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歡喜念佛法門

[日期:2006-04-09] 作者:威因法師  閱讀:


  為何要念佛

  我曾問很多人為什麼要念佛?有人答是為了要成佛;我也曾問過蓮社中一位五歲的小孩,小朋友不好意思說了三個字「保平安」,這也算對,因為這個小孩若遇到危險,他會念阿彌陀佛。但保平安有事說和理說,約事而言,念佛可以消災免難,但究竟極至的保平安,也就是約理而言,則非成佛不可。我又問老年人,他們卻是想解脫生死,求生淨土。小孩不願求生淨土,而往生淨土又是老年人的目標,卻與現實無關,念佛完整的目的不但要保平安,還要保往生淨土,「為成佛而念佛」即含攝這兩者。

  求生淨土的目的,乃因淨土環境好,能安心辦道修行,不像在世俗,無法全心全意修行,在淨土則能一路修到底。

  念佛是否執著

  佛是覺者,為不迷的眾生。無念狀態是為覺;而眾生唸唸相續,未曾離念是為不覺,不覺的唸唸相續分別心,無始以來,無明讓我們在生死迷夢當中。若要離妄想的相續性達無念,徹底的從人生大夢醒來,就要有方便法來對治。佛有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要除眾生的妄念,念佛是最好的下手處。狹義的念佛是依止萬德洪名,即持名念佛,廣義的念佛是觀想、觀相和實相念佛,所以參禪也是念佛法門。

  曾有佛學院學生問廣欽老和尚:「念佛是不是執著?」照教理上來說,只要有念都是生滅,因生滅的妄想,念就是執著,不可攫取。老和尚說:「念佛不是執著,而是正念」。其實念佛的心一舉,一念生滅,一念生起,後續唸唸,是生滅相,還是妄,但這「妄」不是執著,因這念會達無念,在教法來說,是輕妄念,因為這生滅中有對治的意義。再說,若不念佛,那我們念什麼?能像祖師一樣一念無生到底,安住話頭嗎?其實人在睡覺連沒有作夢都在打妄想,要到何時才能達無念呢?所以選擇「念」是有必要的。

  為何選擇念佛

  眾生要達無念,不是一蹴可及,且唸唸都是在分別中。阿彌陀佛的功德高,果德好,佛的功德最為圓滿,既然要念,莫過於念阿彌陀佛。至於念佛的「體」也一樣,是對著無念而念,禪宗以無念為宗的實相念,即直念阿彌陀佛的體;而持名念佛是依佛的名號,先為有相念,後達無相念,因眾生「念」的習性太強,止念不易,所以用持名念佛的有相念來方便下手。念要與佛相應,直接系念佛的名號,終究會與佛一樣,達到體上,也就是無相,所以當然選擇最純善的佛號。若不念佛,而以他念代之,豈不更執著!

  念佛是正唸唸

  比如說我們要藉船為工具,從煩惱的此岸到解脫的彼岸,是上船執著?還是不上船執著?當然是以不上船為執著。執著就是煩惱,在此岸煎熬痛苦,若固執不離此地而受苦惱,才是執著。以念佛為喻,為達解脫的彼岸而上船,在往對岸開的過程中是為淨念相續,到目的地後,就應下船,若不下船又不登彼岸,則為執著。唸唸相續到極樂世界即應下船,就達無生,即無念狀態。對時時打妄想的眾生,廣欽老和尚說:「念佛就是正念」,因為會有「念」,就要分辨念的邪正。若唸唸都是打貪嗔癡的妄想,就與生死相應,這種念會產生生死流轉的力量,依三毒而造業,是為無明;又因無明的鼓動,讓唸唸妄想心相續下去。若要將不正的念轉為正念,就要念阿彌陀佛,所以是正念,正念就像是乘船到無念的目的地,無念就是成佛的狀態,也就是覺。眾生都在不覺的狀態中,故以持名念佛為方便,讓自己的心保持淨念。

  歡喜念佛

  弘一大師有幅字「老實念佛」。大多數念佛人都會打妄想,不能「老實念佛」,也就是不能淨念相續,中間不打妄想。念佛不難,難在老實,說念佛是方便法門其實並不易行,若將「老實念佛」改為「歡喜念佛」則不會有嚴肅感。西方三聖右邊的大勢至菩薩代表「都攝六根,淨念相續」,而左邊的觀世音菩薩是如何念阿彌陀佛呢?觀世音頭上有個寶冠,中間坐著阿彌陀佛,人的身體以頭部最重要,觀世音把阿彌陀佛放在頭上,也就是佛比自己還重要,佛入涅槃後,由觀世音補位。但我們又如何老實念佛呢?印光大師說要把「死」字放在額頭,這具有逼迫性,就像是家中失火,要迅速衝出去,沖的時候心是一心不亂的,能全心全意一心不亂,就是老實。我們若「迷」上阿彌陀佛,就能一心不亂,全心全意的觀照,產生念佛的歡喜,是謂老實。

  好的習慣要以心來薰染,用正念轉妄心,且具薰染的堅固相,薰染越堅固,心越迷戀,越能往前走;要把世間五蘊六塵的迷染轉過來,就要迷上阿彌陀佛,轉煩惱為正念,但必須有歡喜心,其背後有執取的力量,才能產生樂趣,趨向老實。

  念佛三昧

  有位曾在泰國、緬甸參學的外籍金博士,問廣欽老和尚:「何謂禪?」老和尚說:「你來之前,我不知道你在何處?你來了之後,我才知道你在這裡,禪我不懂,不過念佛三昧也不錯!」金博士當時未能體會老和尚言下之意,否則當下應即時頂禮。其實老和尚已道出「離言說相」不可說,也說了──心不打妄想即是無念,無念像一塊明淨的鏡子,不生妄念心,人來即影現,這是安住無生的禪定境界。金博士又問:「何謂念佛三昧?」老和尚答:「我曾參加佛七,在念佛定境中人都空掉,只有一片佛號聲,佛號從底盤旋轉而上,在一片佛號聲海中,這境界多爽!維持了個把月。」老和尚得到三昧樂受,定境中的覺受,老和尚以一個動作,來表示定覺受中輕安的喜悅,金博士領悟而立即頂禮。老和尚得念佛三昧,一坐就三個月,沒有老實念佛是做不到的。

  念佛在生活中

  把世間法轉為念佛就能老實。對阿彌陀佛應建立價值性,如沒用阿彌陀佛來克服和超越世間法,就不容易老實念佛,且不能從念佛中得到利益,即使臨終想念也不可能。觀世音把佛當作如此的尊貴,而眾生總認為觀世音只在尋聲救苦,其實祂所行的,皆是依佛的指示,所以觀世音在救度眾生時,就是在念阿彌陀佛。同樣的道理,眾生在做事時,要與阿彌陀佛相應,要站在佛的位置,超越自我的立場,這樣做任何事,都能做得圓滿。譬如在投資時,能照佛之戒律就不會因貪而冒險,事業可稱心如意,且心不離佛;我們在平常用餐時,一定會恰到好處,不散心雜話,生活與念佛打成一片,這就是觀音念佛法門。

  以佛為師

  念佛要以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的性德一起念,在生活上實踐自利利他,腳踏穩生活與修行兩條船,以佛為榜樣,內心與佛相應,行為就能相應,做個快樂的念佛人。


上一篇:印光大師示念佛方法
下一篇:念佛的方法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