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佛法真實的面貌 佛使比丘著

後記

[日期:2008-05-11] 作者:佛使比丘著  閱讀:

後記

在守雨期間,儘量想把書翻譯好,

不料又患了重疾,故不得不入醫院治療。

出院後,聽覺已失去了一大半,不禁深深體會到人生的無常。

佛陀是真的看透了人生,

他不隱瞞的把世間真相告訴我們,

而他本身在覺悟後,對萬事萬物所採取的態度,是冷靜和清醒的。

他要我們以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態度,

好好地活著,不為世間一切事物忽喜忽憂。

他並不主張悲觀和消極,也不鼓勵積極和樂觀。

病癒後的我,

曾為那失去的聽覺感到悶悶不樂,

但一反省到佛陀教導,

頓然醒悟到人生無常之理,

心也就因此安定下來,不再為這件事而傷腦筋了。

把書譯完之後,心裡明白自己並未翻譯得很好,但是,我相信心懷大量的請讀者,

會原諒一個缺乏充足的學問和經驗的出家人。

佛法給了我很正確的啟示—人生是一種嘗試,

嘗試從一切不滿意或痛苦的狀況中超脫出來。

我自己也正在努力地嘗試著,

但我並不期望成功,或預測可能有的失敗。

我只是盡一個出家人的責任,去嘗試體會和領悟生命的真諦。

今天我還活著,

那麼,我就應該好好的利用今天,

認清自己,認清這個五花八門的世界;

昨天已過去了,而明天又是那樣不可期。

因此,我必須把握著那屬於「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因為處於「現在」之後,是已逝去的過去

而擺在「現在」之前的,是難於斷定的未來。

佛陀並不讚同任何人妄執著過去、現在和未來,

他只要我們依著佛法的觀點,謹慎而自然的與萬物一同生存著。

讀者們,

你是否把握了「現在」?抑或埋藏自我於「過去」?

或者只為了未來而活著、計劃著?

在泰南膠林小荒寺譯完這本書的那一夜,

南中國海的季候風,

吹來了一場大雨,

我依窗而坐,彷彿聽到了東北省的寒風,正在呼嘯著、猛刮著。

我想起了東北那寂靜的小村莊。

那充滿了蟲鳴和冷露的寒夜,也想起了那雲霧濛濛的普龍山

和山上那屬於遠古的荒野,

我又彷彿看到了那座自己曾住過的陋寺小茅舍,

我開始覺得告別南方膠林的時刻已到了!

東北省的荒野,正等待著我重入它的懷抱裡。

別了,老橡樹!別了,碧綠的稻田!別了!小荒寺!

比丘  喇達納儺陀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九日


上一頁 [1] [..8] [9] [10] [11]    
【內容導航】
第1頁:譯者序 第2頁:第一章 淺說
第3頁:第二章 妄執 第4頁:第三章 三學(三無漏學)
第5頁:第四章 宇宙萬有的三特性 第6頁:第五章 諸法實相
第7頁:第六章 我們所妄執之事物 第8頁:第七章 洞察之自然修行法
第9頁:第八章 七淨化 第10頁:第九章 解脫前後的境界
第11頁:後記
上一篇:佛法與人生 淨空法師主講
下一篇:佛法要領 劉洙源先生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