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我在煩惱,煩惱在我?

[日期:2006-04-09] 作者:許永河  閱讀:

  人生在世孰能無煩惱,縱使一時逃避了,最後仍要面對,根本之道是認清煩惱本質、破除我執,練習與煩惱共存,在煩惱中安我、調我、化我,瞭解到煩惱不惹我,我自尋煩惱罷了。
  
  我的學生中有好些人已年屆不惑,有天一位學生很感慨地說:「要是日子可以重新來過,不知有多好!」問他為何如此感慨?他說:「十來歲時不識愁滋味,聽人說十七歲的煩惱,卻不知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只好每天傻傻地對著風、對著星星找煩惱。現在四十歲了,難得有不煩惱的時候,既害怕日落,更害怕日出,想沒煩惱實在很難!」接著又說:「每日庸庸碌碌,太陽西下,又是一天過去了,不知如何面對一事無成的空虛;日出時,張開眼又要面臨夫妻、親子、人際關係的瑣細無奈,再加經濟不景氣的生活壓力,每天有許多的無力感!人活著實在太辛苦了!」聽他這麼說,旁邊另一位同屬四年級的學生馬上接腔:「哪一個人沒煩惱?不理它就不煩了!」是的,煩惱人人有,大小輕重各不同,然而不理會煩惱並不保證就能不煩惱,逃避煩惱只是一時的,有時還得面對後續更多的煩惱!
  
  認清煩惱,練習與煩惱共存
  
  相信沒有人會喜歡煩惱,但只要活幾乎不可能沒煩惱。習慣逃避的人,在煩惱來時往往尋求別的事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藉此忽略已發生的煩惱,然而其結果往往是逃離一個煩惱,卻又滾進另一個煩惱;舊的煩惱未去,新的煩惱又來,生活便在因循苟且中渡過。因此,要減少煩惱的苦,不能逃避,而應練習當下解縛。解縛要從接受煩惱開始練習,能與煩惱共存,能知道煩惱形成的原因,也才能從中練習,學到解脫煩惱纏縛的方法。
  
  煩惱來襲時,我們通常處在熱惱與不安的情境之下。不安的感覺來自於對立,包括自我與現前外境的對立,以及自我之內的前念與後念對立。對立的結果,顯現於外的是我與環境的摩擦,使得我與外境互動失調而難以安處;對內則是自我內心的衝突、取捨、愛恨、是非、怨怒、嫉害、諂誑、自卑、憍矜、戚歡交雜,因此焦慮難安,身心失調。於是身心交疲,我與環境互動更形無力。因為無力,所以方寸大亂,於是內心壅塞昏亂,外在關係窒礙不前,內外交相煎熬,此時想要不煩,其實很難。
  
  如果細細體察我們在煩惱中的狀況,不難發現煩惱現前時,人往往不知如何安頓自己的感覺,更不知如何定位自己與環境的關係。因此,煩惱是失調的結果,自我身心失調、人我關係失調便引生煩惱。再仔細一點觀察,一切的煩惱中都有「我」,都有不知如何安頓「我」的困惑,因此煩惱也與人的智慧有關。煩惱的癥結既然是我,遭受煩惱來時不妨改變習慣,試著逆勢操作,不要急著改變外在世界求突破,先試著向內用方法安我、調我與化我。心內的糾結能解,便不再製造對立而能超越煩惱的障礙。
  
  放下我執放下煩惱
  
  「我」是什麼?我是「五蘊」假名所成,是色、受、想、行、識的假合而已!我們習慣把這個身體當作是「我」,把身體感官的覺受當作是「我的感覺」,依著感官對境所起的覺受而有知覺,對知覺境界的違順、苦樂,賦予貪嗔等感情,依著貪嗔情緒而起無數的分別念頭,然後再把這些念頭安上「我」,冠上「我的」看法、「我的」想法,由知覺經驗形成「我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然後再拿這些經驗與價值觀來看待世間、來與環境相應。
  
  在五蘊與環境不斷的互動互薰中,「我」微細難察的習性慢慢形成,這些習性不知不覺成為我們的認知習慣、情緒習慣以及思考習慣,這些習性就構成了一個模糊卻很堅固的「我」。於是,「我」是真的,世間也是真的,然後用我情識左右世間,世間的變動也左右我,於是這個世界就變成紛擾世間,難得安寧。其實,我就是無明習性,它左右了我們生命,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憂悲苦惱,都是被這個「我」給騙了!
  
  什麼是「我」?肉體與見聞覺知而已,這些都是緣生緣滅的,不論從時間或空間的關係來看,都是空的、是幻有。一切煩惱的根本是人不能認清「我」是空、是假,因而生出執著與對立。因為認為我是「實我」,便把我所知所見也當作真實,而執著有「實法」可得,於是對一切的違順境界,起貪、嗔、癡等煩惱,追逐境界不捨便苦惱難安。簡要地說,人對內妄執色、受、想、行、識之五蘊為自身,而於身見中妄執斷見、常見之一邊,心中對我、對世間的真相無法瞭解而起執著,生內著煩惱;對於外境,執著其為真實而貪著順逆,生出貪、嗔、癡等外著煩惱。隨著內外著煩惱的互侵互擾,生出許多自苦惱他的惡行,成就了自他的惡業而苦在一起、惱成一團。
  
  煩惱中最難放下的是「我」,最難轉的是「我的感覺」。一般人的「我」很剛強、很傲慢,往往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可以主宰世間,認為我是優秀的,我好就是好,永遠都不會變的,因此才產生「自我」對立與「人我」對立的苦惱。其實,五蘊本空,「我」不是真我。如果我是真實不變的,那我就不會老、不會病、不會死,然而我們卻無法主宰自己的生命,令其不老、不病、不死。不僅身體不是我,身體之內的念頭也不是我!我一切的精神活動都是感官與環境相應而生,是因緣和合而有,因此念頭與精神活動都是緣生緣滅,不是永恆存在的。人的念頭川流不息,前念滅謝後念即起,前後念頭間從未有停駐的時候,因此念頭生滅中並無真實不變的自我,我也無力令念頭永遠停駐一處。精神活動需要身體強健才會活躍,一旦一命嗚呼,身體四大分離後,念頭還有依歇處嗎?念頭還會是「我」嗎?
  
  經上說:「貪慾不生滅,不能令心惱。若人有我心,及有得見者,是人為貪慾,將入於地獄。」煩惱是因「我」的身心對境貪愛染著而起,因此想要少憂少煩,應先學著不被「我」所騙,學著在煩惱中調伏剛強的貪、嗔、癡心,化去我執,自得平安。

上一篇:我的吃素因緣
下一篇:隨筆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