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佛學入門 佛陀教育基金會編著

(五)印度佛教聖地

[日期:2008-05-11] 作者:佛陀教育基金會編著  閱讀:

(五)印度佛教聖地

印度佛教聖地說明:

一、釋迦牟尼佛是迦毗羅衛國淨飯王的太子。

二、藍毗尼園是佛陀的誕生地。

三、菩提迦耶是佛陀的成道地。

四、波羅奈國的鹿野苑,是佛陀初轉法輪地。佛陀對憍陳如等說四諦法,在教史上稱這次所說的法,叫做轉法輪經(PRAVARTA   SUTRA)。憍陳如等五人聞佛說法悟道,是教史上最初的五比丘,亦即有僧伽的開始。

五、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在王舍城建築竹林精舍,供佛說法道場。是教史上最早的一座大寺院。

六、舍衛城是憍薩羅國的都城。須達多長者在此建立祇園精舍,供佛說法道場,是教史上第二座大寺院。

七、拘尸那拉城即拘尸那拉國的都城,是佛陀的涅槃地。佛陀在拘尸那拉城的娑羅雙樹間涅槃,拘尸那拉國的國王摩羅斯(THE  KING  OF  THE MALLAS  OF  KUSINARA)及高僧料理佛陀的遺體,在城東舉行焚化。

八、佛涅槃後,由五百大阿羅漢,公推摩訶迦葉為上首,在王舍城外,靈鷲山七葉岩,舉行第一次結集。由多聞第一的阿難陀誦出經藏,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誦出律藏。

九、現在印度佛教四聖地的建築紀念物:

1·藍毗尼園有阿育王建立的石柱。

2·菩提迦耶有金剛大塔(又稱大菩提塔)。

3·鹿野苑有轉法輪塔。

4·拘尸那拉城有涅槃塔。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43] 下一頁   
【內容導航】
第1頁: 第2頁:(一)釋迦牟尼佛簡史
第3頁:(二)釋尊八相示現 第4頁:(三)佛陀的族姓簡釋
第5頁:(四)佛陀的聖號釋譯 第6頁:(五)印度佛教聖地
第7頁:(六)佛曆與佛旗 第8頁:(七)衛塞節或佛陀日的意義
第9頁:(八)構成佛教三要素簡表 第10頁:(九)吾人應有之警覺
第11頁:(十)三皈依 第12頁:(十一)佛法總綱
第13頁:(十二)佛法大意 第14頁:(十三)緣起的人生宇宙
第15頁:(十四)業力的因果律 第16頁:(十五)因緣與果報
第17頁:(十六)宇宙有情概況 第18頁:(十七)宇宙器界概況
第19頁:(十八)方便五乘佛法 第20頁:(十九)人天二乘和五戒十善
第21頁:(二十)略述八關齋戒 第22頁:(二十一)六根本煩惱
第23頁:(二十二)聲聞乘簡釋 第24頁:(二十三)四聖諦簡釋
第25頁:(二十四)三十七道品簡表 第26頁:(二十五)略釋四念處
第27頁:(二十六)實踐八正道 第28頁:(二十七)五蘊淺說
第29頁:(二十八)緣覺乘和十二因緣 第30頁:(二十九)菩薩乘及六度
第31頁:(三十)四無量心 第32頁:(三十一)四攝法與四弘誓願
第33頁:(三十二)佛教基本教理 第34頁:(三十三)佛經的四次結集
第35頁:(三十四)印度佛法的三個時期 第36頁:(三十五)佛法傳入中國
第37頁:(三十六)佛門分宗的理由 第38頁:(三十七)佛教徒的類型
第39頁:(三十八)教團生活的準則 第40頁:(三十九)佛教服務的人生觀
第41頁:(四十)學佛目的與任務 第42頁:(四十一)佛教是佛陀至善圓滿的教育
第43頁:(四十二)法相名詞及佛教常識
上一篇:佛學四講 張澄基博士講述
下一篇:佛法概要 明暘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