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慚愧心

[日期:2006-04-06] 作者:無心  閱讀:

  慚愧,心所之名,即羞恥過罪;為說一切大善地法之一。佛陀曾應阿耨達龍王的央求,講述無欲之法,並謂諸菩薩若要修持清淨行,當得十六種大力來調攝身心,有一項是慚愧力,意指菩薩有了慚愧心,才能遠離一切罪業,興起各種善法。
  
  《俱舍論》卷四有二釋,第一釋崇敬諸功德及有德者之心為「慚」,佈罪之心為「愧」;第二釋自省所造之罪惡而感羞恥之心為「慚」,以自己所造之罪面對他人時引以為恥之心為「愧」。
  
  《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九載,「慚」是自己不造罪,「愧」是不教他人造罪;「慚」是自心中感覺羞恥,「愧」是自己之罪向他人披露時,感覺很羞恥;「慚」是對人之羞恥心,「愧」是對天之羞恥心。
  
  《大智度論》卷三說,僧侶若依品位,分為四類,而首屈一指即是慚愧僧,因為他能持戒不破,身口清淨,能分辨好醜,具足慚愧心與羞恥心。
  
  《成唯識論》卷六認為,「慚」是先尊重自身,而後崇重賢者與聖者,並崇重法;「愧」係由世間之力,意即由於他人之譏謗或法律之制裁,而輕拒暴惡。
  
  佛陀制戒有兩種目的,其中一種為近在攝僧:「攝僧,極攝僧,令僧安樂;折服無羞之人;有慚愧心者很安樂住持•••。」可見慚愧心對於在家和出家兩眾都很重要。
  
  慚愧心彷彿一顆善良種子,善人與惡人之分別,正是有無慚愧心。世人常為名、利、情所困,而引起極大的困擾與不幸。若常生慚愧心,定能「諸行光潔」。
  
  學佛需注重慚愧心,因為有了慚愧心,才讓善良種子葫芽,得到救度;因為有了慚愧心,才能見賢思齊,精進向上,成就佛道。希共勉之!

上一篇:三法印
下一篇:清淨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