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跨進中國的寺廟,首入眼簾的便是天王殿正中供奉的大肚彌勒佛。在彌勒佛的左右兩側,有四座威武雄壯、面目猙獰的天王像,俗稱「四大金剛」。提起他們,其中還有很多故事呢!
據印度佛教說,整個世界分為慾界、色界和無色界,包括人類在內有慾念的眾生都屬於慾界。慾界還有六天,稱為「六慾天」,其中又有六重,第一層是「四大天王」,在須彌山的山腰,高四•二萬由旬(註一),為「護世四天王」及其眷屬(近侍、隨從、信徒)所居。天王的宮殿,有七重寶城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諸寶鈴,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
須彌山腰聳立著一座犍陀羅山,山上有四座山峰,分別為四大天王所看守:東為持國天王、南為增長天王、西為廣目天王、北為多聞天王,各護一天下。他們手下各有一個從者,名為乾闥婆、鳩槃荼、龍、夜叉,還各有九十一子,輔佐四王守護十方。據稱四大王另有八大名將,代為管理所屬各處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四天王經》說:「每月六齋日四天王下四洲,伺察眾生之善惡,而報告於帝釋。」
在我國古典小說《封神演義》中,對四大天王生前的姓名和行為卻有另一類神話。據說,四大天王原是我國佳夢關「魔家四將」,在周武王起兵反對暴虐無道的商紂王時,魔家四兄弟曾率兵阻擋周武王向東的進軍,結果使周武王軍隊全部被殲。那個拿琵琶的,叫魔禮海,他捲動琴弦時,曾使武王的軍隊「屍橫遍地」;那個拿寶劍的,叫魔禮青,「人逢此刃,四肢成為齏粉」;那個拿絹索的,叫魔禮壽,網中藏著「花狐貂」,這個貂兩肋生翅,一旦放出,能夠「食盡世人」;那個拿寶幡的,叫魔禮紅,一旦手中的「混元傘」撐開時,便「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就是這四個助紂為虐的「魔頭」,後經姜子牙開封神榜而派去作「四大天王」。
不管怎麼說,「四大天王」的職司是護國利生,勸善懲惡,由他們把守寺門,顯示了佛門的威武森嚴。
在天王殿裡,四大天王形象各異,栩栩如生,手執器物,各顯神通。左邊第一尊謂「東方持國天王」,因能護持國土而得名。他身為白色,穿甲戴胄,左手把刀,右手執矛拄地(也有手執弓矢的),專門守護東勝身洲一帶。元代天王像改為手持琵琶,表明他們用音樂來勸導眾生去惡為善。
左邊第二尊謂「南方增長天王」,因能令他人增長善根而得名。他身為青色,也著甲胄,手握寶劍,為的護善懲惡。專門守護南瞻部洲一帶。
右邊第一尊謂「西方廣目天王」,因能以淨眼觀察世界而得名。他身為紅色,披甲戴胄,手持絹索(註二),表示若有人怙惡不悛,就用他捕捉來,使其改邪歸正。專門守護西牛貨洲一帶。清代天王像被改為手拿蛇一類的動物。
右邊第二尊謂「北方多聞天王」,因福德聞於四方而得名。他身為綠色,著七寶金剛莊嚴甲胄,頭戴金翅鳥寶冠,帶長刀,左手持供釋迦牟尼佛的寶塔,右手執印度式的三叉戟,專門守護北俱盧洲一帶。明代天王像被改為右手持寶幡(傘),左手持銀鼠,用以引導眾生,制服魔眾。
後來,人們取他們手中器具的諧音,表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心願。
【註解】
註一:古印度計算距離的單位,帝王一日行軍 之路程為一由旬。
註二:捕魚捉鳥的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