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不食(百丈懷海禪師)
[日期:2006-04-09] |
作者:佚名 |
閱讀: 次
|
馬祖道一死後,百丈懷海繼承了他的禪法。百丈修定《百丈清規》,對方丈及其手下人員的職責和每日生活都做了詳細規定,奠定了中國僧團的組織基礎和禪宗叢林制度,對中國佛教具有極大影響。然而,這還不是百丈的全部功績,他還確立了僧人勞動的制度,對中國佛教也發生了巨大影響。 本來,佛教在印度時,僧人是不勞作的。禁止耕種,完全靠信徒的供養維持生計。這種規定實際上限制了佛教自身的獨立能力,不利於佛教的發展。百丈認識到這個問題,他就是要革除這種乞食的寄生生活,力爭使佛教可以脫離俗人,於經濟上自立。他對僧眾說:「一個身心健全的和尚,為什麼要像寄生蟲一樣吸取俗人的血汗呢?從今日起,你們都要跟我去開荒種地,自食其力。」從此之後,百丈便領著弟子們白天勞動,晚上講法,過起自食其力的宗教生活。 光陰迅速,日月如梭,百丈禪師已是九十四歲的高齡了,卻還與門人一起不停地勞作。弟子中有人不忍看他太勞苦,就把他的工具藏了起來。百丈早上起來,準備去田間勞作,發現工具不在了,便追問弟子們。弟子們佯裝不知,都說不知道。百丈沒有工具,工作幹不成,便整整絕食一天,粒米未進。第二天、第三天,弟子們仍不拿出工具,百丈便又絕食了兩天。弟子們一看不行,急忙將工具還給了百丈,百丈這才重新吃飯了,因為他又可以回到田間工作去了。他對弟子們說:「二日不作,一日不食。」 百丈這一改革影響甚遠。公元八四五年,佛教遭到了一大厄運。當時的皇帝唐武宗展開了滅佛運動,聲稱一人不耕有人飢,一女不織有人寒,而佛教僧尼不耕不織,寺廟卻富麗堂皇,此為社會貧困的原因之一。他隨即下令拆燒佛寺,驅逐沙門,致使四.四六萬所寺院被破壞,二十六萬僧尼被迫還俗。在這次佛門大劫中,各宗派裡只有禪宗損失最小,得以倖存,這是因為禪宗一方面不需要經典、寺院、佛像,即使這些東西被破壞了,仍能正常地進行宗教活動;另一方面是因為禪宗和尚皆親自勞作,自給自足,不需要寄生於社會。這完全歸功於百丈當日的改革,他的「不作不食」制度,終使禪宗能在難關中順利地保全下來,而且獲得更加蓬勃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