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故事區 → 省人故事 |
閱讀文章 |
富貴學道難?
Linda信了佛教,流言隨即四起:幹嗎她要信佛?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有甚麼令她不開心?是不是家庭出現問題呢?是不是…? 這也難怪,太多人誤解宗教信仰是失敗者的寄託,誤以為舉凡事業失利、婚姻失意、家庭不和、大病不癒、所求未遂、錢財受困…,很自然就會投向宗教的懷抱。要是生活順遂,家庭幸福,坐擁豐厚財產,還需要信甚麼佛? 訪問Linda,提出一個非常俗氣的問題:「妳如此幸福富裕,為甚麼還要信佛?」 「因為學佛開心!」愛笑的Linda笑笑說,笑聲裡帶點童真。 繼續很俗氣的追問:「開心是不是因為你的丈夫名列富豪榜,你不用上班工作,物質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過著神仙般的休閒生活,多少人夢寐以求…」 「其實生活富裕並非一定可以保證全面的快樂﹗」Linda提出她的看法,「例如瑞士這個國家,和平富裕,但是自殺率卻很高,可見富裕並不一定等於精神上的滿足。」 「當然我們必須解決基本的溫飽,但是除此之後,物質享受帶來的滿足其實很短暫,甚至會引發更多的不滿足,我們更需要精神的滿足,只有精神的滿足才是實在和持久。」 話到這裡,Linda有些遲疑,生怕別人覺得她在唱高調,但是,事實上,她眼見許多腰纏萬貫的人,雖然甚麼都擁有,用不著憂柴憂米、毋須擔心裁員、也不受負資產的影響,但仍然唉聲嘆氣。 Linda慨嘆:「他們只因為不滿足,老是覺得不夠,喜歡與別人比較,所以就被妒忌心害苦了。如果他們懂得欣賞身邊的人與事與物,感恩自己擁有的一切,就不會抱怨,就會快樂得多。」原來真正的苦,苦在身在福中不知福。真正的快樂,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而是你滿足多少。 Linda是在感恩的心態下學佛,她笑稱沒有甚麼戲劇性的原因,「我是在很自然和開心的情況下信奉佛教的,我必須強調,學佛是積極和喜悅的,並非消極的看破紅塵。」 大約是十年前,因為朋友的助緣,讓她接觸了佛書,她看得入迷,讀得開心,後來到志蓮淨苑唸佛學基礎班,成為趙國森校長的學生。後來又隨李潤生老師學習中觀、唯識。她也是佛學講座與法會的常客,每年都參加志蓮淨院的水陸法會。 因為佛法的啟蒙,Linda深信惜福惜緣的道理。她很感恩自己的擁有,知道此生的福氣,是多生多世善業的成果,所以她很致力布施,回饋社會。多年來,她是香港樂施會的中堅分子,經常為樂施商店張羅名貴二手衣物作義賣,她的司機慣常上門到她的友人家收集舊衣物。 兩年前,她隨樂施會前往貴州貧窮山區巡視該會在當地的工作,感慨良多。「貴州很貧窮,但是小孩子求學的意志很強,每天走路三個小時上學。我看見他們跳繩的那根繩子都差不多斷了,全校僅有的籃球早已泄氣,還被校長當寶貝的鎖在抽屜,我很想買新的給他們,但是會方叫我不好,不要令對方覺得訪客一定帶來禮物,這反而會令他們生起貪念。」 去年,她加入了該會的籌款委員會,利用她的人脈來幫助樂施會募捐。「我很認同樂施會『助人自助』的理念,所謂長貧難顧,與其送錢給他們,倒不如幫助他們如何脫貧。」樂施會指導村民如何種田養豬,灌輸多勞多得的觀念,甚至借錢給他們創業,從中教他們理財。慢慢地,山區的經濟條件出現變化,村民生活改善了,自給自足,甚至還向鄰村村民傳授脫貧之道。 這趟貴州之行,對Linda來說是全新體驗,她住宿招待所,相比於她在山頂的豪華大宅,住宿條件實在有天淵之別,但她沒有吭聲。「人家住上幾輩子都可以,我難道住幾晚都不成嗎?」她還笑說,樂施會已經讓她入住當地最高檔的房間,房租人民幣三十六元,換上是會方工作人員來出差,他們只能住十五元一晚的房間。 「我很感恩有這個機會做義工,可以接觸世界上不同的角落,了解人間苦難,深深感到幸福不是必然。我知道自己是幸運的,所以應該特別感恩。」佛法道理說得很清楚,懂得感恩就會心靈豐足,心靈豐足就會開心。這份滿足的感覺並非擁有任何物質所能比擬。 「我每天醒來,第一個念頭就是感恩。」心裡感恩、口說感恩並不足夠,所以Linda把感恩心付諸行動,除了積極向有需要的機構團體布施外,更投身義工行列,從1996年至今從未間斷。 「但我做得並不多。」Linda又再遲疑,恐怕別人以為她志在炫耀。「許多人比我更發心,而且默默的做,做了也不想別人知道,相比之下,我實在非常微不足道。」她強調自己只是一位平凡的妻子和媽媽,經常要飛往海外照顧留學的子女,只能在空餘的時間內盡點力量。
|
版權沒有,在註明出處的情況下,歡迎轉載。另請善心佛友在論壇、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轉貼本站連結,功德無量。No CopyrightDvNews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