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佛法大意

[日期:2006-04-06] 作者:粱漱溟  閱讀: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佛法大意。原始佛法即通俗所稱為小乘佛教的,其內容總括起來就是四諦五蘊之說。何謂四諦?苦、集、滅、道是為四諦。在佛家看人生,不外是起惑、造業、受苦三句話可以盡之。人們總迷惑在有個自我,便是起惑。實際上根本沒有一個我,沒有那樣常一主宰的我,如像人們所設想者。這樣便聯繫說到五蘊。何謂五蘊?色、受、想、行、識是為五蘊。色指身體,受即苦樂等感受,想指留下的記憶,行、識則指生命流行的本身。生命的真象是前後相似相續,非斷非常。此時的我與過去的我,剎那變化,早非一事,只不過前後相似相續而已。並不像人們誤認為今天的,我依舊還是昨天的我那樣,所以說非常。然而它又是相續下來而不斷的,並不像人們誤認為一個人死了便完了的那樣。由於人們迷執著自我,便造種種業——善惡都是業——這便是四諦中的「集」,而人生種種的苦就由此而來;所以集為苦之本。要消滅人生之苦必得修道。原來古印度社會是宗教盛行的世界,各個宗教幾乎都以解脫苦惱的生活為宗旨,都講究修道。修道為寂滅之本。苦、集、雙、道四諦大意就是這樣。佛家在古印度屬於較後起的宗教。原始佛教的教義有三: (一)諸行無常, (二)諸法無我,(三)涅槃寂靜,是曰三法印。世間一切事物流行曾不暫住,就是諸行無常。有世間法,有出世間法,亦或稱有為法、無為法,渾合稱之曰諸法。但不論有為法、無為法,總歸是沒有我;這就是諸法無我了。世間是生滅不住的,人生是造業受苦,沉淪在生死輪迴中;印度各教派幾乎都求超脫生死,歸於寂滅為樂之境;但它們總不免認識有錯誤,修行有錯誤,不能契合真理,妙達出世之境界。唯獨佛家能以成就得涅槃寂靜。以上粗略敘明原始佛教的大意,以下再談一談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在世間人看來,應該說是原始佛教十分可驚的一大發展變化,它表現為一大翻案文章。那就是,在大乘說五蘊皆空,四諦不立,有如般若心經上的一切皆空:「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乃至「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云云。但實則是翻而不翻。大乘佛法正是建立在原始佛法之上的,既不是離開這一基礎;卻又反過來指點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在實踐上菩薩不住涅槃,不捨眾生,原本是出世間法,卻又出而不出,不出而又出。我們可以說,若沒有大乘佛法,那麼,佛法是不圓滿的。

  說至此,回顧一下來說宗教和人生的關係;原始人群或稱初民社會的生活中就有宗教的萌芽。那就是人們震恐於大自然界風雲、雷雨、洪水、猛獸,種種災患侵襲,幻想有神靈降罰或魔鬼做祟,而有許多禁忌或胡亂的崇拜,在今天看起來可笑,而在那時正是維繫其社會生活所不可少的。不妨說,自遠古到今後遠遠的未來世界,將始終存在著宗教。所謂宗教,就是人類在現世生活中一種超現世乃至反現世的傾向。現世和反現世正是矛盾統一、相反相成的。在佛教內有人天乘,小乘,大乘,和種種宗派,恰是包羅萬象的。佛法既創起於古聖哲的佛,但又隨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社會人情而形成,而流布,莫執一而非余。我的話完了。

上一篇:學佛是怎麼一回事
下一篇:緣起中道 -- 八正道中之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