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佛教文章區 → 名相解釋 |
閱讀文章 |
五蘊
我人所具的佛性,因無始以來,為無明所覆蔽,使得佛性不能顯現,以致一顆妄念的心,執著四大、五蘊假合之身,錯認為是真實常住的我,為了「我」的生存和欲樂,就有名利聲色的需求。為此,因而心生貪、瞋、痴、慢、疑等諸惡念,身有殺、盜、淫、妄等諸惡行;在各種虛幻不實的欲望纏縛下,迷失了真實的「自我」。這覆蔽我人真如佛性的是什麼?就是「五蘊」。 五蘊,即是構成我人身心的五種要素--色、受、想、行、識。五蘊能覆蔽我人的真如性體,並賊害我人的性德,茲分別說明如下: 1.色蘊-即一切色法之類聚。係物質現象,是四大(地水風火)和五根(眼耳鼻舌身)所組成的我人之身,以及與根相對外境的塵(色聲香味觸),和思想、觀念上的對象「法塵」。 2.受蘊-即苦、樂、捨、眼觸等所生之諸受。是我人身心器官與外界接觸時的感覺;這種感受有「違情境」的苦、「順情境」的樂,和「中庸境」的不苦不樂三種感受。 3.想蘊-即眼觸等所生之諸想。是我人心理上的識別組合,它的功能是認識外境,有所辨別、想像,而表現於身、口的身心活動。 4.行蘊-即意志與心之作用。我人通過思維分辨之後,有目的的意志行動(包括善、惡),此行動由「行」而造「業」,這「業」就是支配我人生命的力量。 5.識蘊-即眼識等諸識之各類聚。是知覺的組合;也是通過六根與六塵相接觸,所產生的認識作用。 五蘊構成我人的色身與心識,我人卻認定是真實的我;事實上,五蘊是「因緣所生法」。佛經云:「凡因緣所生之法,究竟無實體,故謂之空。」五蘊亦只是「假名」,到了「四大分離」,又何謂五蘊?因此,大莊嚴經就五蘊虛幻不實的性質,稱「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陽燄、行如芭蕉、識如幻事。」
|
版權沒有,在註明出處的情況下,歡迎轉載。另請善心佛友在論壇、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轉貼本站連結,功德無量。No CopyrightDvNews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