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佛教文章區 → 名相解釋 |
閱讀文章 |
真妄之心
心(眾生心)有真、妄二義。 真心即真如,又即佛性、法性、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等。此真如心,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便是諸法實相。如以水波喻心性,即性之體如水,心之用如波;水波一體,本不相離,一而二,二而一。又譬如池水,澄清如鏡,若狂風吹動,波濤忽起,稍後風止波息,此一池之水,原本無波;風、波、吹、動等相,了不可得。 真如之體,雖常一不變,但有隨緣之能;或隨染緣,或隨淨緣,成十法界。心體同具染、淨二性;依染薰起染用,依淨薰起淨用。染用則煩惱,有無量罪咎,為眾生生死之根本;淨用是以淨治染,能得涅槃,為眾生出世之根本。真如雖隨緣而不失自性,常無變異,不可破壞,惟是一心,故名真如。 妄心即生滅心,又即識心;因心有所緣,即有種種差別事相。凡夫以染淨為緣,一念無明,識浪忽起;前念滅,後念生;後念滅,另一念又起,念念相序,種種取捨,皆是輪迴。以輪迴心,生輪迴見,欲入寂滅,終不能至。此虛妄心,是六塵緣影,假名為心,實不可得。 雖然,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當下離念即無輪轉,但欲離念,須斷眾生病源之本-攀緣。欲斷攀緣,須離內見(內有妄想)、外見(外有諸法);二見若離,即無所得。 至於淨念是否妄心?因凡夫以染淨為緣是染念,菩薩以淨法為緣是淨念;一染一淨,境界不同。修行者隨淨緣時,亦不免起心動念,此念是淨念;從實相般若上講,不能不說是妄心,但從觀照般若上講,實為修行所必需的。 佛經中言:「眾生幻心,還以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以幻修幻」,「即起諸幻,以除幻者」等皆以淨念對治染念,方證實相。
|
版權沒有,在註明出處的情況下,歡迎轉載。另請善心佛友在論壇、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轉貼本站連結,功德無量。No CopyrightDvNews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