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宣化上人開示錄(六) 宣化上人主講

愛護你的靈性

[日期:2006-06-17]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閱讀:2984

  ◎一九八四年一月五日開示
  
  有些人在想:「我長得很醜。」或者:「我個子很矮,反正也沒人喜歡我的長相,我也就不必保護這個身體了。」是嗎?
  
  不對的!劉禹錫曾經作了一首「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同樣的道理,人也不貴長得高大英俊、漂亮,最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人格。你有這個佛性,就是「靈」了。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陋室,就是一間簡陋的小房子。雖然我的身體長得不漂亮,可是我有德行,也就是每個人原來具備的良知良能。你能珍惜運用它,那就夠了。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是形容這間陋室質樸無華,但它有一股脫俗幽清的風貌。石階上長滿了青苔,窗簾也映照著周圍綠草的鮮潤顏色,這完全是大自然的風景。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鴻儒就是讀書人,我的朋友都是有知識、偉大的人物,我從不與粗魯或隻字不識的白丁來往。所以,雖然我的房子很簡陋,但我的朋友皆是非凡人物,大家共同切磋學問及做人的道理,不亦樂乎?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閒時就彈琴自娛,靜時就細閱《金剛經》,這種境界多麼瀟灑,一點俗氣都沒有。無絲竹之亂耳,古時的樂器有些用絃絲或竹皮造成。這些人所聽的音樂都很清雅、很高尚,不像現在的搖滾樂,把人吵得頭昏腦漲。也不用每天趕著上班,坐在辦公室裏忙忙碌碌,受疲勞轟炸,這叫案牘之勞形。他沒有那種緊張的生活,而是很優閒自在的。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曰:『何陋之有!』」:在南陽,諸葛亮曾隱居在草廬;在西蜀,揚子雲也曾住在一所簡樸的小亭。這是舉出過去兩位高士、隱士,他們不貪慕世間浮華,而隱遁於陋室裏頭。孔子曾說:「何陋之有!」有什麼醜陋呢?這不是很好嗎?
  
  從這一首「陋室銘」看來,我們人也應該不貪求外表的華麗。只要你珍惜自己身體的能源,好好運用你的見聞覺知,才不辜負你本身的智慧佛性。大家要立好目標,勇往直前!

上一頁 [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123]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播種在西方 第2頁:只准正法住世
第3頁:善知識 第4頁:肅恭齋法--飯前三念五觀
第5頁:菩提心 第6頁:殺生食肉的可怕
第7頁:修行要及時 第8頁:我們活著為什麼?
第9頁:浩劫能改變嗎? 第10頁:認識自己本有的家珍
第11頁:糊塗債 第12頁:萬物的主宰者
第13頁:把心的開關打開 第14頁:開悟的鑰匙
第15頁:念佛是誰 第16頁:一切放下真自在
第17頁:科學--恩物耶?荼毒耶? 第18頁:有錢真好嗎?
第19頁:般若--佛性 第20頁:妙道
第21頁:為什麼沒有見到佛? 第22頁:無字真經
第23頁:忍辱法門 第24頁:我向你們化大緣
第25頁:你想知道鬼是什麼嗎? 第26頁:你會用錢嗎?
第27頁:福從何來?慧由何生? 第28頁:嚴持戒律學忍辱
第29頁:不可隨便顯神通 第30頁:轉末法成為正法
第31頁:參禪--難耶?易耶? 第32頁:珍惜身體的能源
第33頁:愛護你的靈性 第34頁:吃齋 不吃齋
第35頁:先破我執 後破法執 第36頁:六根互用非是無稽之談
第37頁:不幸中之大幸 第38頁:何謂仁?
第39頁:佛教興亡 人人有責 第40頁:一切唯心造
第41頁:殺生的果報 第42頁:現在的人面瘡
第43頁:過去的人面瘡 第44頁:何謂六大宗旨?
第45頁:魔王的子孫 第46頁:不是標奇立異
第47頁:萬佛聖城教育的方針 第48頁:慈悲喜捨是修道的基礎
第49頁:忍不了,就不能「了」 第50頁:有貪心 無成就
第51頁:無明是生死的根本 第52頁:做真正佛的弟子
第53頁:萬佛聖城的修道人 第54頁:歡迎行者歸聖城
第55頁:戒律的根本 第56頁:改變舊習氣,選擇新宗旨
第57頁:洛杉機金輪寺舉行上堂說法 第58頁:學佛要拿出真功夫
第59頁:真心念觀音 第60頁:修道在聖城
第61頁:出家還俗墮地獄 第62頁:消滅外三惡、內三毒
第63頁:佛教徒的座右銘 第64頁:講經說法開智慧礦
第65頁:自性裏的音樂 第66頁:學佛法要守本分
第67頁:學習彌勒菩薩的精神 第68頁:三災因何而生起?
第69頁:疾病與業障 第70頁:魔與佛不能相提並論
第71頁:為什麼佛說法要放光 第72頁:動靜一如
第73頁:世界為什麼會壞? 第74頁:純陀的最後供養
第75頁:學佛要持戒律 第76頁:何謂道?
第77頁:供養要用平等心 第78頁:與天主教修女的一席談話
第79頁:何謂堅固定? 第80頁:末法浩劫的危機
第81頁:佛入涅槃為何不受供養? 第82頁:修行要注重德行
第83頁:工人也有菩薩示現 第84頁:不要認假不認真
第85頁:造一個極樂世界 第86頁:修道不須向外求
第87頁:好壞無動於衷 第88頁:老實念佛
第89頁:三資糧 第90頁:地震怎麼來的?
第91頁:萬頃滄波欲斷魂 第92頁:十年建樹
第93頁:抱定三大宗旨 第94頁:五欲把靈魂弄丟了
第95頁:不攀緣、不求緣 第96頁:萬死千生百磨練
第97頁:怎樣學戒律? 第98頁:扭轉乾坤--守戒律
第99頁:直心無恩怨 第100頁:修道人的絆腳石
第101頁:佛教徒的本色 第102頁:主觀智能推動力
第103頁:不守戒就是末法 第104頁:最大的布施
第105頁:鍛鍊智慧 第106頁:講法的宗旨
第107頁:什麼是第一念? 第108頁:辦學的目的
第109頁:偉人的基礎 第110頁:立定正當的目標
第111頁:福德刀斷煩惱髮 第112頁:勿走死亡路
第113頁:講經及評論--不講人情面子 第114頁:人為什麼來到這世界上?
第115頁:管自己的心 第116頁:發財教
第117頁:智慧人人本具 第118頁:如何獲得生死自由?
第119頁:如何使佛法重興? 第120頁:我究竟要做什麼樣的佛教徒?
第121頁:菩提心是根本真心 第122頁:多拜佛 常吉祥
第123頁:諸病從何來?
上一篇:千手千眼 宣化上人主講
下一篇:宣化上人開示錄(五) 宣化上人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