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佛教文章區 → 名相解釋 |
閱讀文章 |
三衣一缽
佛教僧人,以三衣一缽為代表,因此僧人不管雲遊何方,總是三衣一缽不離身。三衣指僧伽梨、鬱多羅僧、安陀會,總名袈裟。袈裟是壞色、不正色、染色之意。 三衣各有其用途與含意: 1.僧伽梨:又稱大衣、重衣、雜碎衣、高勝衣、入王宮聚落衣等,為外出及其他莊嚴儀式時穿著,如入王宮、聚落、乞食及升座說法、降伏外道時所著,以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所縫製而成,又稱九條衣。 2.鬱多羅僧:又稱七條衣、上衣、中價衣、入眾衣等,為禮誦、聽講、布薩時所穿,著用七條布縫製而成。 3.安陀會:又稱五條衣、內衣、中宿衣,為日常生活及就寢時所穿,用五條布製成。 佛教傳入中國之後,由於習俗與氣候的關係,三衣只在法會佛事時穿著,平時則穿長衫。 三衣的製作方法,首先把布割成一塊塊縫製而成。此源於一日佛陀見一畦畦的稻田,便對阿難說:過去諸佛衣相如是,後乃依此做衣相。製作三衣時,把割截下來的布片縫成田字形,稱為福田衣,表可供善信種福之意。由於經過割截縫製而成,故又稱割截衣,具有三種功用:1.杜防法衣他用;2.使僧尼捨離對衣服的貪欲;3.避免他人盜取。 根據《藏義經》說,袈裟有十種利益:一者菩提上首;二者眾處人天;三者父母返拜;四者龍子捨身;五者龍披免難;六者國王敬信;七者眾生禮拜;八者羅剎恭敬;九者天龍護緣;十者得成佛道。永明延壽襌師︿戒序儀文﹀說,蓮花色比丘尼曾披袈裟作戲,以此因緣,得值佛陀,出家證阿羅漢果,由此可見袈裟之尊貴。 缽,是出家人的食器,出家人托缽乞食,堪受人天供養,故代表「福田」。缽又名應量器,有三事相應:色相應-缽要灰黑色,令不起愛染心;體相應-缽體質粗,使人不起貪欲;量相應-應量而食,含有少欲知足之意。
|
版權沒有,在註明出處的情況下,歡迎轉載。另請善心佛友在論壇、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轉貼本站連結,功德無量。No CopyrightDvNews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