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二、(現見滌身淨則執身為淨):
問曰:雖然身體有不淨成份,但是依洗滌能消除這些垢穢,所以身體肯定是清淨的。
隨用何方便,身內不能淨,
汝應勤淨內,非如是淨外。
仁隨用何種方便,身內也不可能乾淨,你應勤奮地清淨不淨物之源的身體內部,而不應如是的只淨除外表。
有人認為依洗滌方便,能將身體上的污垢除去,因而身體雖有不淨,然這些不淨可以分離,以此而可證實身體本質是乾淨的,此觀點也是愚人的邪計。因身體外表的不淨,其來源是身體內部,不管人們用何種手段洗滌,雖然能淨除體表的垢膩,然而身體內部,卻無法乾淨。人體就像一個千瘡百孔的不淨糞桶,如果不消除內部的糞穢,只是清潔外表,不可能有乾淨之時,所以,真的想將身體洗清淨,應該將眾穢之源的內部弄潔淨,而不應只清潔外表。可是,人體十分緊密,皮層以下,便是一層層皮肉筋骨組成的胸腔腹腔;在腔內是五臟六腑,裡面充滿著不淨糞穢。要清洗這些不淨物,依一般凡夫人的能力無法做到。因此,怎麼能以外表的垢穢可以暫時消除,而執身為淨呢?
譬如說,以前有一個管理廁所的人,他覺得廁所應該乾淨,便不辭辛勞地清掃洗滌,但不管怎麼清掃洗滌,臭哄哄的味道仍不斷飄出來,而他也為此不斷地清掃。有人問他:「你幹什麼?」「我要把廁所弄乾淨。」那個人告訴他:「你只在廁所外表打掃,肯定沒辦法使廁所幹淨,只有將裡面的糞穢全部清除才行。」於是他想:裡面怎麼能弄乾淨呢?如果能乾淨,那就不是廁所了。同樣,身體也是一個盛滿不淨糞的廁所,只清洗外表,不可能使之潔淨,因身內永遠無法乾淨。另有譬喻說,有兩個豺狼在樹下,剛好樹上落下了一顆巴拉夏果。一個豺狼認為這是巴拉夏果,與樹上結的果實一樣;而另一個豺狼愚癡地認為這是巴拉夏果,樹上結的是巴拉夏肉。同樣,只執身外有不淨,而身內清淨者,與愚癡的豺狼執計樹上果實為肉可貪,樹下的果不是肉不可貪一樣,唯是迷亂分別。有智者當記住月稱菩薩所言:「此身從出胎,皆為不淨性,無法令彼淨,如同不淨糞!」
壬三、(破有苦行仙人親近女身故女身非所應離):
問曰:世間有些清淨的苦行仙人,都樂於親近女身,由此可見女身必定會有功德,不應捨離。
若具污穢身,如癩非眾同,
有穢如癩者,則為眾所棄。
如果有污穢的身體,就會像麻瘋病患者一樣,行止不與清淨眾人一樣;有污穢則如同癩者,為清淨眾人所棄捨。
一些苦行仙人等親近女身,其原由是因他們的本性也不清淨,而並非女身清淨,值得追求。那些親近女色的苦行仙人,其所修並非正道,不斷除墮落世間惡趣之因的貪慾,其身心不能轉化,仍與普通凡夫一樣,身體非常污穢,因此,他們對本性與自己相同的女身,自然是同類相求,不願捨離。這就像麻瘋病人一樣,很喜歡親近那些遍體是膿血的麻瘋病人,而不會與清淨無病的眾人住在同一處。同樣,女身污穢不淨如同癩者一樣,如果自身也污穢不淨,那無疑很喜歡與她們親近,而不願與真正清淨的眾人住在一起,這個原因並非女身清淨可貪,而只是因自己與她們同類,才會有如是舉動。在清淨天眾與持明聖者前,世人因有種種不淨物所成的身體,就像癩者一樣,為清淨聖者所厭棄。
譬如說,以前與一個國王,當時有婆羅門通過觀察星相,告訴他幾天後,要下一場雨,如果有人喝了這些雨水,肯定會導致瘋顛。幾天後果然降下暴雨,整個國家的人都因此而發瘋了,只有國王記住星相婆羅門的預言,沒有喝雨水,因而保持了正常。但是,他的臣民見國王與他們不一樣,便紛紛指責國王是瘋子,在眾人呵毀下,國王也漸漸覺得自己是瘋子,最後他自己也喝了雨水,真的變成了瘋子。同樣,世人皆是執不淨女身為淨的瘋子,有少數人稍有智慧,開始對此尚知為顛倒,生起了出離心而修習苦行,但不能步入正確的道路,最後為世俗習氣所迫,也變成了執女身為淨的瘋子。又譬如,有一處海島上,本地居民脖子上都長有腫瘤。若偶爾有外地人光顧該島,本地居民見遊客們脖子上無有頸瘤,都覺得很不莊嚴,紛紛嘲笑他。同樣世人以長久串習貪慾顛倒計執,覺得不淨身很清淨值得貪愛,若偶有清淨無貪慾者出現,他們反而會認為清淨者不正常。若不能以智慧堅持清淨道者,慢慢也就會像那些墮落的苦行仙人一樣,被世間人同化。因此有智者當認知,真理不會以多數人不承認而變成非真理,自己遵循智者之道出離世俗時,世俗人不論怎樣反對,自己亦應堅持。對身體不淨應捨貪的觀點,世人無論怎樣辯駁,智者亦不應隨順愚者,而應如月稱菩薩所言:「若人無過失,世人應貪彼,以身有過故,智者遠離彼。」
己三、(破由香等裝飾後執為淨):
問曰:雖然女身不淨,但依一些塗香、花鬘等裝飾,不就就可以變得香潔可愛嗎?
如人肢殘缺,假鼻生歡喜,
花等治不淨,貪著亦如是。
就像有些身支殘缺沒有鼻子的人,對假鼻子也會生起歡喜執著;以花香等修治不淨身,而後對其生貪著也是同樣。
因女人身上有花鬘、香水,而對女身生貪愛者,如同殘廢人對他的假鼻子生愛著一樣,非常愚癡可笑。有些身肢器官不全的人,比如說以某種因緣而缺少鼻子者,他們會為殘缺非常苦惱,但後來裝上了各種材料做的假鼻子,如果他以此而洋洋自得,那麼旁人肯定會嘲笑他的愚昧:這只不過是假相而已,實際上你仍是殘廢者,有什麼值得高興驕傲呢?而身體本來不淨,如同殘廢者本身有缺鼻之苦惱一樣;如果以花鬘、香水衣飾等修治打扮,暫時遮住其表面穢垢,而其不淨本質不能改變,就像缺鼻子者即使用黃金做假鼻子修治,也無法改變其殘廢本性。可是世人認為,不淨身經花香等修治,即會變成香潔可愛之身,這種愚昧計執與殘廢者以假鼻子而驕傲的表現,實際上毫無差別,都是極不應理極為愚癡的顛倒執著。如寂天菩薩也說過:「若香屬旃檀,身出乃異味,何以因異香,貪愛女身軀?」因異身之香,而貪愛不淨之身,這種執著顯然是極不合理的愚癡行為。
譬如說,貓對酥油很喜歡,而不願意吃無油的飯團。如果將酥油抹在它的鼻子上,然而再放上無油的食物,貓即會傻乎乎地認為這是很可口的油飯,而津津有味地吞食。同樣,有些人雖然對遍體不淨的身體不喜歡,然而通過香水、花鬘打扮後,即認為這是清淨可愛的身體,由此而生貪著,這種貪執,實際上如同傻貓一樣,非常愚癡。月稱菩薩呵斥這些愚人說:愚人極貪著,香花鬘所飾,污穢不淨身。
己四、(破於應當離貪境而執為淨):
問曰:不管怎麼說,世間男人於女人會恆常生起貪愛,因此可以推知女身決定是清淨可貪愛的對境。
若處生離貪,彼不應名淨,
決定為貪因,是事都非有。
如果於女身等對境會生起離貪,彼即不應稱之為真正的潔淨可貪之物,決定是生貪愛的因,這種事任何處都不會有。
有人認為女人、香花等,決定是清淨可貪的對境,而實際上不可能成立,決定的可貪清淨境,在世間任何處都不可能存在。比如說女身,一般凡夫男子逐之不捨,恆常要生貪愛;然而那些已證悟聖諦的阿羅漢等聖者,或那些已成就不淨觀的行者,女身卻是生起厭離之對境;或者在凡夫人中間,有些男人認為某個女人潔淨可愛,而與這個女人有仇恨怨結的男人,對她見而生厭,根本不會生起貪心。如果凡夫對女身也會生起離貪,那怎麼能稱之為決定清淨可愛境呢?再說,明察諸法名言實相的阿羅漢聖者,對女身決定會呵毀厭離,因此女身也決不是清淨之法。在整個世界上,決定是生貪因的對境,任何處都找不到,如果是決定引生貪愛的因,那麼其本性即是清淨可貪法,誰遇上都應生貪愛。而實際中,美女、鮮花、香料等並非人見人愛,而是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愚者貪愛智者不貪愛,因此,可知女人並非清淨可貪之本性,如果執著女人等是清淨可貪愛的對境而貪執著不捨,這種只是愚人的邪執,不合乎道理。
譬如說,以前有位商主,將自己的女兒從小就送給了別人,以後多年沒有見面。有一次他去一所城市的花園遊覽美景,見到一名容貌很美的女子,不由生起了猛烈貪心。這時有人告訴商主:「她是你的女兒,難道你不知道嗎?」商主一問,果然是自己的女兒,貪心便立刻消失無餘。世人對女人生貪與否,主要是取決於自己內心對女人的認識如何,如果內心覺得美妙可愛,貪慾即刻會熾盛,如果內心覺得不可貪愛,貪慾即刻會遠離,這個過程中,並非是外境有真正的清淨可愛之處。所以,智者當如理觀察,徹了諸法的本性而斷淨執。作為欲界眾生,對異性尤應了知其不淨本質,如月稱菩薩所言:「有人生貪心,有人不貪彼,是故生貪心,畢竟不成立。」
壬五、(觀待名言於一事上容有四種不顛倒境):
問曰:無常等四種不顛倒,於一事物上容有還是不容有呢?
總於一事上,無常與不淨,
苦性及無我,四性皆容有。
總之,在同一事上,無常性不淨性,苦性及無我性,這四種性質都是容有的。
此頌總明無常、不淨、苦性、無我四種名言本性,在同一名言法中都是成立的。凡是世間有為法,皆有剎那遷流變化,故成立其無常本性;因有為無常,故可生起厭煩,成立其不淨本性;因不淨而厭離,故能作損惱,成立其苦性;因苦性無自在,故成立其無我性。以女人身體為例,首先她的身體剎那變滅而無有常住不變,分分秒秒都在衰老變壞,所以她應屬無常;因為她是有漏無常法,無論如何保養、貪愛,最終也會顯露出她令人生厭離的本質,所以她有不淨性;因為身體的不淨令自他見而生厭,相續中受到損惱,所以她有苦性;因有損惱之苦,即於身體無有自在,不能隨自己而轉而不受外緣牽制,無有這種自在的原因,所以她有無我性。其餘任何一種有為法,也同樣具足這四種本性。然而一般凡夫,不能了達名言法的這四種本性,反而生起執著,於同一事上生起常樂我淨的四種顛倒。
譬如說,以前有人遇到了一個羅剎女,開始時他不知道她是羅剎女,反而生起貪愛,娶她為妻。然而因為她是不清淨的羅剎女,那位男人與她生活時,受到了很多痛苦,而且他的妻子很不隨順,性格多變,後來他發現她是一個食人的羅剎女,不由生起了極大怖畏而逃離。同樣,凡夫的身心五蘊,其實與羅剎女一樣,具有無常、不淨、苦、無我的本性,依之我們將不斷受到痛苦;現在依善知識教言,明白了其本來面目,也應生起怖畏而厭離。月稱菩薩云:「諸法皆無常,無常皆不淨,不淨皆痛苦,痛苦皆無我。」諸人當精勤觀修,了知自他有情皆住於生死不淨痛苦之中。堪布阿瓊說:以上所說內容,應當在上師前專心聽聞,聽聞後應認識種種顛倒,產生對治的有執智慧(分別妙慧),依此精進修持,最後定能遠離輪迴痛苦,獲得解脫。
第三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