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應學會吃虧與忍讓

[日期:2006-04-09] 作者:佚名  閱讀:

  
  有人看到這個標題,心中可能會想,真是天大的傻瓜,我想有這種看法之人不在少數。因為人人都怕吃虧,誰都不願遇事吃虧,包括很小之事;若遇到吃虧之事,都唯恐避之不及,哪肯還要主動去吃虧、學吃虧的,這就是一般人還不知道吃虧的本質。古德說:「吃虧是福。」這是對吃虧或忍讓的最好的評價。因此,我們不要害怕吃虧,吃虧不但不是壞事,而且是好事,是在為我們自己培植福德。不管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都有好處;反之,你若處處不想吃虧,處處都想賺便宜,就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壞。若動輒生氣、發怒,將直接對自己的身體造成傷害(中醫講怒則傷肝),而在生活當中,你遇事不忍讓,不願吃虧,往往是一件小事會變成一件大事,甚至還會造成流血事件,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尤其是我們在家學佛之人,更應該學會吃虧、忍讓。有名口頭禪說的好:「大人不計小人過。」即遇事不要與人斤斤計較,應該把便宜、方便讓給他人,這樣你與他人之間的矛盾就會減少,人際關係也會融洽了,這才是君子風範,大人的處世之道。我們在處世名著菜根譚中看到一句:「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之根基。」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古人還言:「宰相肚裡能撐船。」因此,我們遇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忍讓、寬容,把心胸放寬些,這不但是人格涵養,也是一種處世哲學,這樣,看起來是吃虧,實是利己、積福。尤其是對於修行人來講,更要如此。佛教講:「怒火能燒功德林。」你發一次火,不但影響自身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把我們辛辛苦苦修行的功德燒光了,因此,吃虧與忍讓是我們修行人最重要的成功保障。
  
  我們常在一些佛教的書籍中,看到吃虧與忍讓對修行者的幫助,因為要修學佛法至使成功,其中就要修六度波羅蜜。而其中佈施就是吃虧,忍辱就是忍讓,因此,這是非常重要的。在虛雲和尚的開示錄中有一則忍辱的例子,值得一讀:「雲南有一位秤錘祖師,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東門外,父母去世,遺下財產田園,生活過的很好,勤儉勞動,自種蔬菜出賣作零用。妻年輕貌美,好吃懶做,和野漢子私通。蔡明知此事也不說破,日子久了,她更膽大,天天與野漢子私,通毫無顧懼了。有一天,蔡很早就出門賣菜,預計野漢尚未離家,買好酒肉帶回家。這時野漢尚未離去,只好躲在床下。蔡入廚弄鈑菜,妻覺得不好意思,就去洗臉幫丈夫弄鈑菜,鈑菜弄好了,蔡叫她擺碗筷,她擺了二套碗筷,蔡叫她擺三套,我今天請客,她擺好了。蔡叫她請客出來吃酒,她說『客在哪裡?』蔡曰:『在房裡,』她說:『你不要說鬼話,房裡哪有客?』蔡說不要緊,不要害怕,你請他出來好了,若不出來我就給他一刀。妻不得已就叫野漢出來,蔡請野漢上座,向他敬酒。野漢以為有毒不敢喝,蔡先喝了再請他喝,野漢子才放心。酒菜吃完了,蔡向野漢叩頭三拜,說今天好因緣,我妻年青無人招呼,得你照顧很好,我家的財產和我的妻請你收下吧。妻和野漢都不肯,蔡持刀說:「你們不答應,我就要你們的命。」二人沒法,只好答應下來。蔡於是空手出門往長松山西林庵出家,一面修行,一面種菜,後來,用功有了見地……。」你看古人這種忍讓、寬容的胸懷,真是值得我們現在人效仿,不但忍掉了許多麻煩,而且使自己的修行取得了成功。但是,由於時代不同了,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此類問題應以和平方式來解決,而不是一味仿照古人。對我們普通人來講,忍讓能平息許多風波與麻煩,忍讓能調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不管我們是否學佛修行,都要能夠忍讓,學會忍讓,那我們的家庭就多一分平,安多一分調和。

上一篇:該不該總忍讓
下一篇:因為柔軟,所以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