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翁裕雄刀下留情

[日期:2006-04-10] 作者:徐圓  閱讀:

    

  翁裕雄,執業外科醫生。
  
  中學就讀聖保羅男校,年年名列前茅。
  
  中七擔任學校總領袖生。
  
  1966年擔任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
  
  同年創立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獲選為第一屆會長。
  
  現任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會長,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創會會董。
  
  翁裕雄醫生讀書了得,但肯定不是讀死書的書呆子,更不是只懂捉試題考高分的機會主義者,讀書是求知識求智慧,尋找有意義的人生方向。
  
  
勤學好問
  
  早在中學階段,翁醫生已經很渴望知道人生真諦,人生才短短幾十年,如何度過,才不會枉費此生?
  
  「我唸理科,對天文地理特別有興趣,喜歡探索宇宙奧秘、生命起源,不斷追尋下去,發覺許多疑問,科學上不能解釋。」
  
  科學上的盲點,需要宗教的補充。就讀基督教學校的翁裕雄,出於探索真理的熱誠,成為聖經課的高材生,成績乃全班之冠。
  
  「聖經老師知道我的興趣,下課後特別喜歡與我聊天,盡全力回答我的疑問。當然他的答案全憑一本聖經,可是他的答案未能滿足我。」
  
  宇宙的起源是甚麼?生命的起源又是甚麼?如果有造物主,那誰人創造衪?如果說,每人死後都要經過大審判,信耶穌的就會得永生,上天堂,那麼生前大奸大惡的,只要在臨終前洗禮,信者得救,是否就不用下地獄?如果死的是嬰兒,又如何去審判他是有罪還是無罪?
  
  「基督教不接受輪迴之說,但我閱讀過不少書,包括講催眠的,都能夠證明前世今生的存在。」
  
  青年人求知求真的火焰,熊熊燃燒。
  
  萌出家志
  
  翁媽媽是傳統中國婦女,經常上佛堂拜佛,間中取些結緣佛書回家。翁裕雄隨手翻開來看,那料到,無意中卻找到他尋覓已久的答案。
  
  「佛教講業力,講因果,種如是因,得如是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個說法挺合邏輯的。」翁裕雄茅塞初開,越看越有興趣,越看越多,覺得大有道理,還叫媽媽取多些結緣書回來。
  
  「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差異,就是沒有造物者之說,佛陀只是開悟了的導師,並非高高在上的神,人人都有佛性,這套理論很令人信受。」
  
  翁裕雄在佛法中慢慢建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出於對佛法的嚮往佩服,很希望能夠深入鑽研和實踐,要達到這個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出家修行。
  
  一位品學兼優的高材生,剛中學畢業,前途似錦,竟然要當和尚?翁裕雄的家人當然大表反對。有一位長輩對翁裕雄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我們有幸誕生於這個文明發達的年代,享受良好的物質條件,這一切都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結果。我們的責任是回饋社會。如果我們沒有為社會作出任何貢獻就避世修行,對社會就有所虧欠。
  
  這位長輩對出家的意義未必太了解,不過他卻能觸動翁裕雄對於社會承擔的神經線,他從小就希望活出有意義的人生,斷不希望自己有負社會。
  
  生命的軌道開始調整,翁裕雄繼續升讀預科,面對學業前途的抉擇。原來他的第一志願並非學醫。
  
  「我的興趣是物理化學,有感於國家地大物博,卻積弱百年,貧窮落後,龐大的資源未能開發,很希望能夠學習外國先進科學,將來幫助國家發展。所以我報考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並得到他們取錄。」
  
  MIT是世界尖端科技殿堂級學府,翁裕雄的成績多令人羨慕﹗然而萬事萬物離不開因緣和合,MIT每年兩萬美金的學費,對於翁家來說,正正是不能承受的重。
  
  翁爸爸對他說,「家裡還有弟弟妹妹,勉強供你留學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就要犧牲弟弟的升學機會。」閩南人家庭觀念強,哥哥只會犧牲自己成就弟弟,決不會為了自己的前途而要弟弟受到損失。
  
  佛緣開花
  
  未能赴美升學的翁裕雄結果升讀香港大學,港大最出名就是醫科,翁裕雄滿懷壯志︰那就唸醫科吧。
  
  為甚麼選擇當外科醫生?性格使然。「我做人不喜歡拖泥帶水,做手術救人的效果比較明顯,很快就見得到,而且能夠認識和處理整個身體的問題,相比內科要面對拖拖拉拉的慢性病,以及婦產科的局限性,我終於選擇刀下救人。」
  
  進入大學以後,專注學業,畢業後忙於行醫濟世,結婚生子,提前退休移民美國,宗教的追求斷了層。
  
  「在美國三藩市悠閒生活了五年,無所事事,悶得受不住,毅然放棄入籍的機會,獨個兒返回香港。拎起手術刀的時候,渾身的勁頭都回來了,能夠服務病人,內心有說不出的滿足。」
  
  早種的佛緣,也就在他回流定居的人生段落中,再造青春。
  
  「認識了父親的朋友林耀明,他是佛光會香港協會的創辦人和督導,因為他的因緣,我認識了星雲大師和佛光山,被大師的願力與魄力感動,也非常認同佛光山的理念︰提倡人間佛教,建設佛光淨土,淨化世道人心,實現世界和平。我覺得佛教不應該只局限在叢林古剎,應該入世度眾,傳揚給更多人知道,幫助世人離苦得樂。」
  
  林耀明與Dordor夫婦倆是熱心的佛光人,在他們的極力推薦下,翁裕雄接過嚴寬怙老居士的棒,擔任本屆國際佛光會香港協會會長。
  
  大師七十歲生日的時候,曾經以一首詩偈表達他晚年的心境︰「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平生何功德,佛光普照五大洲。」翁醫生深感這正是大師畢生的寫照,他馬不停蹄,奔走世界各地弘法,在他的努力下,如今世界五大洲都有佛光山道場,共有一百三十多個協會、一千多個分會,會員百萬名以上,皈依弟子數百萬人。
  
  「我們都知道星雲大師並非有語言天才,他來台灣五十多年,也不懂得說台語。但他願力很大,竟然能夠全球度眾,出家弟子更包括非洲人。」


上一篇:遇見活佛/帥氣又談過戀愛他究竟是怎樣的活佛?
下一篇:麥景婷細味素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