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止觀

[日期:2006-04-06] 作者:無心  閱讀:

  『止觀』為佛教重要修行法門之一,亦為天台宗之實踐法門。將天台之實踐法教義化、組織化、體系化之代表人物為智顗法師,其著作「摩訶止觀」。
  
  「止」梵語為奢摩他,「觀」梵語為毘婆舍那;即止息一切外境與妄念,而貫注於特定的對象(止),並生起正智慧以觀此一對象(觀),稱為『止觀』,即指定、慧二法。止與觀相輔相成以成就佛道,彼此有不可互離之關係,一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
  
  據《摩訶止觀》卷三記載,有關於止觀名意之解說,將止觀各立三義,稱為三止三觀。止之三義為:1.止息義,謂煩惱妄想寂然而停息。2.停止義,謂緣心諦理,繫念現前而停止不動。3.對不止不義,即對不止而明止之義。觀之三義為:1.貫穿義,謂利用智慧以穿滅煩惱。2.觀達義,謂觀智通達以契會真如。3.對不觀觀義,即對不觀而明觀之義。
  
  為何修習「止」與「觀」呢?其事由有:1.為不放逸、莊嚴大智、得自在等三事,而修習奢摩他(止)。2.為觀生死惡果報、增長善根、破諸煩惱等三事,而修習毘婆舍那(觀)。
  
  止觀的實踐法有三種:1.漸次止觀--持戒修定,以漸次悟入實相。?不定止觀-順應眾生之性質能力,其實踐之順序亦不定。2.圓頓止觀-初即以實相為對象,而行解亦圓滿頓速。其中以一心三觀、一念三千為實踐理論之圓頓止觀為最勝法門。
  
  又據《大乘起信論》舉出,修行止觀法門之方法,即止息一切境界散亂之相而隨順奢摩他(止),分別因緣生滅之相而隨順毘婆舍那(觀),以此二義漸漸修習,不相捨離而得成就。

上一篇:八識
下一篇:三身