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序文 李炳南老居士著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重刊序

[日期:2006-07-02]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著  閱讀:

阿彌陀經要解講義重刊序

俗習以祈年誦金剛,超薦誦彌陀,世久泥之,豈其然乎?夫佛法本圓,無不一體而廣用,其機如此,安能因世俗而變之哉。觀四句偈,戒著壽相,孰謂祈年;持一聲佛,罪消億劫,寧獨超薦耶?予友陳開士煌琳,學優而仕,退修淨業。歲乙巳,眉介七豔,亦其封翁,返真百紀。子弟輩咸謀稱觴,開士則噓唏追念遠芬。止之再,子弟請之再。既而曰:稱觴何若祈年,追遠莫如超薦。然二者皆當作福,有以成之。遂議刊是經解,行乎法施。於戲!盡美矣又盡善也。彌陀聖號,漢譯無量光壽,可云善祈年矣;聞經受持,即得往生,可云善超薦矣;子壽其父,孫薦其祖,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刊施斯經,得非美耶?蕅祖要解,靈巖印師歎為古佛不逾;文微感深,古閩瑛公復作講義以顯。印師開士之業師也,瑛公開士之鄉黨也,刊是經解,兼有尊師敬鄉之義,斯又足稱善矣。且所施之法,為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者,普被則法易得宏,全收則眾易得化。合而觀之,以此經解刊施,實為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正不止一人之祈年,一人之超薦也,故曰:盡美矣又盡善也。或曰:然則金剛不可以祈年歟?曰:意不如是也,應依乎法,不依乎俗而已。金剛者,般若之德,攝於六度;彌陀者,無量之義,包乎四檀;於以見二經圓而不偏。不惟是也,即金剛亦非不四檀;就彌陀亦非不六度;更何執此用祈年,彼用超薦也哉。惟眾生根器多類,修持有專,般若宗下,自應法法不離金剛;淨土門中,何妨事事皆是彌陀。尚乎專也,非生執耳。今開士專精淨功,刊是亦當機之一道也。至其經中靈文,以及要解講義諸旨,緇素前賢,各有其序,俱已摛藻咀華,鉤玄抉微矣。予不學,不敢再為言,茲僅就重刊緣起,略為誌其鴻雪云爾。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8]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阿彌陀經摘注接蒙弁言 第2頁:阿彌陀經要解講義重刊序
第3頁:重校新版阿彌陀經要解講義序 第4頁:淨土三經合刊序
第5頁:淨土叢書序 第6頁:蕅益大師淨土集序
第7頁:中華大典印光法師文鈔序 第8頁:重刊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序
第9頁:印光大師遺教兩要序 第10頁:重印彌陀淨土法門集序
第11頁:林居士念佛感應見聞記序 第12頁:律航法師文鈔序
第13頁:道源法師講觀無量壽經序 第14頁:趙居士祝壽印施觀經妙宗鈔序
第15頁:景印無量壽經起信論序 第16頁:重印思歸集序
第17頁:無量壽專刊發刊辭 第18頁:禪話與淨話弁言
上一篇:修行精華 圓因法師著
下一篇:小宣傳集錦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