有長時深造成就。
  
  自從經過第一次後。我的記憶力便沒有以前好,但理解力很深,那年頭髮已變白,眼已近視。但後來頭髮轉青,眼睛到現在未變,經過第二次後,起信、楞嚴的由覺而不覺的緣起相,得了證明。第三次現觀唯識的因果法相。古人所謂不昧因果,實在一一皆有條理、秩然而不紊亂的因果。
  
  經過這三次的定境,每一次心理生理都有改變,並曾偶然有過天眼、天耳、他心通的徵兆;六通可能,則建基天眼、宿命通上的業果流轉相續亦決可信。因為悲願心太重,未能向禪定去繼續深進。所以沒有次第,可為別人修證的依止。
  
  這裡是佛說金剛般若經的捨衛國,我所以把自己的定心境界,從前沒有對人講過的,也同佛與須菩提談家常一般,因昨晚高文大的請說禪定,專向自家人談一點。
  
  摘自《慈緣》2005年第3期


上一篇:人命呼吸間(蓮池大師)
下一篇:蓮花枯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